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山東
劉曉靜代表:教育要以人才和創新的雙供給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2023年03月06日17:05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服務新發展格局,教育要以高質量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持續增加高素質人口數量,通過加大創新的有效供給,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全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促進共同富裕。

一、教育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大供給及存在的問題

(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和創新供給是教育的著力點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教育要從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創新轉化兩個方面支持“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人才是第一資源,高素質的人口特別是創新型人才將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人口紅利”。隨著科技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創新型人才對老齡化“人口債務”的人均抵消能力越來越強。當前,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但中國是一個大國,尤其是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對人才數量、質量、結構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滿足這樣龐大的人才需求必須主要依靠自己培養,這個任務應當也隻能依靠教育才能完成,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界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二,創新是第一動力,尤其是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對經濟發展有著強大的牽引和刺激作用。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加大投入很重要,但提高創新轉化的效率和質量更重要,高效率、高質量的創新轉化對資本的拉動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中國式現代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不僅需要加大科技產出,更迫切需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創新轉化的效率和質量,加大對全社會創新的有效供給。

第三,提高人口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創新轉化效率和質量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內在邏輯。數量巨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才能產生數量巨大的創新成果,數量巨大的創新成果實現有效轉化,才能進一步激活數量巨大的市場主體,而這些創造社會財富、吸納大量就業的市場主體,對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起著決定性作用。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創新供給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我們的少年兒童和青年很難或極少持久保持敏銳的創新意識,也因此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這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失位、缺位所致。從認知和教育規律來看,先有創新意識再有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是創新型人才智力的核心﹔在認知的基礎上,把知識和創新物化的行為就是創造,通過實踐而獲取創造能力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創新者的精神支柱是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持,創新就會止於夢想。由於我們的教育在創新教育和教育創新方面都沒有到位,導致“錢學森之問”至今沒有破題,“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其次是創新轉化的效率、質量低下的問題。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已達到1.54 億戶,但現實中由於創新供給不及時、不充分和低效益,中小企業中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生產經營面臨極大困難,導致全社會財富生產能力不足,影響了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目前我國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海量的“沉睡專利”有待轉化利用。2022年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 3.9%,其中重點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 4.4%。這說明我們對創新轉化規律的認識還不深刻,方式方法還不得要領,客觀上導致教育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貢獻差強人意。

二、建議

(一)切實把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教育的工作重點

新時代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通過與生產勞動結合,與高質量發展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指導家庭、社區特別是各級各類學校,從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的高度,來認識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意義,並切實納入教育體系和教育過程。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

要認真落實總書記指示,“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要小心翼翼的愛護、保護他們創新意識,放開手腳鼓勵、支持他們的創新探索,不得以學生個人安全和校園安全等理由挫傷青少年的創新積極性。要借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解決教育過程中進不去、看不見、難理解以及實驗實習投入過大和風險防控困難等問題,通過跨時空、超融合、智能化、自發性的教研與教學,改變固有的教與學的校園生活模式,為培養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現實和虛擬現實條件。

(三)設立創新轉化學科,加大創新的有效供給

通過設立創新轉化學科,深入研究創新轉化規律,培養創新轉化經紀人,全面提高創新轉化的效率和質量,補全創新鏈、強大產業鏈。要廣泛深入地研究國內外創新轉化實踐,總結、凝練創新轉化規律,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指導創新轉化實踐﹔通過“創新轉化經紀人”深度整合創新資源,使海量供給與海量需求精准對接,改變現行成果轉化過程簡單粗放,創新和轉化盲目、無序、低效率的被動局面,讓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活躍起來,讓全社會的創富、造富能力強大起來,以及時有效的創新供給,推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民革山東省委會副主委、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

轉自:《東岳客》微信公眾號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