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30日,2023年粵台滬“紀念孫中山”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省中山市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孫中山基金會、上海中山學社、(台北)孫中山紀念館、(台北)(財團法人)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台北)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中國孫中山研究會和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共同主辦,孫中山基金會、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承辦。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會主委、上海中山學社社長徐毅鬆,孫中山基金會理事長湯炳權,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秘書長李建榮,中共廣東省中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美新,廣東省委台辦副主任肖兵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徐毅鬆表示,學術研討會十余年來深耕、拓展孫中山和近代史研究,匯聚了海內外學界精英,已成為一塊重要學術品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孫中山與中國社會變革”,契合時代潮流命題:中共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啟動了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其中也包含著深刻、廣泛的社會變革;這一目標,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對於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崇高理想,也承載著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杰出先輩們的歷史宏願。
徐毅鬆說,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旨在從孫中山先生關於國家和社會建設的思想精華中汲取更深刻的認識,更是為了從孫中山先生深厚的家國情懷、為民情懷中匯聚更廣泛的共識,為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注入新的精神動力。徐毅鬆希望主題學術研討會繼續以中山思想和中山精神為引領,積極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造,助推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大聯合”,共襄民族復興偉業!
湯炳權在致辭中指出,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我們舉辦研討會,就是為了繼承和弘揚中山先生的精神和品格,深入挖掘中山思想的當代價值。他希望不斷凝聚海峽兩岸的學者,推動合作與交流,將孫中山研究進一步推向前進。
研討會上,來自海峽兩岸60余位專家學者、嘉賓,圍繞孫中山思想、事功、當代意義和相關中國近代史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紀念孫中山”學術研討會自2012年首次舉辦以來,至今已舉辦第十屆,成為兩岸孫中山學術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共有600余名兩岸學者參加研討會,有力地促進了兩岸文化交流。近20名台灣學者、嘉賓出席本屆研討會,兩岸學者歡聚一堂,共同切磋研究心得,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