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地方要聞
與時間賽跑 與精神同行——回眸民革湖南省委會持續關愛抗戰老兵、守護民族記憶之路     歐鳳杰    2025年09月14日16:21

在湖南這片土地上,每一寸土壤都深深烙印著民族記憶,似歲月長卷中永不褪色的墨痕,訴說著往昔的崢嶸與滄桑。

抗日戰爭期間,全國正面戰場22次大會戰有6次主戰場在湖南。從200余次戰役到近20萬次殊死搏斗,230萬湖湘英雄兒女用生命詮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當硝煙散去,那些曾用血肉之軀筑起民族脊梁的抗戰老兵,如今已是鬢發如雪的期頤老者。

長期以來,民革湖南省委會以“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用持續的關愛守護著這段“活”的歷史記憶,十余年間,1712位抗戰老兵得到溫暖守護,4000萬慰問物資化作春日暖陽,讓英雄遲暮的歲月綻放出溫暖的人性光輝。

歷史深處的回響 守護這份鮮活記憶

長沙百歲老兵房可吉曾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通訊兵,他時常擦拭翻看著“黃埔建校百周年”紀念章,凝視有“飛虎隊”徽章的帽子,回想起湘西會戰中建立防空電台哨所的烽火歲月,這是他最深刻的抗戰記憶。

截至2025年8月,湖南幸存在世的103名抗戰老兵平均年齡達101歲,他們布滿皺紋的雙手依然能勾勒出長沙會戰城牆上的彈痕,滄桑但雄厚的聲音依然能復述出湘西雪峰山戰役的戰術部署。

2008年,湖南民革在全國較早開啟關愛抗戰老兵的行動,陸續開展對幸存在世抗戰老兵的搜尋關愛工作。2013年,省委會形成《關於對全國抗戰老兵進行生活救助的建議》《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抗戰老兵專項幫扶救助》《關注抗戰老兵生活問題的建議》等提案建言,推動實現抗戰老兵“住房保障、醫療救助、生活補貼、精神慰藉”四位一體保障。

同時,湖南民革創新建立“三級聯動”機制:省級層面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資源調配﹔市級組織設立關愛項目,實施精准幫扶﹔基層支部組建志願服務隊,開展日常走訪。湖南民革還制作《關愛抗戰老兵台賬》,明確“發現-建檔-幫扶-反饋”全流程規范,常態化日常化開展關愛活動,使關愛工作從“自發行動”升級為“制度工程”。

愛與敬意的延續 關愛行動的“湖南模式”

當常德民革志願者驅車千裡護送常德老兵吳榮凱抵達浙江台州醫院時,91歲的吳老與92歲的台州老兵葉萬火顫抖的雙手緊握在一起,這是兩位常德會戰幸存者相隔70年的重逢。

這樣的生命敘事,在湖南民革“博愛牽手 關愛抗戰老兵”行動中不斷續寫:

95歲的湘潭老兵李運龍患眼疾幾近失明,湘潭民革志願者聯系醫生多次查看老人病情、安排手術,老人最終得以重見光明﹔

益陽老兵夏國南105歲生日當天收到益陽民革志願者特意搜尋的一張夏老在黃埔軍校時的擴沖照片,看到70多年前身穿戎裝的自己,他激動萬分﹔

株洲老兵譚祖成、向德興、劉富佑都曾是戰場上英勇無畏的機槍手,株洲民革志願者特意創造機會安排了一場三位老人的溫馨重逢﹔

廣西博白老兵馮宗愷是衡陽保衛戰中的炮兵連長,馮老過世時,衡陽民革志願者專程趕赴博白送馮老最后一程,向老英雄表達最后的敬意……

十余年來,湖南民革不斷創新實踐,打造關愛服務的“湖南模式”。在老兵群體高齡化、需求多樣化的情況下,湖南民革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了“物質幫扶+精神慰藉+價值傳承”的三維服務體系。

