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看见AI—数字人才孵化工程”实训营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这场由民革湖南省委会经济委员会主办、民革党员企业承办的AI培训班,不仅是“新民读书社”学习形式的创新延伸,也是民革湖南省委会以数字化赋能党员能力升级、服务民营经济转型的积极探索。
今年是民革中央“履职能力建设年”。民革湖南省委会聚焦机关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成立“新民读书社”,搭建起多维立体的青年成长平台,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转型——从传统学习到沉浸体验
民革湖南省委会机关“新民读书社”是为机关80后青年干部搭建的学习成长平台,目前共有成员11人。据民革湖南省委会副主委范泽容介绍,读书社以“书香民革”建设为核心,聚焦“政治思想淬炼、履职能力锻造、人文素养培育”三重目标,构建“学习—研讨—转化”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并将学习成果纳入机关干部年度综合评价体系,使学习积淀转化为硬核履职担当。
3月24日,“新民读书社”召开首次“改进文风促履职”专题学习分享会。范泽容向青年干部代表赠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等理论著作,嘱咐大家“以‘深读精研、常学常新’的治学态度,在阅读中厚植为民情怀,在砺行中践行使命担当”。
自成立以来,“新民读书社”保持着“每周一次读书自学,每月一次集体活动”的运行节奏。截至目前,已开展26次自学活动和7次特色集体活动,内容涵盖“改进文风促履职”思辨研讨、岳麓山“行走的红色课堂”、“山河已无恙,吾辈正自强”观影学习、“民革青‘廉’说”廉政教育等,活动形式多元且充满沉浸感。
传承——从红色基因到精神内核
读书社选址于新民学会旧址旁,以“新民”命名,旨在依托与新民学会旧址“一路之隔”的地理相邻优势,活化红色资源,赓续新民学会的革命精神与学术宗旨,推动多党合作事业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赋能新时代参政党建设和履职实践。
这种理念在活动中得到生动体现:
——4月7日,“新民读书社”在长沙岳麓山举办“追寻革命足迹赓续精神血脉”主题读书活动。十余名机关青年干部通过实地研学、专题研讨与缅怀仪式,感悟黄兴、蔡锷等湘籍革命先驱的家国情怀与舍生取义的革命信念。青年们坐在青松之下,结合文献与碑刻文物重温革命历程,“文献+场景”的立体化教学让“无我奉公”的精神穿透历史烟云,成为鲜活的思政教材。
——5月15日,“民革青‘廉’说——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读书会在湖南大学举办。百余名民革青年党员齐诵孙中山先生语录,通过沉浸式研学、参观岳麓书院、读书分享、青“廉”心声和廉政知识竞答等,融合湖湘“廉”文化基因,以文化赋能自身建设,完成了一场以书润心、以廉正行的思想洗礼。
实践——从“怕写”到“会写”
“于我的职业生涯而言,读书社是提升履职能力的‘实训场’。”机关干部杨菁菁说。读书社突破传统读书会模式,着力构建能力提升的复合体系,其中“青年文稿组”的成效尤为显著。
“刚接到写作任务时,我总是头皮发麻,不知道从何下笔。”机关干部夏昊道出了许多年轻干部的心声。文稿组采用“团队共创”模式,对文稿进行“集体打磨”。夏昊的一篇主题教育材料初稿,经三轮修改,从政策表述、数据支撑到标点符号被逐一完善,最终获得“有深度、有高度”的评价。“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他感慨,“这种互帮互助让每个人的笔头都越来越硬。”
“履职共读会”以“抱团啃读”形成学习共同体。在“改进文风促履职”专题会上,青年骨干围绕“真、简、新、近”四字精髓展开思辨,提出“善用群众语言”“案头与田间功夫融合”等观点。“参政共研会”则聚焦实战,通过剖析优秀提案、撰写微型提案,将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履职素材。机关干部李新星表示,读书社的活动令“调查现场才是主战场,办公桌只是水到渠成的产床”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大家将“案头功夫”与“田间功夫”深度融合。
未来,“新民读书社”计划从民革湖南省委会机关延伸至全省市、县级组织,打造民革全省思想、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通过“走出去”学习,跨界融合等方式,深化内外双向发展,使读书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政策与民生、个体与时代的价值枢纽。
正如范泽容所期许,青年干部们正实现从“学习者”到“践行者”、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蜕变。这座精神苗圃所孕育的,不仅是腹有诗书的履职者,更是心怀“国之大者”、肩扛时代使命的参政党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