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中央要聞
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革75年發展歷程片段回眸         2023年03月22日15:55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右一)與李濟深(右二)等在天安門城樓上出席開國大典。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宣告成立。圖為民革中央部分同志在香港合影。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彭澤民、王葆真﹔中排左第二人起:鄭坤廉、梅龔彬、劉遐翚、張克明、馮伯恆、李子誦、陳其瑗,右一為周穎。

1948年1月4日,香港《華商報》上刊登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宣言》和《行動綱領》。

2022年12月10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閉幕,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順利完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新當選民革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的鄭建邦表示:“縱觀歷史,民革每一次重要的進步和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關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這是民革始終堅持、不斷傳承的立黨之本。”

民革是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創建的政黨,自1948年1月成立,至今已75年了。回望民革75年的發展歷程,重溫民革經歷的眾多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感悟民革堅守合作初心、堅定矢志不渝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或將給現實以深刻的啟迪。

植根基因深處: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國民黨內的愛國民主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為維護和捍衛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進行了長期的斗爭,逐漸實現了各方力量的凝聚和集結。1948年1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轉入戰略進攻的新形勢下,民革在香港宣布成立,宣布“脫離蔣介石劫持下的反動中央”,提出“實現革命的三民主義,建設獨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國為最高理想”。

民革的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內部的公開分裂,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政府、國民黨內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極力爭取、拉攏民革為己所用。與此同時,剛剛成立的民革內部有各種思想紛爭,有人提出搞武裝,擴大勢力,自成體系,有人對社會上流行的、有別於國共兩黨的“第三條道路”,即“中間路線”抱有幻想。新生的民革力量有限,要實現推翻蔣介石政權的目的,必須要在民主與反民主兩大陣營中找到自己的革命同盟。如何解決面臨的這些問題,以何種方式加入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陣營,是否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成為民革必須正視的重大政治問題。

1948年2月底,民革創始人之一的朱學范在中國工人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中共黨員劉寧一等人的陪同下,經莫斯科到達東北解放區哈爾濱,受到熱烈歡迎,是較早進入解放區的民主人士之一。

途經蘇聯時,朱學范親眼見到二戰后蘇聯人民恢復生產生活情況,對戰后蘇聯欣欣向榮的景象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當時世界上確實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並立的局面﹔社會主義陣營必須團結起來﹔中國革命要“一邊倒”,沒有中間路線可走等。在到達東北解放區的第二天,朱學范即致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和周恩來,表達了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事業奮斗的決心。

朱學范用40多天時間,深入東北解放區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解放區的新氣象讓他感受到在中共的領導下,解放區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新社會。參觀結束后,他寫信給李濟深,明確提出:“在今天民主革命斗爭中,站在領導的地位,隻有由中共堅決領導才能得到革命最后的勝利。不但如此,將來革命勝利后,在民主建設中,中共是第一大黨來領導建國工作。”李濟深回信表示,民革願意與中共合作,並建議盡早就成立新政協和民主聯合政府交換意見。他還表示,民革是堅持孫中山“聯共”政策的,又得到中共南方局的諸多照顧,將來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共事,更要中共中央多加支持與幫助,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不成問題的”。

正是在李濟深、朱學范等重要創始人的帶領下,民革內部在革命大目標、大方向、大方針政策上取得了一致,保障了民革的思想統一、團結以及政治路線的正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明確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也就是“五一口號”發布的次日,毛澤東提筆致信在香港的民革領導人李濟深和民盟領導人沈鈞儒,以協商的口吻具體提出先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希望民革、民盟與中國共產黨三黨聯合發表聲明,以為號召。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代表了愛好和平、追求民主的人民意願,當即得到包括民革在內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由此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

5月5日,李濟深、何香凝代表民革,譚平山代表民聯,蔡廷鍇代表民促,和其他民主黨派負責人及民主人士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王紹鏊、陳其尤、彭澤民、李章達、郭沫若等12位,聯名致電毛澤東,認為中共中央的號召“適合人民時勢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完全贊同。

