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革安徽省委会的大家庭里,民革六安市委会机关是个颇为独特的“小”存在。这个仅有3名干部的“小”机关,对应服务全市10个基层组织、3个内设机构、251名民革党员,俨然一副“小马拉大车”的架势。想要工作不掉队不容易,想要工作做好、做出彩更是难。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机关,一步一个脚印,为六安民革组织和党员履职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当好凝心聚力的“宣传员”
“市委会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大家在机关工作,要做到一切从政治上看问题、办事情、干工作。”担任民革六安市委会主委后,汪海洋第一次同机关干部谈心谈话时说。
这句嘱托也为市委会机关建设定下了鲜明的基调,讲政治成为对机关干部的首要要求。市委会紧抓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放松,无论是每月一次的全委会会议、每季度一次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还是雷打不动的每周机关工作例会,“第一议题”制度从未动摇。机关干部的身影也活跃在基层组织的学习活动中,他们在与党员的深入交流中汲取智慧、凝聚共识。
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机关干部深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拉高标杆,对标先进,不断推动宣传工作提质增效。2024年以来,市委会及各基层组织上报各类宣传稿件200余篇,其中,22篇被《团结报》采用,60余篇被民革安徽省委会采用,有效提升了六安民革的影响力。宣传阵地建设上,机关精心打造微信公众号“民革六安市委员会”,紧扣各类主题教育,策划发布一系列高质量学习专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2025年新开设的基层组织活动专栏,更是成为讲好基层组织履职故事、展示工作成效的窗口。
从六安走出去的民革前辈朱蕴山,是六安民革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六安民革党员来说,朱蕴山纪念馆不仅仅是党史教育基地,更是每一个党员的精神家园。面对纪念馆没有专职讲解员的困境,机关干部主动担当,带头宣讲朱蕴山生平事迹,当好纪念馆“兼职讲解员”。2023年,机关又积极筹措资金,为纪念馆增设电子讲解系统,满足了社会各界参观者的讲解需求。纪念馆开馆以来,已累计为来自26个省份的各级民革组织提供讲解服务。
当好服务党员的“贴心人”
机关既是展示六安民革形象的窗口,更是支撑基层组织和党员履职的后台。每位机关干部都自觉把“服务员”的身份刻在心里,在有限的人力下,将服务做到极致。
为了让支部主委心里更有谱、手上更有准儿,机关干部贴心地梳理了《支部年度工作明白纸》,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重点在哪,一目了然。而每月初定时送达的《支部工作提示函》,则像一位贴心的“助手”,帮助基层组织把握节奏,避免工作松紧失度。无论是支部与社区共建,还是法律援助服务部、企业家联谊会开展活动,机关干部总是积极靠上去,帮着把计划做扎实,让活动开展得更顺畅。
深知支部班子成员多是各自单位的骨干,兼职党务工作格外辛苦,机关干部便想方设法为大家“减负”。例如,发展新党员、支部换届这类程序严谨、要求严格的工作,机关干部就提前梳理好清晰的流程图,准备好规范化的模板和范式。这些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机关主动多承担一分,支部就能多省心一分,从而将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联系党员、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中去,实现“轻装上阵”创佳绩。
六安民革党员工作干出成绩、拿了荣誉,机关干部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些闪光点,及时梳理出来,在市委会网站上亮亮相,在党员微信群报个喜。润物细无声中,党员的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悄然累积,凝心聚力的纽带越系越牢。
“当好这个‘贴心人’,就是要让我们的党员们感受到组织的温度和力量。”这是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瑞的自我要求,更是他作为机关“大家长”的心声。
当好履职尽责的“办事员”
任务再多、节奏再快,机关干部始终绷紧“标准不降”这根弦,把规范高效刻在工作的每个环节。民革六安市第四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大家坚持一边干一边琢磨,持续给规章制度“升级打补丁”。支部量化考核办法已进行两轮修订,只为与示范支部创建的高标准“严丝合缝”地对接;党员评先评优制度也在不断优化,激励的“指挥棒”指向更明确、发力更有劲。2025年是民革“履职能力建设年”,机关精准发力参政议政工作,新制定《民革六安市委会参政议政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和配套的《评分细则及奖励办法》,用清晰的制度为履职赋能。
当然,光有制度不行,还得让大家心里有数、手上会干。机关牵头组织支部班子成员开展学习,督促支部把各项制度实实在在落到行动上。制度效能逐渐显现。
工作中遇到拿不准、摸不透的难题怎么办?机关干部的法宝就是“多问多跑”。第一时间向民革安徽省委会请示汇报,确保大方向不偏航;主动与党委统战部门沟通交流,争取最规范、最权威的指导,让“规范化”内化为日常习惯,外化为工作标准。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有热情是基础,执行力是关键。每年一开年,机关便对照市委会工作要点,将全年重点任务掰开了、揉碎了,制定出清晰的年度时间表。到了每个月月初,更是拿出“绣花功夫”,把任务细化到每一天、明确到每个人头,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天天工作有目标。市委会主委坚持“每周到机关”,了解各项工作完成情况。雷打不动的机关例会,更是“进度追踪器”。会上,大家汇报各项工作进度,查漏补缺,及时跟进、及时协调,保证了机关高效运转。从一份文件的起草把关,到一场会议的组织服务,再到日常事务的有序安排,大家紧盯“办文、办会、办事”的全过程,力求环环相扣、高质高效。
小马何以拉大车?答案藏在每一次精心策划的活动里,藏在对支部工作不易的感同身受里,藏在朱蕴山纪念馆深情的讲解里,藏在几经打磨的制度文稿里,也藏在热烈讨论的任务分解表里……这份民革情怀与责任担当正是民革六安市委会机关砥砺前行、不断进步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