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中央要聞
【學習】鄭建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二十大精神上來         2023年03月23日13:40

時間:2022年12月28日

會議:民革中央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擴大)會

民革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首次集體學習 鄭建邦作主題宣講報告 ★

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作主題宣講報告

中共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是開啟新征程、續寫新輝煌的總綱領、總指引、總動員。

一、深刻領會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輝煌成就的重大意義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攻堅克難、不斷前進。中共二十大報告全面回顧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系統總結概括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強調了新時代十年來的偉大變革在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的裡程碑意義。

1、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敏銳洞察、科學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

古人講,“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做任何事情,都得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對症下藥,使難題迎刃而解。對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分析、精准把握,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成敗,事關國家的興衰。

從黨和國家的發展史上看,1927年,蔣介石背叛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遺訓,向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等革命力量舉起屠刀,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進入低潮,中國共產黨人毅然肩負起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重任。在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漸認識到,當時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據此開出了救國救民的“藥方”——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這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總的政治工作方略,也是黨的“三大法寶”。黨之所以把統一戰線放到第一位,正是由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新中國成立后,在過渡時期“一化三改”(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總路線的指導下,我國成功進入社會主義建設階段。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明確提出我國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為此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新中國的各項事業欣欣向榮。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豐功偉績。遺憾的是,此后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急劇變化,我們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發生了動搖和誤判,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極大破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推倒 “兩個凡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把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重新調整到八大的正確認識上來,強調黨的中心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國內外的有利機遇,大力推動改革開放。4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轉變。

中共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刻、敏銳地洞察到我國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一方面,經過新中國幾代人的接續奮斗,特別是近40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另一方面,原有粗放的經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創新性不足、營商環境亟待改善等短板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的需求也從吃飽穿暖上升到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階段,社會對公平公正、民主法治、共同富裕等也提出新的要求。從外部環境來看,經濟全球化出現逆側風,特別是美西方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整體戰略焦慮,妄想向中國轉嫁其日益尖銳的內部經濟困境,對我們的遏制和打壓日益加劇,造成波詭雲譎、戰亂頻仍的國際局勢。

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仍然存在?將向何處變化?面對時代大問題的追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認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據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系統性﹔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針對性﹔深刻認識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信心。

依據新的矛盾特點和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牢牢把握發展全局,掌握歷史主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堅定穩妥推進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探索和光輝成就充分証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學判斷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保証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科學性正確性。

2、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全面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遠矚,提出新“兩步走”戰略,明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中國國情的五個基本特色。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現代化道路與許多小國完全不同,勢必會遇到許多艱難復雜的問題。第二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美國式的現代化,是最富有的1%人口財富超過了底層90%人口財富的總和,3.3億多人口中有37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樣的現代化不是我們的目標。第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按照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是一切自由人的聯合體”的美好理想,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十分重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國的現代化不僅讓人民富裕起來,還要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第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按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求,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筑牢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第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歷史上最早一批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幾乎沒有一個不是走殖民主義道路掠奪落后民族的,我們的現代化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絕不會把自己的財富和幸福建立在別國的痛苦和犧牲上。

這五方面的要求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有著本質的不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空前浩大、任重道遠的偉大創舉,必須有一個堅定、成熟的領導力量。歷史和實踐都証明,這個領導力量隻能是中國共產黨。同時,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應對嚴峻挑戰、克服重重困難,表現出了超凡的勇氣、毅力和智慧

在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裡程碑式的輝煌成就的非凡十年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率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各種嚴峻挑戰,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第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中共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好“三個攻堅戰”,第一個就是脫貧攻堅。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但5000多年來災難貧窮也始終伴隨著我們,從來沒有解決過絕對貧困的問題。中共十八大后,面對七千多萬人口還未脫貧的嚴峻現實,習近平總書記一聲令下,要讓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徹底脫貧出列,讓全體中國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都能同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總書記決心之大、願力之宏,令世界震驚,讓全國干部群眾備受鼓舞。

