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在主題教育中尤其要接續傳承弘揚多黨合作優良傳統,把學習貫徹去年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一個重大時代命題,堅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強化改革責任、匯聚改革合力,以一往無前的膽識勇氣和釘釘子精神,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參政黨的應有貢獻,在學習貫徹中更好提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實效。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同時,支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開展“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落實好這一決策部署,與中國共產黨同頻共振開展好主題教育,踐行好“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的各項要求,是各民主黨派以黨為師全面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途徑,需要民主黨派把主題教育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聯系起來,以主題教育的開展推動服務中心大局工作,以服務中心大局的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在主題教育中尤其要接續傳承弘揚“與黨同心、愛國為民、精誠合作、敬業奉獻”的多黨合作優良傳統,把學習貫徹去年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一個重大時代命題,准確深刻理解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大原則、科學方法,堅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強化改革責任、匯聚改革合力,以一往無前的膽識勇氣和釘釘子精神,和衷共濟助推全會各項決策部署精准落實,齊心協力推動相關改革舉措順暢落地並有效轉化為實現參政黨事業發展進步的方法路徑和生動實踐,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參政黨的應有貢獻,在學習貫徹中更好提升主題教育實效。
一、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需要從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中明辨歷史邏輯,不斷堅定改革意志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為現實,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強烈的政治擔當,堅定不移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走深走實並對改革賦予了很多新的內涵和特點,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呈現出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繁榮景象,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刮目相看的歷史性偉大成就,引舉國歡騰,讓舉世矚目。特別是中共中央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對統戰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全面領導,制定《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強調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統戰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正是新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結晶。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充分說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過去十幾年間,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更高起點上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堅定意志和深遠戰略考慮,極大鼓舞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信心斗志。參政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新型政黨,要積極適應新形勢,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堅定改革意志、增強改革信心,切實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善做改革的實干家。要切實踐行新要求,堅持錨定中心大局,積極發揮參謀作用,把助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參政議政首要任務,從深學細悟全會精神中汲取奮進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熟練掌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真正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維、改革辦法貫穿各項工作始終,不斷提高參政黨服務改革的能力水平。要努力展示新作為,彰顯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強化前瞻性思考、系統性謀劃、整體性助推,以敢想敢為之姿和善作善成之態,著力在破解制約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上找准履行職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聚焦涉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緊迫最現實問題、其他領域改革的卡點堵點難點問題等,以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的實績實效,助推各項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蹄疾步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攻堅克難中推動改革不斷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奉獻更多參政黨的智慧和力量。
二、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需要從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經驗中守牢改革原則,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科學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此次全會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認真貫徹的重大原則,強調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中,首要原則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共十八大以來,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才得以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蹄疾步穩、有力有序地解決了各領域各方面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問題,實現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協調、全面深化的歷史性轉變,譜寫了我國改革開放史上最壯麗的篇章之一。伴隨改革進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不斷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持續鞏固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得到不斷加強,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加成熟。
放眼當今世界,沒有哪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在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國家內,用如此短的時間,推動范圍如此之廣、規模如此之巨、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經驗突出表明: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也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最顯著特征、多黨合作政治格局健康穩定的最強大支撐和各參政黨共同發揮積極作用的最重要前提。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領域寬、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隻有始終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方向目標清晰、戰略部署明確、方法路徑高效,確保改革在正確軌道上行穩致遠,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勝利。
此次全會強調“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專列一個板塊,就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等進行了專門部署,必將有力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參政黨作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在助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要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堅守歷史選擇,不忘合作初心,突出參政黨的政治屬性,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心同德、團結奮斗,共同致力於改革發展。要努力彰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堅決維護“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積極參與政黨協商等各類履行政治職能的活動,自覺當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捍衛者、推動者、實踐者。緊扣參政黨建設的目標原則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最新要求,助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積極貫徹黨的意志和主張,協力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努力成為黨領導改革的堅實依靠力量、強大支持力量。要不斷加強新時代參政黨自身建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作為統攬參政黨各項履職活動尤其是自身改革工作的總綱,以中國共產黨為師,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先導,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抓手,以改革精神持續推進參政黨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履職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通過主題教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增進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切實筑牢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在改革的時代浪潮中更好展示參政黨的嶄新面貌,合力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三、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需要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豐富內涵中把准價值取向,更加注重履職為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回望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不同階段的每次改革,無不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無不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謀劃推動改革、檢驗改革成果的邏輯起點與價值依歸。鐵的事實証明,牢牢根植人民,改革方能成功﹔隻有堅持人民至上,讓改革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努力讓全體人民在共同奮斗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改革才有價值、才能持續。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領域更廣、標准更高、內涵也更豐富,這更要求謀劃推進改革要直奔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去,讓改革更好滿足百姓所盼所需。此次全會將“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寫進指導思想,將“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列入重要目標,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重大原則,強調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並在廣集民意的基礎上,就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從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具體的部署,充分體現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這一系列可感可及的務實舉措,既是發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生動彰顯了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理念。
