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湖北
鄭軍委員:不摘“師范”帽、不改“師范”性,堅定走“師范”路     黃浩    2023年03月07日09:58

鄭軍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監察委員會特約監察員。

履職全國政協委員以來,過去10年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已經向政協、統戰、黨派和有關智庫提交提案和信息160余件。

160——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令人敬佩的是,每一份提案和信息的背后,都是鄭軍經過深入調研、反復斟酌后精心寫就的。

“遇到問題就會往一線跑”,熟悉鄭軍的人都知道,為了得到一手信息,鄭軍常常走出大學校園,深入社區、農村、學校,了解基層群眾和中小學師生工作、學習的相關情況。因為工作繁忙,他常常忙到半夜兩三點。

“‘身入’基層,‘心到’基層,聽真話、察真情,是形成高質量有價值有針對性提案的關鍵。”鄭軍說,“隻要留心觀察、掌握方法,提案就在身邊。”

“無論中央、國家部委出台什麼文件,召開什麼大會,我都會第一時間關注,並將其中的要點記在筆記本上,再逐一思考,這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鄭軍這樣談道。

如此極致的付出自然也收獲了不少成果。2022年9月,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和發展研究獎評選委員會辦公室對2020—2021年度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獎擬獲獎成果進行了公示,鄭軍領銜的研究團隊所撰寫的調研報告在10個一等獎中佔得一席。這是鄭軍長期以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問題追根溯源,為政府提供解決方案建言獻策的一個縮影。

不僅如此,鄭軍在全國兩會上的提案被評為十二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2017年11月,在民革中央參政議政工作表彰會上作典型發言等類似的榮譽也不在少數。

擔任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之后,鄭軍對師范院校的關注越來越多,常常為建強教師教育建言獻策。

“師范類院校要彰顯自身特色,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為相對貧困地區打造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師范類院校要配齊專業技能訓練教師和實驗員,嚴格師范生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制度,確保訓練時間要達標,質量要達標。”

作為一所地方師范院校的校長,他對一些師范院校“有‘師范’帽子、沒有師范特色”的現象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教育部《關於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通知》下發后,他第一時間建議師范院校美育工作要因時而動、因地制宜,要針對現實問題培養適切的美育人才,要能夠為國家基礎教育需要造就用得上、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美育師資。

《關於完善師范院校評價改革的提案》《關於推動師范院校美育教學改革的提案》等關於教師教育的提案受到廣泛關注。

2023年1月17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鄭軍再次入選。

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期間,鄭軍將繼續圍繞師范院校的發展建言獻策。為什麼對教師教育高度關注?對師范院校的高質量發展,他有哪些建議?全國兩會前夕,圍繞教師教育相關話題,本報特別對鄭軍進行了專訪。

做實做優做強“師范”這塊牌

對話鄭軍

中國教師報:師范教育是教育之基,師范院校是教師培養的主陣地。我們注意到,您曾經在兩會上呼吁“確保師范院校不失‘師范性’”,請問您是在什麼背景下發出這一聲音的?

鄭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教師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師范院校是教師教育的絕對主力軍”已成為共識。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使是在教師教育被高度重視的新時代,師范院校特別是地方師范院校的生存和發展依然面臨挑戰:一是經費獲取能力低,二是辦學層次低,三是突破重大科研成果難,四是師范生就業難,五是師范院校的評估指標體系與其他類型高校相比沒有體現師范專業品質。

許多師范院校迫於生存和發展壓力,重點投入理工科等容易出重大科研成果、成果轉化好的學科和專業。相關調查顯示,一些地方師范院校在招生中師范生的比例偏低,有的已不足20%,師范教育事實已被邊緣化。

正是基於這些考量,我才在去年的政協提案中提出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師范院校不失“師范性”,確保教師教育“母機”強勁有力、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沒有好教師,哪來好教育,沒有高質量教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從何談起?

中國教師報:地方師范院校是支撐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但一段時期內這批院校的發展卻一度滯后,您認為原因是什麼?