在物質幫扶層面,針對老兵養老、醫療、生活等難點,推出“安居養老”“健康護航”“暖冬行動”等系列活動。與安華山庄簽訂協議,給予困難抗戰老兵免費養老服務﹔開通就醫綠色通道,為抗戰老兵提供免費體檢、巡診服務﹔與唐人萬壽園簽訂協議,免費安葬抗戰老兵及其伴侶。通過生活補助、免費養老、免費安葬等形式,實現對抗戰老兵衣食、養、葬一條龍式的關懷服務,尚屬全國首例。

精神慰藉是湖南民革工作的重點。針對老兵心理創傷和孤獨感,創新實施“心靈守護計劃”:組建由心理咨詢師、社工、大學生志願者構成的專業團隊,通過“定期探訪+節日陪伴+臨終關懷”機制,為老兵提供情感支持。

岳陽老兵徐海東百歲生日之際,岳陽民革志願者驅車百裡前往徐老家中同慶百歲誕﹔在邵陽民革百余名志願者幫助下,101歲的邵陽老兵向本金圓了“重返戰場”夢﹔永州老兵李炳均在彌留之際,撥通的首先是永州民革志願者的電話,志願者們握著李老的手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無數個被溫柔以待的靜默時光,湖南民革志願者們用真心真情真愛編織成一張守護尊嚴的網。這不僅是物質幫扶到精神滋養的跨越,更是一場關於生命價值的庄嚴對話。真正的關懷,是讓英雄在暮年依然能挺直脊梁。

民革湖南省委會創新構建的“四季關懷”體系,已然將關愛行動升華為一種具有深刻意義的文化儀式。每逢佳節,湖南民革志願者們必帶著過節物資和佳節祝福走進每一戶健在抗戰老兵家中,與他們拉家常,聽他們講述戰爭歷史故事。

202座整齊排列在唐人萬壽園抗戰主題園的墓碑,墓志銘上鐫刻的不僅是生平簡歷,更是一個民族對英雄的庄嚴承諾,當志願者為逝者覆蓋國旗時,飄揚的旗幟與常青鬆柏構成永恆的精神圖騰,激勵著后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看見未來的凝望 共筑抗戰記憶傳承之路

湖南民革深知,關愛抗戰老兵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為此,湖南民革充分發揮黨派優勢,構建“政府支持、民革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關愛生態。在組織層面,湖南民革將關愛行動納入“同心博愛工程”體系,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在社會層面,與社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聯合,更好掌握抗戰老兵情況狀態﹔在公眾層面,更多的民眾通過“同心博愛 關愛抗戰老兵”項目了解到抗戰老兵這一特殊群體,積極加入到這一意義非凡的公益事業中來,形成全社會關愛抗戰老兵的良好氛圍。

十余年來,湖南民革的關愛行動不僅改善老兵的生活境遇,更助力在全社會掀起銘記歷史、崇尚英雄的熱潮。民革湖南省委會通過將關愛行動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組織“抗戰精神進校園”“老兵故事會”等活動,舉辦抗戰主題展覽、邀請抗戰老兵和專家學者進校開展講座等形式,為青少年生動講述抗戰歷史,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讓抗戰精神成為滋養青少年成長的精神養分。

同時,湖南民革還積極組織力量深入挖掘歷史資料、精心編纂整理,出版了《民革前輩與湖南和平解放》《湖南抗日戰爭紀念文集》《武岡黃埔情》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的抗戰相關文集,為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提供了珍貴的文獻支撐。

不僅如此,湖南民革還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平台,制作抗戰主題的短視頻、影視作品等,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抗戰歷史,傳承抗戰精神。

在隱珠山烈士紀念碑前,湖南民革新民讀書社的讀書會上,一位青年動情分享著一位抗戰老兵1944年寫的家書:“兒此去定不辱沒家門,若能馬革裹尸,實乃吾輩之幸。”這是歷史的深沉厚重與青春的蓬勃朝氣的碰撞,是往昔崢嶸與今朝盛景的交相輝映。湖南民革相信,抗戰精神這一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必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