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人物>>黨史人物
愛國、為公、奮斗:譚平山家訓的精神價值      陳思雨    2023年07月27日14:15

譚平山作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其六字家訓“愛國、為公、奮斗”是他留給子女和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入挖掘譚平山家訓所內蘊的豐沛革命家風內涵,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們的優良家風,對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精神,涵養新時代良好家風,提高新征程全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百折不回,矢志以赴者也。”這句話見於譚平山在1946年3月領導的民聯向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提交的《提議於本黨中央即行設立黨務改革委員會案》中,表達了他矢志“民主建黨、和平建國”的決心,也是其愛國情懷的真實寫照。愛國情懷是譚平山革命家風的核心內容,也是他革命生涯最鮮亮的底色。譚平山先后加入或組建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政治履歷非常豐富,但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主張——“為振興中華做出努力”“國民黨是代表民族復興運動的唯一組織”“完成和鞏固民族獨立的國家”“建立獨立、民主、幸福的新中國”,都顯示出他的愛國主義熱忱和救民於水火、挽救國家危亡的初衷堅貞不渝。譚平山始終將個人和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將個人和家庭的利益得失置於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得失之后,鼓勵和支持家庭成員“立大志做大事”“不要苟且偷安”。在譚平山的影響和感召下,弟弟譚君牧、妹妹譚竹山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女兒譚少文扎根貧苦基層,兒子譚秉文放棄國外優渥的工作條件繼續為新中國經濟建設服務,他們一家人都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譚平山的座右銘,他以蓮花高潔的品格自勉,鞭策自己克己奉公、清正廉明。譚平山自幼養成了勤儉朴素的生活作風,常以白粥、素菜為食,堅持自己做衣服,從不鋪張浪費。他反對把國家的錢財用在個人故居的修葺上。為了不給新政府增添麻煩,他自掏腰包解決在北京的住房問題。譚平山逝世后,夫人孫蓀荃把他們在北京的房產無償捐獻給了國家,留給子女的隻有幾方硯台和一些日用品。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現的貪腐問題,譚平山認為其嚴重危害國家建設事業,當從嚴懲處,並要求人民監察機關秉持公正無私的精神,堅決與之斗爭。他也從來不利用特權為家人謀取利益。新中國成立之初,譚平山的女兒譚少文一家遠在四川等地工作,生活異常艱苦,對於時任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的譚平山來說,隻需要一句話便可解決女兒女婿進京工作調動的問題,但他從未予以女兒一家特殊照顧。受譚平山廉潔奉公思想的影響,譚少文在病重時拒絕了兒子調回四川工作方便照顧她的想法,她的丈夫在信中寫道:“哪裡黃土都埋人,在哪裡都是干革命。”這正是譚平山廉潔奉公家風得以傳承和發揚的寫照。

“自己的路自己闖,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家庭。”這是譚平山對子女的教誨,也是他一生奮斗精神的縮影。早在1919年,譚平山就認識到“德謨克拉西”的實現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奮斗。主辦《廣東群報》時,他高聲呼吁:“我中國的有覺悟的知識階級的同志們呵!我們也要快快地努力去奮斗!”譚平山認為,所謂民族精神,就是“一民族全體為共同的理想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會將全民族團結起來,驅使個人用無比的努力去完成大家共同利害的事業。這種為民族的理想去努力和犧牲的奮斗精神是譚平山愛國情懷的重要支撐和革命家風的重要內容,貫穿其革命生涯始終。譚平山一生跌宕起伏、迭遭磨難,他曾是國共兩黨的核心人物,卻先后被開除黨籍,但他始終懷持著愛國進步的理想追求,百折不撓、砥礪奮斗,盡管走了些許彎路,最終以民主人士的身份走向新中國,成為“新中國廉政監察第一人”。對於譚平山近乎嚴苛的家風,他的外孫余川廣表示:“物質財富總有用完用盡的時候,隻有好的精神和家教才是永恆的財富。”

1986年適逢譚平山一百周年誕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習仲勛同志在紀念大會上指出:“譚平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是一位杰出的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愛國主義者和政治活動家。他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祖國富強,貢獻了畢生精力。他的革命思想和愛國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紀念的。”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傳承和弘揚譚平山等革命先輩的優良家風,從中汲取新時代文明家風的豐厚滋養,匯聚新征程干事創業的磅礡力量,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