鄭軍:我們首先來看兩組數據:

第一組是師范院校的數量及分布。據統計數據,全國共215所師范院校,其中6所部屬師范大學、209所地方師范院校,地方師范院校佔比達97%﹔在地方師范院校中,省屬重點師范大學40所、佔比19%,其他普通師范院校169所、佔比81%。足見地方師范院校的數量遠超部屬師范大學,普通師范院校的數量遠超省屬重點師范大學。從師范院校的分布看,地方師范院校是絕對的主力軍。

第二組數據是師范生的數量。以2021年為例,全國應屆畢業生約909萬,其中師范生為74萬,師范生中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畢業生佔比97%。2021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指出從2021年起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與地方師范院校採取定向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1萬名左右師范生。地方師范院校承擔了主要培養任務。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到,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培養對我國中小學教育質量有著關鍵性影響。

正如你所留意到的,這些師范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並未受到實質性重視是必須直視的問題。這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這幾方面:

一是投入得不到保証。師范類專業不像醫科、工科、農科等專業市場回報率比較高,師范類專業主要講求社會效益。這一屬性決定了師范院校必須有政府持續、高強度的投入才會保証質量和應有的社會效益。然而,在現有的高等教育投資體系下,地方師范院校主要由地方財政進行投入,一些財政比較寬裕的省份可能投入就多一些,而一些財政吃緊的省份投入就相對少。

二是評價機制沒有體現師范性。現有高等教育評價體系中,並沒有對師范類院校進行單列評估,都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指標體系進行評估,這就忽略了師范院校的獨特性。由於師范專業的效應落后於許多市場化程度高的專業,在這樣的評估指標體系下,師范院校裁減師范專業、增加經濟獲得性強的專業的沖動和意願就強得多。這樣就導致師范專業越來越邊緣化、越來越萎縮。

三是教師招聘制度的開放化。現在中小學教師招聘的准入門檻較低,拿到教師資格証就擁有了入職門票。但成為專業教師需要長期專業修煉和培育,一兩次考試很難分辨出來這些特征。開放化的教師招聘制度本意是吸納更多優秀人士從教,但在現實操作中,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削弱師范生的專業性,甚至導致教師所應具備的綜合素養被淡化。

中國教師報:地方尤其是鄉村教育發展、鄉村教師質量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地方師范院校,從政府層面以及師范院校自身而言,您對促進地方師范院校高質量發展有何建議?

鄭軍:地方師范院校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下好五步棋:

一是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和聯系,確保地方政府投入足額到位。

二是建立和完善師范院校的評價新體系。在現有評價體系基礎上,研制針對師范院校的評價新體系,以制度的方式確保師范院校的“師范性”。

三是提高地方師范院校的辦學層次。現有師范院校中,“雙一流”高校3所,有教育類博士授權點的省屬重點師范大學23所,較早建立碩士點但無教育類博士點的省屬重點師范大學13所,有教育類碩士點的普通師范院校24所,無教育類碩士點的其他師范院校160所左右,最后一類約佔地方師范院校總數的77%。多數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辦學層次都不高。這一現象必然會影響高層次教育人才的培養。

四是完善中小學教師資格証制度。要把中小學教師資格証的獲取視為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能是知識導向的“一考定証”。要加大對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考核,讓師范生的專業性在這個資格証上能夠體現出來。

中國教師報: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師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加強學校“師范”屬性、聚焦師范生培養、服務地方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鄭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是比較早意識到“師范屬性”問題的院校,這10年來,學校對師范生的培養做了大量的探索,歸結起來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全校上下統一思想,嚴守“師范”不動搖。曾經有一段時間,全國師范類院校改名的比較多,湖北二師作為具有92年辦學歷史的新型本科師范院校,我們始終認為,不管高等教育如何變,師范教育總是需要的,我們一定要沿襲歷史,發揮師范這個優勢,在確保“師范”性前提下,做實做優做強“師范”這塊牌,不摘“師范”帽、不改“師范”性,堅定走“師范”路的辦學定位。

二是保証師范生招生規模,確保師范教育的主體地位。我們學校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三所學校合並而成,其中之一是湖北教育學院,另外兩所是工科院校和經濟管理專業院校,所以合並之后的16個師范專業隻佔全校招生專業的1/3,但我們堅持招生數量向師范專業傾斜。這麼多年來,師范生招生數量一直超過全年招生額度的40%,這個比例一直沒有減。