6月25日,經過多次充分的討論,民革公開發表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響應中共“五一”號召的聲明》,明確表示同意中共中央的建議,而且號召民革全黨同志要“為新政協之實現,人民代表大會之召開,民主聯合政府之成立而共同努力”。在這篇聲明中,民革對當時國內外政治勢力提出的“中間道路”基調給予了堅決有力地批判:“今日之中國,隻有革命或反革命兩條道路,即愛國與賣國之分,民主與反民主之分,其間絕無中立徘徊之余地。”民革明確了自己所選擇的道路,願意站在“人民方面”、站到“民主陣營方面”,投身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之中。

1949年1月22日,北上到達解放區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郭沫若等55人聯合發表題為《我們對於時局的意見》的聲明,表示“在人民解放戰爭進行中,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公開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態度,標志著民革的重大政治轉變。民革最終成為中國現代史上一支進步政治力量。

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民革成立之初就深植於民革的基因深處,成為民革優良傳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經歷血火淬煉:策動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

民革成立之時,解放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民革利用自身與國民黨軍政界有著各種關系的特點,積極參與策反瓦解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的統一戰線工作,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戰爭的推進。

民革成立不久,就秘密成立了由李濟深兼任組長的軍事小組,專搞策反工作。在李濟深領導下,民革有組織、有計劃地給傅作義、閻錫山、程潛、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各地國民黨實力派軍政人員寫信,派出許多成員到國民黨軍隊中,做說服工作,勸告他們轉變立場,與美蔣決裂,向人民靠攏。李濟深曾特別強調民革要在軍事策反上多下功夫,為新中國的建立多作貢獻。他認為,軍事策反工作是推翻蔣介石政權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促進新政協召開、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必須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他說:“民革不在策反方面做出成績,將何以交代新政協?何以交代聯合政府?”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經過不懈努力,民革的軍事策反工作取得了成效。

1948年9月,國民黨濟南守軍96軍軍長吳化文率三個旅在濟南舉行戰場起義,加速了濟南解放的進程。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110師師長廖運周宣布起義,為人民解放軍奪取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49年1月,傅作義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簽字,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5月,國民黨軍19兵團司令官張軫率領五個師在武漢金口宣布起義,壯大了人民解放軍解放武漢的聲勢。1949年8月,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在長沙通電起義,湖南全省和平解放。1949年9月,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先后通電全國宣布起義,新疆宣告和平解放。1949年12月,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盧漢在昆明率部起義﹔同期,國民黨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聯名在四川彭縣宣布起義……

此外,后來成為民革成員的國民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駐外使館要員也相繼率部起義,加快了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1949年5月,上海代理市長、有中國“公路泰斗”之稱的趙祖康推動政權和平交接,上海市政設施完整地交接到人民手中。同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主任、被譽為中國“工礦泰斗”的孫越崎冒著生命危險組織資源委員會所屬企業員工開展護廠護產斗爭,將近千個大中型廠礦企業及3萬多名科技、管理人員完整地移交給人民政府,為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重工業家底和大批物資以及科技人才。1949年10月,國民政府駐法公使凌其翰領導原國民黨政府駐法國大使館及駐巴黎總領事館全體人員通電起義,降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五星紅旗,成為國民黨當局駐外“使館”人員起義的先聲……

在這場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還有一些人員遭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北平和平解放過程中,何思源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奔走呼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全家一死五傷。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夕,民革秘密軍事小組成員之一、負責西南地區反蔣軍事活動的楊杰在繞道香港赴北平途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成為會議代表名單上唯一加黑框的代表。重慶解放前夕,周從化、周均時、黎又霖、王白與和李宗煌五位被敵人殺害在歌樂山下國民黨軍統集中營,倒在了黎明前夕……

在人民解放戰爭血與火的考驗之中,民革與中國共產黨並肩戰斗、生死與共,為配合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民革的貢獻。

