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高層動態
鄭建邦參加民革中央機關總支第二支部活動 參觀考察“冰立方”         2021年12月27日09:34

12月23日,在國家游泳中心參觀訪問期間,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左)仔細詢問場館建設情況。

“‘冰立方’如何做到‘水冰轉換’?”“疫情防控工作怎樣部署?”“無障礙設施建設有哪些?”“場館的賽后利用有沒有困難?” 12月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參加民革中央機關總支第二支部活動,參觀考察國家游泳中心(即“冰立方”)。伴隨著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國家游泳中心場館運行團隊相關負責同志的解說,鄭建邦對場館運行、競賽安排、疫情防控等相關籌備工作表達了深切的關心。

 民革中央領導班子成員參加所在支部活動,是民革中央領導班子多年來的優良傳統和“規定動作”,也是民革中央領導班子率先垂范、發揚民主、以身作則的生動體現。一直以來,鄭建邦高度重視民革支部工作。此前,鄭建邦就支部建設多次提出:要把支部打造成堅強的政治堡壘,建設成堅實的工作陣地,共筑成和諧的溫馨家園。此次支部活動的舉辦,正是民革中央領導對支部工作相關要求的貫徹落實,也是進一步提升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生機活力、凝聚力的具體體現。

鄭建邦(右二)一行感受冰壺魅力。

“水立方”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現在的“冰立方”?改造之后的“冰立方”都有哪些亮點?所有涉冬奧人員的閉環管理是怎麼實施的?……二支部的民革黨員們興趣盎然,活動中,他們紛紛表示,運動賽事工作有序推進,不僅凝聚了千萬人的努力,更彰顯了中國活力和中國智慧。近距離感受冬奧魅力,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國辦好北京冬奧會的信心和決心。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更應心懷“國之大者”,提高履職效能,用實際行動弘揚奧運精神,傳播冬奧文化,為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貢獻力量。

活動期間,鄭建邦一行還參觀了“永葆赤子心·共圓中國夢”港澳台同胞共建北京奧運場館紀念展。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國家游泳中心場館運行團隊主任張杰等陪同。

 

賽前最后一次冰面測試后,“冰立方”將鏟除舊冰,為北京冬奧會冰壺運動比賽重新鋪設新冰。圖為12月23日,工作人員正在鏟除舊冰,為即將迎來的賽事作著積極的准備工作。

二支部解碼“冰立方”

 冰壺比賽場館是在原來的游泳池上改造建設的,國家游泳中心創新性地實施了“水冰轉換”的方案,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游泳池上搭設冰壺賽道的冬奧場館,“水立方”也由此實現了向“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針對鄭建邦關心的“水冰轉換”、疫情防控、無障礙設施建設、場館賽后利用四個問題,國家游泳中心場館運行團隊服務副主任、秘書長劉輝,在現場為民革中央機關總支第二支部黨員作了詳細的解答:

“水冰轉換”

 要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水冰轉換”的過程並非易事。相比其他冰上運動,冰壺運動對於冰面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最終的解決方案折射出了中國智慧。設計團隊通過在比賽大廳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以“水冰轉換”方案實現了冬奧場館可持續利用。冰場下方由3500個輕鋼結構構件、1500塊預制混凝土板組成,確保冰面水平達到冬奧會冰壺比賽標准。水-冰的轉換周期不超過21天,場地排布600根、共30000米的冰排管。其間通過大廳空調、除濕系統對場地溫、濕度進行精准控制,最終達到冰面溫度-6℃∼-8℃,確保既滿足冰壺比賽的需要,又為觀眾營造舒適的觀賽環境。

疫情防控

 “冰立方”以場館運行計劃編制和防疫分區設置為抓手,以重點客戶群服務保障為關鍵,加強閉環管理,發揮場館團隊“防火牆”作用,制定落實應急處置方案和流程,協同落實好國外運動員遠端健康監測,以及賽時場館內外方涉奧人群防疫提醒,推動疫情防控和場館運行相互融合、相互配套,統籌推進場館疫情防控體系建設。

無障礙設施建設

 場館無障礙電梯10台,無障礙坡道15條200米,無障礙衛生間、更衣間20套,場館東側專門搭設的運動員無障礙坡道長達146米,按照1:20坡道設計進行改造。相關設施為殘疾人運動員、貴賓和觀眾提供更加舒適的比賽和觀賽環境。

賽后運營

 奧運賽后南廣場冰上運動體驗中心賽后將永久保留,一方面積極與國際國內的相關體育賽事合作,另一方面也為大眾參與冰上運動提供平台空間,促進全民健身蓬勃發展。

來 源︱微信公眾號“團結報團結網”

作 者︱吳姝靜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