民生是最大的國是,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統籌協調好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把准確群眾對改革的需求端,弄清楚群眾對改革的滿意度,為致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更為全面、科學、權威的依據。參政黨作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共同創造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同樣被賦予了人民性﹔參政黨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等基本職能,本質上也都是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國家發展大計的。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參政黨工作,需要堅守為民初心、厚植為民情懷,切實保持和不斷增強履職為民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永遠把老百姓的事作為最要緊的事,堅持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千方百計助推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協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爭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忠實踐行者和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堅定執行者。要圍繞民生領域改革,結合參政黨所長,在認真選題、精准破題、扎實解題、科學答題上用心用情用力,緊扣改革中的民之關切,大興調查研究,積極參政履職,善於開展監督,注重跟蹤問效,助力改革回應民生所急、順應民心所向,避免決策盲點與施策誤區。要堅持問需於民,以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沉下去”觀民風、察民情、訪民生、聽民意,深入基層一線“面對面”直接聽取人民群眾對改革的所思所感所期所盼,廣泛搜集矛盾問題,及時捕捉敏感輿情,全面、准確、真實地將百姓的意願呼聲和利益訴求以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給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好下情上達工作﹔堅持問計於民,以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針對改革推進過程中尤其是民生領域改革舉措落實過程中矛盾糾紛較多、問題困難較大的事項,時時在意、處處留心深藏民間的錦囊妙計,通過匯聚眾智、集思廣益形成諍言良策,以來自人民群眾的探索和智慧推動改革在認識和實踐上的突破和發展,做好廣聚民智工作﹔堅持問政於民,注重快准穩,深入改革實際、貼近群眾生活實打實開展調研,盡力摸清情況、找准問題、析透原因,提出指向明確、務實具體,具有更強前瞻性、戰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推進改革、相關部門解決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做好為民建言工作﹔堅持問效於民,把好時度效,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始終立穩人民立場,重點圍繞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業、社保、醫療、教育、安全等民生福祉問題的改革舉措實施推進情況,從群眾的視角、以百姓的眼光常態化開展監督,助推黨委政府惠民利民改革政策落實落地,做好代民監督工作,協力通過改革,使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四、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需要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任務中強化使命擔當,廣泛凝聚共識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順利推進改革十分重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增進共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此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上承中共十八大以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思路,下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篇章,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開創性,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和牽引,從體制、機制等多個層面以及經濟、民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部署,提出300多項重大舉措,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為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擘畫了清晰藍圖,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為各參政黨在新征程上履職盡責指明了新方向、劃出了新重點。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事業,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前進道路上不可能一馬平川,必然會遇到各種不確定難預料的矛盾障礙和風險挑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與事業興衰成敗的偉大變革,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理論與實踐層面諸多問題的復雜系統工程,面臨任務之重、觸動利益之深、攻堅難度之大前所未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面前,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改革越是向縱深推進,越是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的形勢越復雜、任務越艱巨,越需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振奮精神,為應對重大考驗、推進改革發展匯聚更多共識、更強合力。
此次全會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出了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等方面的具體舉措,並專門就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作出部署,明確了發揮統一戰線政治作用、健全統一戰線各領域制度機制的改革任務。參政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需要把實現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作為發揮作用的著力重點,把圍繞改革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增進共識作為履職盡責的重要內容,充分認識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對於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中找准定位,立足黨派優勢和界別特色,突出大團結大聯合主題,切實發揮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獨特政治作用,通過自己的代表性,盡力把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社會力量充分吸納進國家治理體系,助力把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到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要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努力擴大團結范圍,在尊重多樣性中尋求一致性,全力引導本黨派成員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斷增強大局意識,正確對待新形勢下改革發展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和一己利害得失,在充分理解和高度認同中自覺接受改革、全力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把個人奮斗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加強輿論營造,大力唱響主旋律﹔擴大正面宣傳,積極傳遞正能量,助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推動改革的態勢,廣泛匯聚起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智慧和力量,為改革有效擴大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群策群力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下去。要注重走好群眾路線,鼓勵倡導幫助支持廣大參政黨成員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趨勢,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致力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在對全會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論觀點和《決定》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學一層、細思十分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渠道、多種方式持續做好上情下達和釋疑解惑增信工作,主動積極走進界別群眾全面宣傳解讀全會精神,深入基層一線透徹宣講闡釋改革政策,尤其要說明白習近平總書記“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等重要論斷,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讓群眾生活更加美好是改革的題中要義,以充分展現界別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助力提升普通百姓對改革的認同度,努力讓自己所聯系群眾緊緊凝聚在中國共產黨周圍,把中國共產黨的改革主張轉化為人民群眾的普遍共識,為改革廣泛厚植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齊心協力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變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圖景。
(作者系民革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