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人物>>黨史人物
朱學范:心底無私天地寬         2025年06月19日16:56

今年是民革前輩朱學范誕辰120周年。朱學范在上海出生、長大、求學,從上海開始革命生涯,走向北京直至擔任國家領導人。1949年后,朱學范曾任郵電部部長,先后擔任民革第五屆中央副主席,第六屆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七屆中央主席,第八屆中央名譽主席。第五至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范的一生,跌宕起伏,多姿多彩,充分體現了他真摯的愛國情懷、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及密切聯系群眾、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

朱學范

從老郵工到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

1905年,朱學范生於上海。朱學范青少年時代接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他先后在上海公立學堂——敬業學堂與上海著名私立聖方濟學堂接受系統教育。兩所學校的全日制教育背景給朱學范人生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礎。

朱學范生前曾多次謙稱他是一名老郵工。1990年,朱學范特地重訪上海虹口區四川北路的上海郵政局並攝影留念。他對郵電事業有深厚感情,郵電事業是朱學范大半生安身立命的職業。

1924年,朱學范憑借他在上海聖方濟學堂的英文底子,被上海郵政局錄取為郵務生。進郵局后,他曾到郵政局各部門實習:賣郵票、分揀信件、收包裹、開匯票。當時上海郵政局由英國郵務長大權獨攬,郵局內洋員與華員之間待遇懸殊,這種情況激起郵局職工的反抗。1936年,朱學范赴瑞士日內瓦參加國際勞工大會結束后,特地到蘇聯參觀莫斯科郵局,同郵務工人座談。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朱學范被任命為政務院郵電部部長。在朱學范領導下,郵電部門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郵電部門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使我國郵政事業迅速恢復和發展。為了更好服務人民,維護中國通信主權和權益,借鑒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發展我國國際通信業,朱學范領導郵電部積極參加國際郵電組織活動。1965年7月1日,社會主義國家郵電合作組織第六次郵電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朱學范主持會議,會議取得豐碩成果。

雖然1967年后朱學范不再擔任郵電部部長,但他常說“作為一個老郵工和首任郵電部長,我的心始終是和郵電事業連在一起的”。1981年,朱學范在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被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后,朱學范積極響應改革開放政策,為促進我國通信改革,先后應邀到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福州、煙台等城市實地調查郵電通信實況,與地方政府和郵電干部研究加快改革步伐,實現通信現代化的措施。1984年6月,朱學范應上海市市長汪道涵邀請,指導上海郵電通信改革,為上海郵電發展規劃提出建議並得到重視。1985年12月,朱學范不辭辛勞,對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郵電事業再次做了專門調查研究,並給國務院領導同志寫信提供當前郵政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由於朱學范關於發展郵電通信設施的建議具體、細致,操作性強,因而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如今通行全國的郵政編碼制度就是當年由朱學范提出並實行的。

為了推動全國郵電事業的健康發展,朱學范十分重視郵電法制建設。在他的幫助下,1986年12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朱學范對中國郵政主權保護非常敏感。1989年,他在郵政經濟學術交流會上指出:在郵政改革的下一步,希望把引進新技術和我們自己掌握新技術、現代化通信設備的國產化結合起來……必須把生產現代化通信設備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朱學范多次呼吁,郵政是公用性行業,它為社會服務,社會也要關心和支持它的建設。中國郵電事業的發展和現代化,凝聚著朱學范的心血。

2005年,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紀念中國郵政開辦集郵業務50周年明信片上印有朱學范的照片。上海四川北路橋旁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中,展示著朱學范對中國郵電事業發展的杰出貢獻。

