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地方要聞
民法“典”亮社區 法治“聲”入民心——民革福建省委會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小記         2025年06月18日15:26

圖為普法宣傳活動現場。聞 超 攝

5月29日下午,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泉秀街道燈洲社區的活動中心門口,十幾把滴水的雨傘整齊地靠在牆邊。會議室裡,70多個座位早已坐滿。這場由民革福建省委會社會法制委員會、民革泉州市委會聯合豐澤區泉秀街道辦事處等舉辦的普法活動,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后的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在初夏的雨聲中拉開序幕。

在講座開始前,一位年輕的女士迫不及待地舉手提問:“涂律師,我們小區馬上要交房了,但開發商在合同裡寫明隻提供兩個月的保修期,這合法嗎?”現場頓時安靜下來。

本次活動的主講人、福建省政協委員、民革福建省委會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涂崇禹認真回答道:“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物權’的概念。”說著,他又揚了揚手中的民法典。“民法典共7編、1260條,是一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典。”涂崇禹繼續說道,“在座的各位可能沒有辦法記住每一條法條,但是希望大家在聽了這次講座后,對它有所了解,在必要的時候用它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說到夫妻共同債務,我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案例。”作為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沒有講稿,但多年來堅持普法的經歷讓他成竹於胸。他用帶著閩南腔的普通話說道,“有一個案件,丈夫偷偷借錢賭博,妻子要不要還?”台下頓時議論紛紛。涂崇禹笑著解釋道,“除非債權人能証明這筆錢用於家庭共同生活,否則妻子不用承擔。”

這樣的互動貫穿整個講座。作為“民法典宣傳月”的重要活動,活動圍繞“民法典的社會熱點問題”主題,精心選取了十多個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從“離婚冷靜期”到“高空拋物追責”,從“遺囑新形式”到“物業糾紛處理”,兩個小時的宣講讓在場居民逐漸了解了這些熟悉又陌生的法律問題。“以前覺得民法典跟我的生活關系不大,今天才發現它管的就是我們身邊事。”社區居民王女士對記者說。

自2023年將普法志願服務列為品牌工作以來,民革福建省委會社會法制委員會在廈門、三明、泉州等地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普法活動。從發放資料到案例教學、互動咨詢,形式多樣,效果顯著。特別是在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期間,這樣的普法活動更顯意義非凡。

活動接近尾聲時,窗外的雨還在下,但會議室裡的熱度絲毫未減。幾位居民繼續就各自遇到的法律問題向工作人員進行咨詢。涂崇禹告訴記者:“不管是作為律師還是作為一名民革黨員,我們都有責任來做好民法典的宣講,希望能通過普法活動來幫助更多的人解決面臨的法律問題。”

離開時,雨已經停了。對燈洲社區的居民來說,這場普法活動,就像初夏的及時雨,讓法治的種子在社區生根發芽。而對民革福建省委會、民革泉州市委會的黨員和工作人員來說,居民們離開時帶走的法律知識,就是他們最好的履職答卷。(李 筱)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