作為民主黨派領導,這些年我經常到各地調研,去過很多貧困地區,看到過不少超出想象的貧困現象。讓數量如此龐大、貧困程度如此之深的困難群眾在幾年內全部脫貧,我也曾在心裡反復掂量過,有些黨政領導干部在私下交流時也表示心裡沒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魄力和決心,動員全國的干部群眾全力以赴,凝聚起包括民主黨派在內的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一舉攻克脫貧攻堅的難關,七八千萬人口徹底告別了貧窮困境,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甩掉了絕對貧困的帽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這些年間,我多次去青海、貴州等地調研脫貧攻堅的情況,親歷了脫貧攻堅的完整過程,所到之處都被黨政領導干部和扶貧一線的奮斗犧牲所感染,被充滿傳奇色彩的脫貧奇跡所震撼,被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恩所包圍。當時的中共貴州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我,他們用了三年時間搬遷了192萬人,從大山深處把這些少數民族同胞搬到山下,讓他們住進了高樓,用上了電梯,找到了工作,這樣的巨變是老鄉們做夢都想不到的!我想,放眼整個世界,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有這樣的能力承擔起如此浩大的工程,也隻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領導下,我們才能見証目睹這樣的非凡奇跡和宏偉壯舉。

第二,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著。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新一輪改革開放難啃的硬骨頭越來越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涉灘之險、爬坡之難、闖關之艱。在此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敢於直面新矛盾新挑戰,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

中共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到上海視察,提出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擴容后的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形成相互聯系協調的三駕馬車,與發達國家和世界經濟高度對接融合,構成了上海作為長三角發展龍頭的格局,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吸引全世界的技術資本人才涌入。這些有戰略意義和全局影響的改革開放大手筆,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體制機制的基礎,增加了強大動能。

第三,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發揚斗爭精神,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依靠頑強的斗爭精神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在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兩個務必”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發展為“三個務必”,鮮明強調“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要求,正是我們黨進入新時代以后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4、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定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找到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

跳出歷史周期率,源於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主席與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的談話。在回答黃任老提出的歷史上反復出現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的問題時,毛澤東主席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在建黨一百年、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治國理政的艱難探索中,又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形成了一整套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體系,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砥柱中流、力挽狂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清除了黨、國家和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使黨的肌體永葆勃勃生機,使黨永遠保持初心使命,得到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黨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題,深刻闡釋內靠自我革命、外靠人民監督的辯証統一關系,極大深化了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規律性認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成果。

二、持續增強“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學習中共二十大精神,要通過對“兩個確立”重大意義的認識和能不能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加以檢驗。“兩個確立”即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兩個維護”即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根本在於“兩個確立”。

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來看,無產階級政黨歷來強調領袖、領導核心的作用,確立黨的領袖和核心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基本原則,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視和深入闡述。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領導了共產主義者聯盟,他們也成為第一共產國際的領導核心,推動工人運動風起雲涌。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領導成立了第二國際,理所當然地成為第二國際的領導核心。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寧又成立了第三國際,成為第三國際的領導核心。

從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來看,黨形成正確的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毛澤東主席作為當之無愧的第一代領導核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革命事業的歷史進程,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和國家的面貌。鄧小平同志曾經形象地指出,“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勝利。”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是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在黨和國家命運面臨嚴峻考驗之際,他毅然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徹底否定“兩個凡是”錯誤觀點,把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辟了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全黨核心、人民領袖和軍隊統帥,是在長期艱苦工作和斗爭實踐中磨礪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出生在紅色家庭,在逆境的考驗和錘煉中成長。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到陝北插隊,帶領梁家河的知青和農民群眾,在山溝溝裡開墾了大批良田,改變了當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9年知青生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忘學習,刻苦研讀馬列主義著作。在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期間,面對福建最窮地區的實際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經過深入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布局了一系列改變寧德貧困面貌的舉措,使寧德發生了徹底變化。在擔任福建省省長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特區建設,提出特區的事要特辦、馬上辦,積極解決問題、改善營商環境。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謀劃了一系列重大項目,開展千鄉萬村工程,推進廁所革命,開啟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在這一時期發源,在實踐中豐富發展。這些事例充分說明,總書記作為全黨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是在長期實踐和正確領導中形成的,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關鍵是馬克思主義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具有非凡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偉力。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我們完成的許多大事喜事,充分証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的英明正確,証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指導性。為了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全部工作的指導思想。

