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中央要聞
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民革中央副主席提到了這些名字         2025年08月29日20:47

在8月29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第一場記者見面會上,受邀出席的5位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介紹對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的認識,以及對弘揚抗戰精神的深入思考,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有機會和大家交流互動,深感榮幸。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宣告成立。70多年以來,民革始終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於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

一部抗戰史,就是一部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勝利的歷史。80多年前,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民族的抗戰動能被激發出來,很多國民黨愛國將領和官兵也主動請纓殺敵。民革中央現任主席鄭建邦的祖父鄭洞國將軍,以及后來成為民革創始人的李濟深、蔡廷鍇、蔣光鼐等人,都是他們中的一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和幫助下,民革前輩們和千千萬萬中國人一道浴血奮戰,不僅展示了中國人的血氣和骨性,也展現了一幅幅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共御外敵的歷史畫卷,更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堅定不移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今時今日,以史為鑒,珍愛和平,共創未來,這是經歷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人們的共同心願。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革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和安全的美好世界而繼續努力、作出貢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陳星鶯

記者:在抗日戰爭中,民主黨派從與中國共產黨接觸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這其中有哪些生動故事和心路歷程?與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的同心合作,對我們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哪些有益的啟示?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陳星鶯:抗戰時期,民革處於醞釀發起階段,還沒有正式成立。但是,通過抗日戰爭,眾多的民革前輩越來越看清了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才是民族復興的領路人,最終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舉個例子,1933年福建事變,也就是俗稱的“閩變”。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后,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步步緊逼,中國共產黨發表了一系列的通電、宣言,發出全民族抗戰的號召,並組織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我們民革的前輩宋慶齡、李濟深、何香凝等人紛紛公開表示,大敵當前,要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希望蔣介石能夠召集全國政治人物共商國是,挽救民族危亡。

1933年11月18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馮玉祥這些民革前輩,跟農工黨領導人黃琪翔等聯合發動了福建事變,李濟深派全權代表徐名鴻到江西瑞金會見了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同時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及紅軍全權代表潘漢年草簽了共同反日反蔣的協議。

民主黨派跟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的同心合作,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第一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保証道路的正確,才能保証方向的正確﹔第二就是要精誠團結、戮力同心,形成堅不可摧的磅礡力量,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迎來民族的偉大復興。

記者:“發揮優勢、促進祖國統一”是民革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民革在推動兩岸人士共話抗戰精神,喚醒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增進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一個中國認同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行動和經驗?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陳星鶯:近年來,民革中央積極推動兩岸共享史料、共修史書,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共同編著出版了《長城與抗戰》一書,收錄了長城沿線軍隊抗日戰爭的圖文資料,其中許多史料是首次面世。在這本書的編輯過程中,兩岸專家學者秉持客觀、全面的精神,尊重歷史、再現歷史,得到了各界的好評。另外,民革中央又組織了兩岸青年同走抗戰路,先后赴北京、湖北、江蘇、上海、山西等地開展“長城抗戰緬懷之旅”、“長江抗戰緬懷之旅”等活動,通過憑吊先烈、參觀抗日戰爭展館、走訪抗戰遺址、拜訪抗日老戰士、召開相關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增強兩岸同胞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

民革中央、各級民革組織還紛紛開展如兩岸書畫展等各類抗戰紀念活動,這些活動、這些工作總結起來,我們有一些經驗。一是要發揮民革參政黨政治優勢,就跟我們民革前輩在抗戰期間一樣,主動擔當歷史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極發聲。二是要發揮民革獨特歷史淵源優勢,將弘揚中山精神、黃埔精神和抗戰精神緊密結合,廣泛凝聚愛國力量。三是發揮民革聯系廣泛的優勢,創新思路、廣拓渠道,積極推動形成兩岸各界共話抗戰、共緬先烈、共創未來的熱烈氛圍。

記者:抗戰遺址保護關系到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我們關注到,民革近年來一直努力推動抗戰遺址保護,想請問民革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陳星鶯:抗戰遺址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寶貴遺存,見証著這段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歷史,鐫刻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與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凝聚著中國人民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奮戰到底的必勝信念和不渝決心。

早在2011年前后,民革就開展了相關的抗戰遺址保護工作。到了2018年,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啟動申報的時候,民革就和很多抗戰遺址單位、相關部門互相配合,把我們所了解到的一些遺址,比如說安徽的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黑龍江的江橋抗戰舊址,再比如說湘西雪峰山會戰舊址等等,還有民革的一些前輩,比如說李濟深、張治中、程潛、蔣光鼐的故居等,進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很多都申報成功了。民革中央也高度重視發揮這些遺址的教育功能,把它們命名為民革黨員教育基地,引導民革廣大黨員以史為証,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中汲取奮進力量﹔以史為鑒,從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中汲取前行動力﹔以史為信,從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中賡續優良傳統、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