三是創辦行知實驗班,積極探索師范教育新范式。為探索在開放體系下如何辦好師范教育,確保師范教育的專業性,學校2011年創辦了行知實驗班,歷經12年的實踐,現在已經探索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優秀師范生培養模式。12年來,行知實驗班培養的優秀師范生深受中小學校的喜愛和認可。我們正陸續將這套培養模式推廣至所有師范生,推動我校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是職后培訓反哺職前培養。我們緊緊抓住湖北省中小學繼續教育中心和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訓中心兩塊省級招牌,承擔湖北省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項目,既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送到中小學,又從中小學那裡吸納最新的實踐創新成果,並對這些實踐成果進行提煉和挖掘,形成優質資源,建成中小學教育教學優質資源庫,供師范生研習。同時,發掘優秀中小學教師,建立一線優秀教師資源庫,聘任他們擔任我校師范生實踐導師,確保師范生教育教學與一線中小學不脫節、不掉檔。

中國教師報:我們注意到,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正在積極推進建設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2022年《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特別提出建成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經驗。未來,湖北二師將如何抓住機遇建強教師教育?

鄭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秉承92年師范教育傳統,將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服務基礎教育作為第一目標。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學校堅持為所在區域、為中西部鄉村教育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四有”好老師。

一是實施攻堅計劃,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構建師范生“1+6”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完善師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及課程教學,採用課程模塊化和混合式課堂教學,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建設教師素質訓練與認証省級重點示范中心,建立“好老師”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數字化平台。重視師范專業認証,以評促建促改,加快推進師范專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注重協同育人,打造教師教育共同體。以“新教師、新體系、新平台、新樣態”為目標創建光谷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和鄂州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教師教育體系和教師專業發展“UGSC”協同創新平台。建立實驗區大中小學思政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五個一體化研究與實踐中心,實施高校專家和中小學學科教研員雙牽頭人制,探索大中小學教師隊伍一體化培養培訓新模式,開展科研合作和協同教研。

三是貫通職前職后,構建教師終身發展體系。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總結“行知實驗班”12年經驗,探索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相協同、相貫通的一體化培養及跟蹤指導模式。高質量實施“優師計劃”,抓實師范生核心素養養成和實踐教育,著力為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優質師資。建成教師教學能力AI人工智能測評中心,開展教師智能化測評和診斷,為師范生和中小學教師提供專業能力畫像。開展教師個體智能診斷及精准研修,完善自主選學機制和精准幫扶機制,推進中小學教師培訓專業化和精准化。

四是推進教育數字化,促進技術賦能教師教育。著力建設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高校,立足武漢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試點建設,依托基礎教育信息技術服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成湖北教師大數據管理與輔助決策平台,構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狀態數據庫、分析模型和區域教師發展狀態報告定期發布制度。

中國教師報:今年兩會期間,您還將關注哪些關於教師教育的話題?

鄭軍:今年兩會我將繼續關注教師教育,並正在准備相關提案。

一是構建新時代師范生培養的評價體系。我們現在評價一個大學生是否合格還是按照傳統的綜合性標准,這不太符合新時代教師教育要求。我想,應該結合師范專業認証體系,出台一個新時代師范生培養評價體系。

二是促進地方師范院校碩士點申報改革。提高地方師范院校層次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具有傳統優勢和長久培養經驗的地方師范院校在現有碩士點申報條件下很難達標,這不利於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因此,要變革當下的申報模式和申報標准,為師范院校的碩士點申報鋪開道路,幫助地方師范院校提層次、強質量、擴影響。

三是教師教育數字化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是趨勢和潮流,但教育領域裡的變革還缺乏深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如何將智慧教育平台優勢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綜合素養協同起來,造就一代新教師是我最近正在思考的重要議題。

四是在鄉村教育中實現家教融合。鄉村因留守兒童多、父母長期不在家等現狀而面臨家庭教育責任主體缺失,對未成年人造成許多不利影響,如何實現鄉村教育的家教融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來源:中國教師報)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