三、深刻領會、積極踐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努力建設高水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大力推進多黨合作理論、政策和實踐創新,加強對多黨合作事業的全面領導,推進多黨合作制度建設,多黨合作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並首次寫入中共二十大報告,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賦予了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和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參政黨自身建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和“希望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的新要求,為鞏固團結和諧的政黨關系、建設高素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提供了重要指導。

十八大以來,民革全黨矢志不渝堅持和加強中共中央領導,以黨為師,按照“三個文件”要求,著力在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完善五個方面持續發力,自身建設和履職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民革十四大召開期間,面對換屆選舉和疫情防控的雙重責任,與會代表大局為重、全力以赴,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前赴后繼,大家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確保大會圓滿成功,充分說明民革的參政黨自身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取得的突出成效。

民革十四大后,民革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二十大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在學深悟透上狠下功夫。

第一,要把好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民革的立黨之本、發展之基,一絲一毫都不能偏移。把好政治方向要從兩個方面著力,一是加強學習能力建設,各級領導特別是中央領導班子要特別重視學習。二是加強政治能力建設,提高政治上認識問題、駕馭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和長期要求,特別要認真學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思想,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真功見實效。在政治能力建設方面,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作為組織選拔出來的領導干部,要強化責任擔當,保持憂患意識,持續加強政治錘煉。

第二,要強化自身素質。要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等方面全面加強參政黨自身建設,在既有的基礎上跨越新台階。在組織建設方面,要堅持抓關鍵少數、抓青年人才的培養、抓組織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干部培養的中長期規劃等。在思想建設方面,要繼續開展黨員之家建設、示范支部評選、榜樣人物表彰等活動,確保抓出成效。同時,針對這些年我們發展的優秀拔尖人才,要積極創造條件、搭建舞台,讓他們充分施展抱負、發揮作用,取得更大的成長。

第三,要提高履職本領。要按照中共中央致民革十四大的賀詞中三個“重要力量”的要求,著力提升民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舉全黨之力抓參政議政”是民革始終強調的優良傳統。當前,要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聚焦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和全年經濟工作提出意見建議。要圍繞“十四五”期間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體現參政黨參謀助手的特殊作用。要著眼發揮新型政黨制度的新效能,積極探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有效形式,重點在行之有效的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活動上加大力度,為地方經濟發展辦實事、作貢獻,提升民革和中國政黨制度的形象和影響力。

第四,要樹牢規矩意識。廉政建設不僅是執政黨的事,也是新形勢下參政黨面臨的重大課題,是新時代參政黨建設的政治必修課。隻要行使公權力的地方,就會存在以權力尋租的空間和腐敗滋生的問題。在萬鄂湘主席提出的“講政治、重團結、干實事”基礎上,我們又加上了“守規矩”的要求。民革全黨同志,特別是主席班子和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警鐘長鳴,牢牢樹立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切實增強廉潔自律和拒腐防變的能力,鍛煉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品格。無論擔任政府實職,還是擔任黨派領導,都必須經常端正思想,涵養品德,正確看待權力,遠離交際應酬,多到基層考察調研,把主要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工作和學習上。我們要對得起組織和同志們的信任,對得起這份崗位帶給我們的光榮和榮譽,兢兢業業做好工作。

(注:本文是2022年12月28日,鄭建邦同志在民革中央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上的報告,根據錄音整理。)

來 源︱《團結報》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