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團結雜志>>201905
民革,全黨動員,參加“三大運動”         2021年03月24日15:31

 

1950年至1952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會運動。民革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行動,組織民革黨員學習有關方針政策,參觀考察運動實踐,動員民革黨員先后投身這些大規模運動中。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借口朝鮮的形勢有變而派出海軍和空軍武裝干涉朝鮮內政,並命令海軍第七艦隊侵佔我國台灣,公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到了10月,美軍越過“三八線”,向中國邊境推進。侵略隨時有擴大的可能。

  新生的共和國最需要的就是和平,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脅的環境下恢復和發展自己的工農業生產、文化教育。面對美軍的大舉進犯,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的野蠻行徑。在當年的國慶講話裡,周恩來總理明確宣布:“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平壤方面的請求和國家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6個軍共18個師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斗就此開始。

 民革與全國人民一樣,對中共中央的決定、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表示堅決擁護和積極支持,以高度的愛國熱忱投身到抗美援朝運動中。

 在朝鮮戰爭爆發初期,民革就以各種方式表達對美國侵略行徑的強烈憤慨和嚴厲譴責。6月29日,民革發表書面聲明,抗議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阻止我解放台灣的侵略行為,直指美國這種直接以武力干涉中國內政的無理行為,不但是企圖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妄加阻撓,而且是對整個亞洲人民發動侵略戰爭的挑舋。對於周恩來總理的聲明,民革中央堅決表示擁護,並表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將遵循孫中山先生的遺教,聯合東方各被壓迫民族,來進行不可動搖的解放斗爭。”8月1日,李濟深在北京各界慶祝八一建軍節、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示威大會上發表演講,勸誡在台灣的國民黨官兵認清形勢:“拒絕蔣介石的命令,斷絕與帝國主義的一切關系,不要到朝鮮去當炮灰”,“在蔣介石匪幫強迫驅使你們到朝鮮作炮灰的時候,你們也應該毫不猶豫地和朝鮮人民軍站在一起,向美帝國主義作戰”。

 志願軍赴朝不久,11月4日,在中國共產黨領銜下,民革與民盟、民建、民促、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台盟及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就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聯合發布《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宣言指出,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密切關聯,“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中國各民主黨派誓以保家衛國的神聖任務而奮斗,堅決支持出兵援朝。宣言還號召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為以實際行動貫徹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的精神,民革中央先后召集在京中央委員、團結委員及中央機關、北京市委會干部百余人舉行關於抗美援朝問題的座談會。在會上,多數同志都表達了願意為新中國效力的願望。邵力子、柳亞子慷慨激昂痛斥美帝的侵略行徑﹔剛從歐洲歸國的朱學范則結合歐洲之行作了報告,指出歐洲的德國問題和亞洲的朝鮮問題是分不開的,同是世界和平的關鍵。何香凝提醒大家,要記取九一八日本侵華的歷史教訓,記取孫中山臨終“和平、奮斗、救中國”的遺言,並鼓勵年輕的民革同志去參軍,年老的做后方支援工作。凌其翰則表示,自己已經填了參軍志願書,做好了准備,“隨時入伍赴朝”。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掀起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民革中央和各地方組織也積投身其中。

  民革二屆二中全會作出決議,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當時民革的中心政治任務。民革各級組織在成員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揭露美帝國主義的紙老虎本質,克服各種不正確認識,增強抗美援朝必勝的信心。一些民革黨員及其親屬還參軍、參加了赴朝作戰,還有些民革黨員則參加了醫療隊赴前線參加救治工作。

 1951年6月,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捐獻飛機大炮支援在朝鮮前線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號召,民革積極響應,當即成立了以何香凝為主任的抗美援朝捐獻委員會,並在一些省市陸續建立20多個分會,推動全黨捐獻運動的開展。李濟深帶頭認捐,將自己在香港的一所房子賣掉,款項全部捐獻,蔡廷鍇、陳銘德、屈武、柳亞子、陳劭先等民革中央常委積極捐獻,各捐600萬元(舊幣)至100萬元不等,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僅5天時間,15億元的捐獻目標就已超額完成。

  民革中央和地方組織的部分領導人還先后參加慰問團,深入前線,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蔡廷鍇、許寶駒參加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委員會,蔡廷鍇還出任該委員會常務委員並代表民革參加該委員會所組織的赴朝慰問團。從朝鮮歸來后,蔡廷鍇向全國同胞廣播了在朝訪問傷兵醫院的情況。1953年,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成立,慰問團總團長為賀龍,團員5000余人,分別來自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兄弟民族和人民解放軍,其中20多位來自民革,包括任副團長的蔡廷鍇與朱學范。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宣告了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這場戰爭打破了美帝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對遠東及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參加過赴朝慰問的蔡廷鍇興奮地對記者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和朝鮮人民與朝鮮人民軍親密團結、並肩作戰,連續粉碎了敵軍的多次攻勢,把美帝國主義者打的落花流水,終於被迫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定’。事實向全世界証明,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當年帝國主義橫行霸道欺負我們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一個中國軍人,我感到無比自豪。”在這場運動中,民革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廣大民革黨員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強化了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感。