心系兩岸發展: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

新中國成立后,民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為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著眼於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民革有了更加廣闊的實踐空間,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顯。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民革組織的歷史淵源和人員構成特點,決定了民革在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明確了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申明:我們願意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使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而避免使用武力。民革全黨一致擁護中共中央關於爭取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工作方針,認為應該採取各種方法鼓勵在台灣的親友回到祖國的懷抱。1957年2月,民革成立和平解放台灣工作委員會,從組織上加強對祖國統一工作的領導,推動民革各級組織與台屬及原國民黨人士聯系,動員他們同台灣的親屬建立聯系,宣傳國家的政策,介紹祖國大陸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這些工作對宣傳和平統一政策,動員台灣軍政人員為和平解放台灣盡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1979年元旦,隨著《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兩岸關系發生重大轉折,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民革積極響應,以對台宣傳和聯誼工作為重點,在溝通兩岸關系上發揮積極作用。

民革老一輩領導人親力親為、做爭取國民黨上層人士工作,帶頭開展對台宣傳,撰寫文章,向新聞媒介發表談話,表達對台灣親朋故舊的思念之情。1987年6月,已近90高齡的屈武冒著酷暑專程到奉化溪口,替結拜兄弟、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掃墓盡孝,彌補其無法親臨溪口為母親掃墓的遺憾。同年10月,在大陸積極努力和兩岸民間呼吁下,台灣方面宣布從當年11月2日起,允許除現役軍人和公職人員以外的台灣居民,經第三地轉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分離長達38年之久的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無數家庭得以骨肉相聚,闔家團圓。

鑒於海峽兩岸長期人為隔絕,未直接通郵通電,聯絡極不方便的現狀,民革提出首先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電的倡議。1979年2月28日,擔任過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的朱學范在紀念台灣“二二八”起義32周年座談會上發言說:“郵政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是親朋交流情感的紐帶。古人說得好:‘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如今,台灣於大陸,咫尺天涯,音訊不通,已卅多年了。雙方親友希望能夠早日通郵、通電、通航的迫切心情,更不言而喻。”“我要再一次呼吁台灣當局和台灣郵電界的老同事、老朋友們,立即解決恢復郵電往來的問題,這不僅合乎大陸和台灣同胞的迫切需要,也利於逐步消除雙方的隔閡。”此后,民革多次舉行對台通郵座談會,邀請郵電部、郵電工會、中共中央統戰部等有關部門和團體的負責同志,就對台通郵通電的具體方案和有關問題進行研討。最終,台灣當局同意由紅十字會在香港轉遞郵件。盡管只是間接通郵,但是結束了大陸向台灣單方面通郵的歷史。

20世紀90年代,台海形勢風雲變幻,“台獨”分裂勢力甚囂塵上。民革中央領導集體對此高度警覺和高度重視,認為在反對“台獨”、維護國家統一的斗爭中,盡快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是十分必要的。2000年,在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民革中央提出了《關於盡速制訂“反分裂國家行為法”的建議》。提案一經提出,就受到全國政協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把黨和國家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革全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對台工作重要論述,充分發揮民革的淵源特色和資源優勢,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助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多層次多領域爭取台灣民心,祖國統一工作成效持續提升。

與福建一水之隔的金門屬絕對貧水區,淡水資源極其匱乏,大陸方面對此也一直牽挂,積極紓困。2012年初,民革中央就金門供水議題展開專題調研,隨后在調研的基礎上形成《關於兩岸合作向金門供水的提案》提交到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該提案建議:在晉江市龍湖設取水口,興建龍湖取水樞紐工程、陸地輸水管道和跨海輸水管道,從大陸向金門引水,解決金門地區水資源緊缺問題。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克服重重阻礙和困難,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平均日供水超過1萬噸。歷時多年,民革多次為金門供水調研建言取得了實效,“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從願景變為了現實。

這一段段不同歷史時期的動人故事,見証了民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當前,中共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實現這些宏偉目標,正是民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歷史使命,是民革的光榮與夢想。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民革全黨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不忘合作初心,賡續優良傳統,立足多黨合作的廣闊平台,切實履行好參政黨職能,繼續書寫多黨合作精彩篇章,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共識、匯聚磅礡偉力、貢獻民革智慧和力量。

(作者:民革中央宣傳部 金綺寅)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16日 第 09 版)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