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高層動態
馮鞏在《光明日報》撰文丨曲藝:把“根”扎進生活沃土 把“樂”埋在百姓心田         2025年08月25日15:28

今年恰逢中國曲協開展“送歡笑”文藝惠民服務二十周年。二十年不是簡單的時間累積,而是一代又一代曲藝人用汗水俯身基層的接力,是用笑聲浸潤心靈的傳承,更是讓曲藝之花扎根人民、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

曲藝界向來有著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和民族“大我”的優良傳統。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相聲大家常寶堃先生,抗戰時期就創作出了《牙粉袋》,辛辣地諷刺了日偽統治時期的黑暗,用笑聲喚醒民眾,生動詮釋了相聲不只是“逗樂兒”的手藝,更是“鼓勁兒”的武器。陝北說書大家韓起祥先生被毛澤東同志譽為“革命的三弦戰士”,背著一把三弦走遍了陝北的山梁溝峁,激勵鄉親們“挺直腰杆活”,一生創作和改編的書目有500多部。被稱作“平民相聲藝術家”的馬三立先生,通過在經典作品《買猴兒》中塑造“馬大哈”這個人物,對官僚主義進行了入木三分的諷刺。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創作表演了《似曾相識的人》,在笑聲中傳遞出曲藝人的社會擔當。評書藝術大家劉蘭芳先生曾說:“我講岳飛,不隻靠書本上的‘忠孝節義’,得讓老鄉們聽出咱中國人的骨氣!”老一輩曲藝家以時代之偉大成就藝術之精湛,留下了曲藝人在不同年代的光輝印跡。近二十年來,曲藝界面對新的時代,傳承前輩藝術家精神,始終將崇德尚藝作為價值追求,推出《甲方乙方》《沒那麼簡單》《時代三人行》《“幸福”共享》等優秀作品,將作品送到全國各地,推上央視春晚、百花迎春、“藝苑擷英”等舞台,在收獲歡笑的同時,演繹人們的新觀念、生活的新變化,成為生動的時代注腳。

無數曲藝前輩用他們的親身故事告訴我們,“扎根人民”不是口號,而是融在百姓中間的情懷。他們的故事沒有“高高在上”的藝術范兒,隻有實實在在深入百姓生活的煙火氣。被譽為“金嗓歌王”的京韻大鼓大家駱玉笙先生曾收到一位觀眾來信,提到《四世同堂》中有兩個字唱得不對,她讀后非常感動,馬上重新錄音並在后來的演出中加以改正。她曾說:“隻有唱人民的事兒,才能有藝術的魂兒。”快板書大家李潤杰先生說:“快板書的魂兒在‘快’,快的不光是節奏,更是快捷地反映百姓生活,讓人民心裡有熱乎勁兒!”為了創作《抗洪凱歌》,他跟著抗洪大軍在子牙河大堤一起扛沙袋,把“人在堤在”編成了鏗鏘有力的快板唱詞。把“武老二”唱遍全國的山東快書大家高元鈞先生,曾跟著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爬冰臥雪,蹲在戰壕裡聽戰士講戰斗故事,創演出《一車高粱米》等經典段子。他常說:“山東快書的范兒在‘武’、魂兒在‘情’。”在這二十年的“送歡笑”文藝惠民服務中,也體現著曲藝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的深厚情感。2014年,由姜昆、戴志誠、鞠萍等人組成“送歡笑”小分隊登上江蘇灌雲縣開山島“夫妻哨”,為“時代楷模”王繼才和王仕花夫婦舉辦了僅有兩名觀眾的慰問演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演員加入“送歡笑”的隊伍,他們不再一味追求舞台上的光鮮亮麗,而是更願意在生活中找尋藝術真諦,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扎根”的精髓,他們的身影成為當下曲藝舞台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正是在扎根生活的藝術實踐中,曲藝藝術不斷繼承著、創新著。把相聲從“撂地攤兒”帶上大雅之堂的相聲大家侯寶林先生,一生推動相聲改革,和老舍、吳曉鈴、常寶霆、孫玉奎等成立了相聲改進小組。他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淨化語言、反映當下,使相聲為人民服務,成為新中國相聲創新發展的源頭。評書大家袁闊成先生一生致力於語言的改革,把傳統評書從“半文半白”說成了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使評書藝術走進千家萬戶。他把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說成“提前備好的‘小妙招’”,把張飛的“莽撞”說成“愣頭青的可愛”。我的恩師馬季先生對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深入百姓生活,努力演新創新”。他一生創作出了300多段深入人心的相聲作品,他在中國乒乓球首次獲得世界冠軍后第一時間創作了《三比零》,在粉碎“四人幫”后迅速創作了《白骨精現形記》,在改革開放后又創作了《五官爭功》《一個推銷員》……開創了相聲藝術的一代新風。今天,曲藝的創新也從“舞台”搬到了“雲端”,蘇州評彈融入流行音樂,讓吳儂軟語唱出青春潮音﹔網絡評書接入實時彈幕,讓古典話本嘮出互動新語……如姜昆先生所說,“曲藝創新不是‘離經叛道’,而是讓老藝術穿上新衣裳,走到更廣闊的生活裡去”。只要與人民同頻、與時代共振,傳統曲藝就能永遠“活”在當下,就會一直“火”向未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就是生活的煙火氣,就是人民的心裡話。唯有邁步走向更加偏遠的村落、更加壯麗的高原、更加遼闊的邊疆,像老一輩曲藝家那樣,用真心“唱”出百姓心聲,用腳步“走”出時代傳奇,把“根”深深扎進生活的沃土,把“樂”徐徐送進百姓的心田,才能讓曲藝在新時代的春風裡,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花朵。

(來源:《光明日報》8月20日 16版)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