土地改革運動

  消滅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新的解放區有近3億農民還沒有實行土改,土地和生產資料都很缺乏,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在《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中指出,“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土地改革工作”是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工作之一。

 同月,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土地改革問題。中共中央向會議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劉少奇在會上作了報告,充分說明開展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關的方針政策等。

 參會的大多數民主人士對土地改革法草案表示贊同,但也有人因自身的利益與土地改革相沖突,流露出疑慮甚至反對的思想。中共中央負責同志分別邀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進行協商座談、溝通思想,交換意見。經過反復討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形成了共識,進一步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示徹底擁護土地改革法草案和劉少奇的報告,號召各自黨派的成員為土改徹底完成而努力奮斗。在會議發言中,李濟深代表民革明確表示擁護土地改革運動:“我謹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向全會建議,接受財經、外交及土地改革等各方面的報告,建議政府,採擇實行。我更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對於毛主席及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與愛戴,並號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全體同志為全會決議的實現而奮斗到底。”

  經過熱烈的討論,與會人員都同意中共中央提交的土地改革法草案,並對草案提出若干有益的修改和補充意見。李濟深與沈鈞儒、黃炎培、陳叔通四人聯名提出《請先就各大行政區,各擇若干縣或鄉實行土地改革》的提案,建議土地改革應先在少數地區實行,然后逐步推廣。經多次協商討論,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隨后,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決定在新解放區分批分期進行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封建的土地制度。

 《共同綱領》明確規定,要在廣大的新解放區實行土改,“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民革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一員,“耕者有其田”也是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之一,動員民革黨員參加土地改革運動,為完成這一偉大運動而斗爭,是民革實踐《共同綱領》、完成新民主主義建設所應有的歷史使命,同時也是改造黨員思想作風,堅定他們的革命立場最有益和最有效的考驗和鍛煉。

 1950年8月2日,民革中央向各地方組織發出了《本黨關於參加土地改革工作的指示》,號召民革黨員踴躍參加土地改革工作,“以最興奮的心情和最大的毅力來從事這項巨大的工作”。民革中央要求民革全黨做好思想上的總動員,學習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土地改革法和劉少奇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及其他與土改有關的文件精神,並與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張聯系起來,融會貫通,民革各級組織應將發動黨員報名參加土改工作列為最大中心工作之一。9月,民革中央部分負責人和干部參加全國政協組織的土改工作團,到華東、中南等地的農村進行土改。此后,民革中央又根據土改工作的開展分別發出文件指示,對參加土改工作辦法,參加者的條件、生活照顧等各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各地組織及黨員積極響應民革中央指示,分批分期參加到土改運動中。為了統一掌握情況,民革中央還成立了土改指導小組,負責匯集、整理與分析研究各同志的工作報告,並適時地予以指導。

 有些民革黨員,特別是領導成員雖然與封建土地制度關系密切,但紛紛表態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土改政策,並以實際行動現身說法投身土改運動,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李濟深聽說家鄉廣西蒼梧縣開展土改的消息后,立即寫信給縣裡領導,主動將家中所有土地交給政府重新分配,表明他竭誠擁護土改的態度。曾主政西康的劉文輝說:“我就是一個大地主。拿四川話來說就是‘大紳糧’。我將無條件無保留地獻出我所有的一切土地,分給農民!”擔任過雲南省主席的盧漢表示,“自己首先放棄過去地主享有的非法權益”。他說,自己原是一個地主,回到家鄉,一定要多方解說、勸導,為實現土改而斗爭。

 1951年5月,民革中央向全黨發出指示,進一步提出黨員普遍參加土改工作的辦法。為此,民革中央和各級地方組織,又組織了大批黨員,包括部分中央委員和團結委員到農村參觀和參加土改。廣大民革黨員在土改運動的實踐中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教育,進一步地了解了農民所受封建壓迫的痛苦,增強了對勞動群眾的感情,提高了政治覺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到1953年春,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農民從經濟上翻身作了主人。工農聯盟、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得到了鞏固,農業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進一步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鎮壓反革命運動