1939年,朱學范就籌辦難民技工訓練班事宜給賑濟委員會的報告。

為工人說話的工會領導

上海,既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中國工人運動的發祥地。朱學范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伊始,就注重工會要為工人說話。1925年8月,為改良郵員生活,促進郵務,朱學范團結郵工,參加上海郵務工會罷工。1928年10月,為反抗郵局不良制度,改善郵局職工待遇,上海郵工組織罷工。朱學范參加這次罷工並擔任罷工委員會交際股干事。1929年,泰昌建筑公司木工顧金根被美國水兵槍殺后,上海各界組織援助顧金根慘案后援會,朱學范聯絡上海市商會、上海新聞記者聯合會等為顧金根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上海工人處境日益困苦,工潮迭起。為爭取社會各界對工人罷工的理解與支持,朱學范籌辦大公通訊社,為工人說話。朱學范作為上海總工會主席,調解勞資糾紛時,盡量為罷工工人爭取利益。1932年10月16日,全國郵務總工會為各地郵工抗日殉難烈士舉行隆重追悼大會,朱學范向大會報告烈士生前事跡及就義時之慘烈。為了幫助經濟衰落時期越來越多的失業工人,1935年11月中旬,朱學范領導的上海總工會特具呈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請求國民政府妥籌辦法,實施救濟。對於為國犧牲的工友,朱學范爭取給予隆重禮遇。

1935年12月9日,北平抗日救亡運動爆發后,上海的抗日救亡呼聲越來越高。1936年1月1日,朱學范在《申報》發表了文章《中國勞工運動之前途》。他認為,勞動階級在國家無事之秋,為發展國民經濟之先鋒,在國家非常時期,為復興民族之大眾集團。要挽救中華民族不被日本帝國主義滅亡,全國勞工必須團結合作,奮起抗日。“隻有世界上勞動階級的切實合作才能奠定世界真正的和平基礎。”他希望把佔世界上佔大多數的中國貧困勞工,介紹到各國工運裡去,以尋求世界勞工共同的福利。

1936年,朱學范被選派為中國勞工代表出席第二十屆國際勞工大會。朱學范在此次大會上用英語發言。他向大會陳述了中國經濟和社會情況,重點介紹了中國工人生活情況並代表中國全體工人邀請國際勞工局局長到遠東訪問。此后他連續參加第二十三到二十七屆國際勞工大會,在國際上廣泛宣傳中國,尤其是中國工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偉大貢獻,爭取世界各國援華抗戰,接受美國援華捐款為中國勞工開展福利事業。

1948年,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上,朱學范以中國勞動協會理事長身份作了《關於國民黨統治區職工運動的報告》,介紹了國統區經濟崩潰情況下工人悲慘生活、英勇斗爭等情況,並指出,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新民主主義新中國,工人階級及全國人民才能真正的自由解放。

1949年9月25日,朱學范代表中國全國總工會在全國政協會議第一次大會上發言。他代表中國工人階級向大會表示完成艱巨任務的信心和決心。20世紀50年代,朱學范在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等場合多次高度贊揚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勞動人民新的勞動態度和道德品質。

朱學范一直關心職工生活水平和勞動福利。1980年10月,他在全國總工會工運史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工人階級是支持自己的黨的,黨是關心工人階級的……我們總工會要為他們多說點話。新的企業法和新工會法等法律草擬過程中,為了反映職工呼聲,維護職工利益,朱學范等曾提出過建議。1982年,朱學范積極投入憲法修改草案的討論。朱學范贊賞“憲法修改草案在總綱中再次肯定了工人階級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使職工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朱學范去世后,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悼念中國工會的著名領導人朱學范同志》的文章。

與中國共產黨人風雨同舟

朱學范與中國共產黨人結緣於1920年代。抗戰初期,在周恩來指引下,朱學范領導中國勞動協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邊區工會合作,成立中國工人抗敵總會籌備會。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倒行逆施,實行獨裁統治,強迫中國勞協公開反共。在中國共產黨指引下,朱學范堅定地維護工人運動的團結統一,並與國民黨愛國民主力量一起發起成立新的革命組織。

1946年,朱學范離開上海到香港,追隨李濟深、何香凝等,推動勞工方面與國民黨愛國人士合作,共同進行倒蔣斗爭。他為籌備民革,積極聯絡,做了很多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5月,朱學范利用到歐洲參加國際工運活動機會,繞道美國看望馮玉祥,帶回了馮玉祥支持成立新的革命組織的好消息。1947年秋,在籌備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時,朱學范被指定為組織工作委員會籌備主任,分工起草民革組織總綱工作。1948年1月1日,民革在香港成立,確定組織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發表成立宣言。朱學范雖未參加民革成立大會,但在隨后的民革中央執、監委全體會議上,朱學范被選為常務執行委員、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

