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地方要聞
致敬 關愛 傳承——民革廣東省委會關愛抗戰老兵行動紀實         2025年07月24日15:33

“如果國家再次遭受侵犯,你們還會參軍嗎?”“會,我還要上戰場!”在廣東,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老人,他們平均年齡已近百歲,但是回答依舊堅定有力。他們就是抗日戰爭烽火歲月的親歷者與民族存亡的捍衛者,他們有著共同的稱謂——“抗戰老兵”。

面對這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國寶”,民革廣東省委會自2018年起,發起並持續開展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關愛抗戰老兵行動,用溫暖與敬意,守護英雄的晚年,傳承不朽的抗戰精神。

民革廣東省委會、廣州市委會黨員志願者慰問抗戰老兵黎威權。團結報記者 剛 罡 攝

1944年,湖南衡陽保衛戰中,中國士兵1.7萬人,日軍10萬余人。面對著如此大的人數差距,中國士兵仍浴血奮戰47天,打出了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目前,參與過衡陽保衛戰的健在老兵已所剩不多,102歲的黎威權就是其中一位。

“老爺子最開心的就是你們來看望他了,每次你們一來,他就高興。”黎威權的兒子說。今年6月,在廣州市天河區頤年養老院,民革廣東省委會和廣州市委會的志願者帶著鮮花和問候看望黎威權,現場氣氛融洽。

雖然年事已高,黎老講起當年的故事仍神採飛揚:“日本人凶狠,我更凶狠,我連打了5個日本人!”“轟!日本人的迫擊炮就在身旁爆炸,我嚇得魂飛魄散啊!但是我的隊長很勇猛,帶著我們一直向前沖……”聽著黎威權口述歷史,大家無不為老兵的英勇感佩。“爸爸很勇敢,他的大腿中槍后沒有回老家休養,而是繼續參加抗日游擊戰,我很佩服他。”黎威權的兒子說。

這次看望只是民革廣東省委會開展的2000多次慰問抗戰老兵活動之一。

2018年9月,民革廣東省委會在梅州正式啟動“抗戰老兵關愛行動”,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程萍倡議全省各級民革組織和民革黨員投入關愛抗戰老兵的行動中去:“關愛健在的抗戰老兵,不僅是對個體英雄的致敬,更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弘揚與傳承,對於凝聚民族共識、筑牢歷史記憶具有深遠意義。”

啟動儀式上,民革廣東省企業家聯誼會捐贈了募集的首筆善款近28萬元。此后,這項愛心活動不斷接力:2021年,民革廣東省委會祖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副主任楊緒賓以個人名義捐款29萬余元﹔2023年,民革廣東省企業家聯誼會捐贈5萬余元﹔2024年,民革廣東省委會祖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王新志個人捐款2萬元……這項匯聚廣東全省民革組織愛心之力的關愛抗戰老兵活動,持續開展至今。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民革廣東省委會發放慰問金超過100萬元。這些資金直接送達老兵手中,為他們改善晚年生活提供了切實幫助。

翻開廣東民革各地慰問老兵登記表,每人幾行字的簡介,濃縮了他們的英勇報國歲月:“蘇平初,1942年在廣東惠州、博羅、汕頭等地參加游擊戰,負傷1次”“徐道元,1941年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1945年跟隨部隊到惠州接受日寇投降”“陳耀勝,1941年入伍負責刺探日軍情報,破壞日軍通訊設施和補給線”……

慰問老兵登記表上的人數逐年減少,關愛抗戰老兵是一場真正與時間的賽跑。2018年,據統計廣東省健在的抗戰老兵有400多名,平均年齡近95歲。到今年,全省健在的抗戰老兵僅余44名,且平均年齡高達99歲。民革黨員志願者曾治理介紹:“今年年初廣州隻剩4位,上個月又有一位離世,現在還有3位,都是百歲老人。”

時間無情人有情,廣大志願者是發現老兵、傳遞關愛的重要紐帶,他們深入基層、核實信息、組織探訪。民革黨員志願者張青青介紹,民革的關愛行動帶動了當地社區、鄰居和其他更多社會力量關注老兵,形成了全方位的照看網絡。

面對面探訪、聆聽老兵故事、表達社會的敬意,對老兵們是莫大的精神慰藉。志願者到來時,老兵們常常激動地展示軍功章,有的不忘敬一個標准的軍禮,眼中閃爍著光榮與自豪,還有老兵當場唱起《大刀進行曲》……

“老兵永遠是我們的榜樣!”志願者也深受老兵精神的感召。曾治理感慨,許多老兵物質清貧卻精神富足,看望他們時,他們講得最多的是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社會對他們的關愛。“這些在抗戰時期挺身而出的人是國家的脊梁,他們舍生忘死的精神鼓勵我們要更加愛國、愛崗、敬業。”

關愛抗戰老兵是一項系統工作,離不開多方力量的匯聚與協作:民革廣東省委會將關愛抗戰老兵列為重點工作,全省各級民革組織和黨員積極參與﹔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如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全國首個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協會,積極對接民革活動,並在史料收集、“口述歷史”紀錄片拍攝等方面持續發力﹔民革廣東省企業家聯誼會是重要的善款募集者和行動參與者,常務副會長徐科飛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向老兵致敬,並呼吁更多企業和社會人士加入……

每一次探訪,每一次慰問金的發放,都是向漸行漸遠的抗戰老兵致以最深的敬意。在慰問黎威權時,老人拿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笑得像個孩子:“這是純金的!”眾人被黎老逗樂,實際上大家知道,這個紀念章是銅鍍金的,但是在老人心中,這塊獎牌比金子還重。

(薛蒙蒙)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