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北京遭遇連續極端強降雨,山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密雲區成為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民革密雲區支部聞“汛”而動,研判防汛形勢,統籌黨內資源,以實際行動詮釋“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展現民革的責任和擔當。
7月28日,得知汛情消息的第一時間,支部緊急召開現場會議,在支部主委袁媛的帶領下,支部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全區民革黨員積極參與,迅速投入防汛救災行動當中。袁媛及時與民革北京市委會經社處溝通,組織支部黨員及民革黨員企業家積極捐款捐物,僅半天時間便籌集3萬余元善款。
為了解一線災情,精准對接需求。7月29日,袁媛、副主委朱妍春及黨員唐宏奔成立調研組,看望慰問撤離人員。當看到過膝的積水還在倒灌家園,調研組人員心情十分沉痛。隨后,調研組前往民革密雲區支部共建單位石城鎮石城村,與村黨支部書記當面溝通,了解需求,共商援助方案。
村內主干道多處塌陷,調研組人員只能徒步進入,坑窪不平的路面上積滿了淤泥和雜物,稍不留意就可能摔倒。房前屋后的護坡護壩已多處損毀,裸露的山坡仍在不斷滑落泥土,時刻威脅著村民的住房安全。村內小橋護欄已被沖斷,橋下水流湍急。曾經美麗的家園,如今處處隱藏風險,給群眾出行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甚至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調研組利用半天時間,走遍村裡的各個角落,召開線上會議,根據現場研判,調研組認為當務之急是解決群眾的出行安全問題。
面對這滿目瘡痍,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濤也忍不住哽咽起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啊,損失太大了。好在暴雨來臨前,鎮村干部全員上陣,挨家挨戶排查隱患,爭分奪秒組織轉移,全村未造成傷亡。”緊接著連聲感嘆“重建壓力巨大”。袁媛不斷安慰著張書記,心裡也暗下決心,作為共建單位要盡力幫助村民重建家園。調研后第二天,將從民革北京市委會企業家聯誼會籌集到的2萬元善款交給村裡,用於重建工作。
在不老屯鎮中心小學安置點,民革密雲區支部委員聶岩和黨員馬劼、何強、許會強等正在熱火朝天地燒飯,自7月28日中午以來,他們主動請纓,依托民革振興鄉村志願服務站,帶領志願者自帶煤氣、鐵鍋、食材等赴受災嚴重的密雲區不老屯鎮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當大家知道許會強家也遭受了洪水的侵襲后,都勸他趕緊回去先把家裡安頓好。許會強卻說:“現在保障人員緊張,我們家那點損失不算什麼,我還是先跟大家一起干,抓緊為抗洪一線人員和受災的群眾做好服務保障。”民革黨員們在不老屯鎮中心小學安置點設立服務點,撐起帳篷、打起爐灶,義務為抗洪救災人員和受災群眾提供一日三餐。同時,民革振興鄉村志願服務站也成為救援物資的集結點。在安置點現場,聶岩帶著自己剛被大學錄取的兒子聶旭澤大汗淋漓地忙活著。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北部山區的洪災牽動著全市各級民革組織和黨員的心。8月2日夜裡12點,接到張建濤的信息,災區急需雨傘等生活物品。民革密雲區支部聯合民革朝陽區委會25支部連夜籌集物資,8月3日一早,民革密雲區支部3位入黨積極分子王靜、張薇、郭溪萌與朝陽民革黨員李佳璐、郭艷琨等,會同北京密雲博愛社會服務中心的社工和志願者們,將籌集到的物資送至石城村安置點石城鎮小學,並就地開展心理疏導、打掃衛生、消殺病菌等志願服務活動。
這些奔波的身影、滾燙的心意,匯聚成民革組織與受災群眾風雨同舟的暖流。隨著重建工作逐步推進,這份擔當與溫情也將繼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