民革的成立標志著國民黨民主派從反蔣救國變為公開推翻蔣介石政權。民革成立伊始,就與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解放戰爭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在中共幫助下,1948年1月,朱學范號召全國工人擁護消滅蔣政權的民主革命運動,擁護一切為民主而斗爭的政治力量。在中共幫助下,1948年2月底,朱學范來到東北解放區並給毛澤東、周恩來發電報,表示願意在中共領導下與解放區軍民並肩作戰,為粉碎蔣政權,解放全國人民而斗爭到底。

朱學范積極參加新中國籌建工作。1948年10月至11月朱學范與沈鈞儒、蔡廷鍇、王紹鏊等多次應邀對中共《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提供意見和建議。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開幕。朱學范是以周恩來、許德珩為副組長的起草共同綱領的小組成員。

1949年后,民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朱學范關心支持民革建設。1949年11月,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統一成一個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朱學范再次當選為新的民革中央委員。

1979年10月,民革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朱學范當選為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組織部部長。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指引下,民革各級組織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與此同時,結合民革特點,在促進祖國統一工作中,民革做了大量工作。1984年,中共中央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后不久,民革舉行了為期8天的全國工作經驗交流會。這次大會上,朱學范和民革一些領導提出面向社會,進行智力開發,服務四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會后,朱學范身體力行,為中國電信事業的開發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建議。

1987年,朱學范在民革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民革中央主席。朱學范領導全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積極參政議政,開展民主監督。1989年,朱學范應邀參加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並發言。1991年6月1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朱學范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風雨同舟五十年》。朱學范深情回顧了50年來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從愛國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進程。文章結尾,朱學范強調:“50多年來的親身經歷,使我深深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祖國前途是無限光明的,中華振興是指日可待的。”

朱學范(左一)參加世界工會代表大會。

關心祖國統一大業

朱學范盡心於祖國統一大業,為兩岸統一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

為推動兩岸“三通”早日實現,朱學范進行了不懈努力。1982年11月,朱學范向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遞送了“關於成立對台通郵研究小組的請示報告”。

1983年,朱學范應邀參加武漢民革組織的首義書畫社成立大會暨書畫展開幕式。他為首義書畫社題詞“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寥寥數語飽含朱學范真摯的愛國情懷、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及他密切聯系群眾、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

朱學范多次代表民革中央發表文章、通過電台廣播,向台灣同胞發出和平統一呼聲。針對台灣民進黨分裂祖國的罪惡活動,1991年11月朱學范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堅決反對“台獨” 維護祖國統一》的文章。他希望兩岸人民在祖國大家庭裡攜手並進,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

1992年,朱學范已是87歲的老人,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大不如前,但仍十分關心祖國統一大業,經常與身邊工作人員談及促進祖國統一問題,並與前來醫院看望的中共及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商量促進祖國統一的問題,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見到祖國和平統一。

為給國家發展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朱學范積極致力於對世界各國友好活動。20世紀50年代,朱學范以郵電部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身份多次出訪、接待來訪外國嘉賓。1979年4月,朱學范隨鄧穎超為團長的全國人大代表團應邀訪問日本國會眾參兩院,開展對日交流活動時。1982年到1986年,朱學范接待過5大洲45個國家79個訪華友好代表團。

作為民革創始人與領導人,朱學范對孫中山先生心懷敬仰。他曾帶隊瞻仰廣東孫中山故居、南京中山陵、上海孫中山故居等紀念設施。20世紀80年代,朱學范多次參加紀念辛亥革命、紀念孫中山活動。朱學范擔任民革中央主席期間,民革中央暨所屬各地中山業余學校發起、集資、敬獻的孫中山先生漢白玉雕像,1990年3月在北京香山碧雲寺中山紀念堂落成。

2005年,在朱學范100周年誕辰之際,朱學范生平陳列館在其故鄉上海金山朱學范故居內落成揭幕。如今,朱學范故居不僅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史教育基地,也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心底無私天地寬,但留清風在人間。朱學范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情操,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者胡寶芳,單位: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