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每位同志脑子里都要有一根警戒红线。”8月26日,在民革浙江省委会十四届十九次常委(扩大)会议暨省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暑期读书会上,一堂主题教育报告会正在进行,这也是省委会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的第二次廉政警示教育报告会。
今年4月至8月,民革浙江省委会按照民革中央部署要求,以“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为契机,紧扣“同心同廉”工程建设目标,创新运用“民革长征同心云”数智化平台,推动主题教育与清廉建设深度融合,掀起了一场覆盖全省民革组织的作风建设热潮。从省委会的顶层设计到11个市委会的特色实践,浙江民革以数智化赋能为笔,以红色基因传承为墨,书写下主题教育的生动篇章。
数智平台筑基石——打造主题教育新高地
“每月清廉提醒已更新,请各位党员查收学习……”5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民革党员的手机上纷纷收到了来自“民革长征同心云”平台的推送。这个集学习、监督、展示于一体的数智化平台,正是省委会推进主题教育的核心载体。
打开平台新增的“同心同廉”版块,八大栏目内容丰富、功能清晰:清廉报道选登实时更新全省各级组织的活动动态,警示教育合集通过视频图文强化震慑,优秀案例展示为基层提供“可复制”经验,每月清廉提醒精准对接主题教育节点……自活动开展以来,平台访问量节节攀升,“廉雨清风”专栏收录的清廉书画、微视频等作品频频获得点赞,相较以往参与度覆盖面大大提升。
“现在廉政教育指尖一点就能学案例、看警示,还能在线参与支部评价,这种方式太接地气了!”省直文化基层委党员李小明的感受道出了数智化平台的独特优势。依托该平台,省委会实现了三大突破:廉政教育覆盖全省万余名党员,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处级实职干部廉情年检数字化,系统自动生成风险报告,让隐患无所遁形;内部监督流程全程公开,党员信任感显著增强。
红色根脉强引领——激活传统教育新动能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留下了‘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民革丽水市委会开展了沉浸式教学,党员们身着红军军服,聆听革命先辈与党外人士风雨同舟的故事,将“学规定”的要求融入红色历史情境。
丽水民革的实践是浙江民革依托红色资源深化主题教育的缩影。全省各级组织深挖本地红色富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嘉兴市委会以“红船启航地”为依托,在嘉兴起义史料陈列馆接待学习团队20批次、7万余人次,让多党合作历史成为鲜活教材;衢州市委会整理朱君毅、叶元龙等5位本地民革先贤事迹,通过“先贤故事分享会”引导党员赓续优良传统;台州市委会在三门县蒋如琮故居设立初心教育基地,100余件实物史料生动展现民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光辉历程。
浙江民革还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各级组织精心策划系列活动:金华市委会组织“民革林”种植活动,党员们挥锹铲土、栽种树苗,在劳动中感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宁波市委会开设“烽火记忆”专栏,7期内容被《团结报》转载,其中《李济深与浙东抗战》一文受到广泛关注;舟山市委会组织新党员赴岱山开展“我讲民革前辈故事”活动,青年党员在讲述中筑牢信仰之基。
文化润物无声,廉洁正气自来。全省民革党员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创作,126件作品入选各级展览,其中丽水市党员的《清风图》、衢州市党员的《出淤不染自清廉》等5件作品亮相“2025浙江省统战系统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绍兴市委会依托邵力子先生创建的明强学堂旧址,打造“同心同廉”教育基地,青年党员在这里上“入党第一课”,扣好廉洁履职的“第一粒扣子”。
上下联动聚合力——彰显地方实践新特色
7月30日,浙江杭州建德市大慈岩镇千荷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廉”主题教育微党课活动热烈进行。这是民革杭州市委会“百名党员讲百场微党课”2025年度的首场展示,13位民革党员化身主讲人,围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与实践经验。
全省各市级组织立足本地实际,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亮点的主题教育格局:
杭州以“微党课”为抓手,将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案例讲解,并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开展“沿着民革前辈足迹 重走抗战路”线上健行活动,以“微”行动激励民革党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唯实惟先、砥砺前行;
宁波聚焦“学、传、查、改”四环节,建立9方面问题清单,联合市纪委监委出台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四种监督形态协同联动;
温州在洞头区开展“之江同心·两岸一家亲”祖统沙龙暨浙里华灿·台湾青年参访交流活动,着力聚焦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对台交流联络三大领域,靶向破解实际难题;
嘉兴创新“四个一”活动载体,警示教育片观看、廉政讲座、知识竞赛、专题调研环环相扣,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主委有约”活动收集落实党员建议31条;
湖州组织“情系留守儿童”等社会服务活动,将主题教育与履职实践紧密结合,推出党员线上沙龙7场;
绍兴坚持领导班子“第一议题”、中心组研讨、“流动思政课”三位一体领学,班子成员赴基层宣讲11次,“绍兴民革”公众号推出主题教育专栏报道23条,基层组织发稿60余篇;
金华制定详尽方案,要求班子成员至少作一次交流发言,4幅廉政书画作品在省市展览中亮相,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以“关键少数”带动“重要多数”;
衢州深挖“四省通衢”地域特色,江山、衢江“同心同廉”教育基地获民革中央肯定,党员创作的廉政作品入选省级展览;
舟山紧抓理论学习中心组这一关键,举行3次专题学习会,邀请党校专家讲授《廉政心理学》,组织“群岛青圃营”学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
台州邀请检察院副检察长作警示教育讲座,设立首批“民革同心驿站”,完善临海监狱等基地“建、管、用、育、廉”全生命周期建设。
常态长效固成果——探索制度建设新路径
“要做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既注重解决问题,更注重建章立制。”在省委会暑期读书会上,民革中央副主席、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对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提出了具体要求。
风险防控机制的创新是这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一大亮点。省委会通过“民革长征同心云”平台,实现党员违纪违法信息实时捕捉、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宁波市委会率先建立“党员廉政风险预警指数”,强化党员日常管理,推动党委全面监督、统战职能监督、监委监察监督、党派内部监督协同联动、一体运作。
基层监督体系的完善同样可圈可点。省委会印发《民革支部清廉建设工作评价指标(试行)》,从“组织建设、制度执行、党员管理”等6方面设置28项具体指标,试点支部率先开展在线自评,省委会后台研判,形成“支部自查-市委会督查-省委会抽查”的监督链条。嘉兴、绍兴等地在基层组织换届中首次全面配备内部监督员,实现监督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浙江民革将持续优化“民革长征同心云”平台功能,探索“AI廉政助手”智能答疑、廉洁履职数字画像等新应用,推动主题教育与“同心同廉”工程深度融合、常态长效。
从钱塘江畔到瓯江之滨,从西子湖畔到东海之岛,浙江民革各级组织正以主题教育为引领,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能。在这片浸润着“红船精神”的土地上,同心同向的旋律愈发激昂,风清气正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