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人物>>黨員風採
全國政協委員馬傳喜:“我從麥田裡走來”         2024年03月04日09:24

馬傳喜

2024年春節,大年初四,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藍天白雲,艷陽高照,難得的好天氣讓走親訪友的人們臉上更添一份喜氣洋洋。

離濉溪縣城40裡的五鋪農場中,年前被大雪覆蓋的麥地終於露出了它的本來面目,在微風中輕輕擺動的麥苗迎來了它們的親密朋友——全國政協委員馬傳喜。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會主委、安徽農業大學教授馬傳喜是一名農業專家,長期從事小麥品種科研工作。“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育種則是睡在麥地旁的科研。”馬傳喜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每年的1月和5月我是必須要下地的,尤其是1月最冷的天氣過后,我得去看看麥種的抗凍害情況。”

今年1月,馬傳喜本想著忙完省兩會就去地裡看看,卻被春節前連天的雨雪拖住了腳步。直到春節期間天氣放晴,他才急忙坐上高鐵看麥子去了。

糧食涉及面廣,馬傳喜不僅是小麥育種專家,更了解“三農”的方方面面。自201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他所提的提案大都涉及“三農”領域,就種業創新、糧食安全等重大課題多次建言獻策,被農業農村部等國家相關部門採納。

喜愛喝茶的人都知道,安徽是我國的茶葉大省,馳名中外的“十大名茶”安徽長期佔據近半席位,其中就有祁門紅茶。然而,祁門紅茶的產區是黃山市祁門縣,還是包括黃山市的祁門縣、黟縣,池州市的東至縣、石台縣、貴池區等地?自2004年起,祁門紅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爭議一案持續10多年,涉及訴訟若干次。

2022年,安徽省政協開展茶產業振興發展調研,祁門紅茶產業發展成為調研重點之一,祁門紅茶品牌糾紛則是避不開的問題。由此,“地理標志的保護和運用”這一課題也引起了馬傳喜的關注。

地理標志是重要的知識產權類型,其保護對於推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馬傳喜談到,近年來,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也有效擴大了我國地理標志的國際影響力。“但是,目前,在地理標志保護專門法立法、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潛能挖掘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馬傳喜說,“放眼全國,大多數地理標志應有的品牌價值彰顯的不充分,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與預期效果還有較大差距。”

在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馬傳喜提交了《關於加強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的提案》,建議在地理標志保護立法、地理標志品牌培育、地理標志品牌保護和地理標志領域國際開放等方面加大力度,從而加強地理標志的保護和運用。這件提案入選了全國政協重點提案。承辦提案的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積極研究落實。

另外,值得高興的是,在多方的努力下,黃山與池州兩市達成協議,聯合申報“祁門紅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至此,祁門紅茶品牌糾紛得以解決。在2023年11月2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農業品牌百縣大會上,祁門紅茶榮獲《2023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聲譽TOP100。

“要保証提案的質量,就得堅持深入調研。”馬傳喜深有感觸地說。當選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后,馬傳喜分管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過去的一年多來,他先后參加農業“兩強一增”工作情況調研、“建設農業強國的先行省”大調研等,足跡遍布內蒙古、江蘇以及安徽的亳州、阜陽、滁州、馬鞍山、宣城等地。

“你們家種蔬菜,一年收入多少錢?”

“一年能賺10萬塊錢左右。”

“你們今后還有什麼打算呢?”

“我們想把蔬菜大棚建得更大些、高一些,這樣就可以用上機械,賺更多錢了。”

在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的馬鞍山市和縣,馬傳喜在與菜農的交談中了解到,這裡許多菜農家裡的“大棚”其實都是一人多高的小棚,種菜也全靠人工,導致其單位土地面積產能和生產效益偏低。

“其實,安徽的農業機械化率並不低,但主要集中在小麥、水稻、玉米等大宗作物,而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的機械化率不高,跟浙江等省份相比有很大差距。”馬傳喜說。於是,他在提交2023年全國兩會的另一個提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中建議,改善設施裝備,實施“小棚換大棚”工程,擴大設施內農事操作空間,發展小型適用機械,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重要經濟作物的產值和效益等。

今年,馬傳喜關注的重點仍在“三農”領域,他將聚焦持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培育鄉村“新農人”等建言獻策。

年紀大的農民種不動地,“80后”不想種地,“90后”不懂種地,“00后”不問種地,“誰來種地”問題亟需破解。馬傳喜說:“誰來種地是個老話題,但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鄉村振興“要發揮好本土人才的作用”,要求“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這些就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農人”。

“‘新農人’具備懂農業的知識與技能,有‘愛農村’‘愛農民’的情感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全科人才’。”馬傳喜說,“我們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鄉村人才振興激勵政策,在農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出台差異化扶持政策,才能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激勵各類人才積極參與鄉村振興。”

農關國本,糧系民生。從麥田裡走來的馬傳喜,與“三農”打交道40多年,見証和參與了農業農村的變化與發展。2024年,他將繼續擔當使命,履職建言,助力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

作者 _ 張燕燕

專題推薦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