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湖北
鄭軍委員:要建立鞏固教育“雙減”成果的長效機制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年03月07日10:1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后,各地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明顯減少,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課后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教育生態得到明顯改善。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認為,教育“雙減”工作還面臨如下問題:

一是社會各方認識還需要提高。“雙減”政策出台后,有的學校擔心造成學生成績下滑而猶豫實施,部分老師教學習慣不適應新政策,部分家長因沒有“作業壓迫感”更加焦慮,部分學生因“雙減”而“放飛自我”,通過“雙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全社會尚未形成共識。

二是教師高質量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雙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用更少時間、更少作業去滿足學生及家長的期待,高質量課堂教學、作業設計的難度增加。教師固定課時加備課、作業批改、班級管理、家長溝通等工作滿負荷運轉,精力受限,落實新課程方案能力不足。

三是各類非教學任務有待清理。教師普遍反映應付各類教學之外的學習筆記、心得體會、數字報表,以及各類進校園的評比打分、調查問卷,佔用大量精力。

四是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有待提高。教師課后托管收費標准偏低,有些地方是家長承擔一部分,財政相應補貼一部分,有些地方財政沒有補貼,托管經費不平衡影響教師積極性。

五是非學科教育資源缺乏。專業課老師不足,課后服務內容較單一,除了能實施課后作業輔導以及常規課程外,科技、藝術以及智能時代的新成果等很難提供。

六是學科類培訓更加隱蔽。部分家長額外布置作業,作業負擔“不減反增”。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逐漸從“地上”轉入“地下”,固定培訓轉為分散培訓,違規培訓更具隱蔽性和復雜性。

七是執法監管機制有待完善。針對校外培訓出台專門的行政處罰條款尚不完善,執法依據的不足導致查處措施無法執行到位,校外培訓機構的收入與處罰力度不成正比,執法缺少威懾力。

八是家校社協同參與力度不夠。由於政府介入力度較弱,“雙減”改革僅局限於校園,家庭、社會協同參與的力度不夠。

為此,鄭軍委員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全社會支持“雙減”的良好氛圍。加大“雙減”政策宣傳解釋力度,總結推廣“雙減”工作好經驗好做法,引導家庭、學校、社會轉變教育理念。開辦家長學校,用鮮活案例和身邊典型引導家長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二、加大依法監管力度,綜合施策規范校外培訓。國家層面、省級層面出台相關管理條款,定期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拉網式巡查,建立監督舉報、督導考核機制,將“雙減”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范圍。

三、提高教師待遇,減輕各類非教學任務。修訂完善課后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把早托、午托、延時服務等納入課后服務的范疇。縣域內統籌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發放,保証課時補助大致平衡。探索教師“彈性上下班”及輪班制度,減輕教師非教學類負擔。

四、完善師資建設,切實提升教學水平。培養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緊缺型教師,組織教師挂職學習,滿足課后服務專業化指導需求。加大鄉村教師交流輪崗力度,推動城鄉間、學校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拓寬課后服務渠道,有序引導有辦學資格、有師資力量的培訓機構進入校園。

五、推進家校社協同,形成強大育人合力。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為主要目標,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家庭參與的現代人才素養教育體系。學校方面構建由核心素養、科技素養、文化素養三層次結構系統。社會方面統籌發揮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美術館等公共教育社會場所作用,為學生現代人才素養教育提供大課堂。家長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孩子課余時間參加社區實踐,接受德智體美勞的社會教育。政府通過綜合治理評價改革、媒體問政、先進典型案例宣傳教育等手段,加強公共教育資源統籌,推進家校社協同,形成“三位一體”強大育人合力。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