 肅清反革命勢力,是新中國面臨的又一項艱巨任務。新中國成立伊始,遺留在大陸的國民黨殘匪、特務分子以及反動黨團骨干分子與一些反動會道、社會惡霸糾結在一起,用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這些人夢想“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爆發,認為美蔣“反攻大陸”時機已到,更加明目張膽從事各種形式的進攻,包括散布謠言,殺害干部群眾,刺探軍事情報,炸毀鐵路橋梁,搶劫各類物資等。猖獗的反革命活動嚴重危及到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恢復。早在1949年6月,毛澤東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我們對於反動派和反動階級的反動行為,決不施仁政。”《共同綱領》第七條也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鎮壓一切反革命活動,嚴厲懲罰一切勾結帝國主義、背叛祖國、反對人民民主事業的國民黨反革命戰爭罪犯和其他怙惡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面對這種嚴峻形勢,鎮壓反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共同責任。

  195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活動的指示,指出對反革命活動“必須給以嚴厲的及時的鎮壓,決不能過分寬容,讓其猖獗”。到12月,全國掀起了大張旗鼓鎮壓反革命的運動(簡稱“鎮反運動”),重點打擊土匪、特務、惡霸、反動黨團骨干和反動會道門頭子。

  各民主黨派對鎮壓反革命運動表示擁護和支持。不過,有些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對此還存有疑慮和困惑。由於民革是從國民黨政權內部分化出來的,與原國民黨軍政當局有著較多的歷史聯系,故在鎮反運動中面臨的考驗也更加嚴重,有些人在認識上甚至還存在誤區。為加強團結、消除疑慮、共同對敵,中共中央十分強調要注意把握鎮反運動的政策與策略,以免“為反革命所利用,為民主人士所不滿,為人民所不同意”。同時,中共還堅持在鎮反運動中,讓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其中,讓他們了解情況,以取得他們對鎮反運動的理解與支持。1951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鎮壓反革命中處理涉及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愛國分子問題的指示》,規定對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經與中共合作、參加反蔣斗爭的民主人士以及真正起義的軍官,在鎮反中給予特殊的照顧和寬大處理。民革與其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逐漸了解了真實情況,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堅定了立場,表示堅決擁護中共中央決策,以多種形式積極投入到鎮壓反革命的斗爭中。

 李濟深帶領民革組織及時擁護和響應中共中央鎮反的號召。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促進了鎮反運動高潮的到來。李濟深立即指示民革中央發表談話,擁護《條例》的頒布,要求全黨提高警惕,防止反革命分子鑽入民革組織,或假借民革名義從事反革命活動。同時,他還號召民革全體黨員積極投入肅清反革命分子的實際行動中。

 民革中央和民革北京市組織把在京的民革中央委員、團結委員和北京市組織的黨員200多人召集起來,舉行了“擁護鎮壓反革命運動,加強黨內思想教育大會”,李濟深主持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號召民革黨員協助政府,檢舉反革命分子,並向群眾廣為宣傳。這次動員大會后,李濟深指示《民革匯刊》2卷第4期刊載了“鎮壓反革命專號”,幫助各地成員了解鎮壓反革命的意義和方針政策。許多民革領導人都在此發表文章,談論民革投身鎮反運動的必要性。何香凝在《人人有責鎮壓反革命》中提出:“我們必須提高警惕,發揚維護人民祖國利益的積極性,協助人民政府,檢舉反革命分子,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這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人民的責任。”朱蘊山在《鎮壓反革命與鞏固統一戰線》中表示,“為了鞏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我們必須鎮壓反革命,這是毫無疑問的”。

 民革各地組織也紛紛舉辦講演會、座談會,學習和宣傳有關文件。有的協助當地政府監視和防止特務活動,有的號召黨員利用社會關系,規勸特務和反動黨團分子進行登記等。

 7月,民革中央與其他各民主黨派中央共同發布《關於臨時學習委員會工作的聯合指示》,號召各民主黨派的地方機構,在各地協商委員會的領導下,成立臨時學習委員會,以清理工作、弄清歷史、增進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團結,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按照這一精神,民革組織了黨內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習,各地黨員的思想覺悟有了提高,普遍認識了鎮反運動的重要意義。各地組織採取相應措施,清除了混入其中的反革命分子。據統計,僅1951年1月到8月中旬,各地組織共有109名民革黨員被開除黨籍,8名民革黨員被停止黨權,這些人或是匪特分子,或是惡霸地主,或是有重大罪行或喪失了革命立場。

  民革的積極行動進一步純潔了組織,增強了黨內團結,壯大了革命聲勢,打擊了反革命分子的氣焰,支援了鎮反運動的順利開展。廣大民革黨員通過參加鎮反的實際斗爭,目睹了反革命分子的殘暴,親身接受了群眾的教育,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

  通過投身“三大運動”,廣大民革黨員接受了革命斗爭鍛煉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民革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密切了同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合作,密切了與所聯系的階級、階層關系,為新中國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爭取國民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文由民革中央宣傳部黨史處提供/責編 劉玉霞)

專題推薦

  • 組織換屆
  • 2022兩會
  • 十三屆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