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安徽
本固而基实 根深自叶茂——民革芜湖市委会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     张卫强 彭杰    2025年07月28日10:07

2025年是民革“履职能力建设年”。为做好履职能力建设年各项工作,切实提升基层组织履职能力,民革芜湖市委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民革芜湖市委会主委丁百静带领调研组,先后赴7个基层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与党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一线摸实情、谋实策,推动芜湖民革履职能力建设走深走实。

问需于基层 把准脉搏开良方

“基层组织活力决定整体战斗力,必须让每个‘细胞’都健康活跃。”丁百静在调研中反复说。

这次调研将覆盖芜湖民革29个基层组织。今年以来,市委会调研组已赴皖医弋矶山医院支部、文艺支部、镜湖区支部、安徽工程大学支部、市直三支部、安徽师范大学支部和芜湖职业技术大学支部等支部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与党员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支部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发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和祖统联谊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认真记录党员们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支部如何发展壮大?”“如何提高党员建言献策的能力?”“如何为青年党员成长和履职创造条件?”“如何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围绕这些问题,调研组与支部党员进行深入研讨。

针对镜湖区支部反映的青年党员培养问题,调研组指出,青年党员要传承民革优良传统,践行“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在服务发展中实现个人成长;对于市直三支部提出的活动形式单一问题,建议创新“线上+线下”模式,用好芜湖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面对文艺支部的社情民意信息撰写短板问题,建议实施“以老带新”培养计划,建立支部参政议政案例库。

创新求实效 机制建设激活力

调研过程中,丁百静特别关注支部建设的创新实践。安徽师范大学支部、安徽工程大学支部和芜湖职业技术大学支部是高校支部,党员以专家学者为主。她鼓励三个支部,“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芜湖市‘创业江淮’行动计划贡献芜湖民革力量。”

针对支部普遍反映的“如何继续开展好示范支部创建工作”问题,调研组提出建立“三项机制”,包括:动态储备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优化党员结构;绩效评估机制,将参政议政质量、社会服务工作成效纳入支部考核;品牌培育机制,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开展具有支部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

此外,丁百静还特别提到“数字赋能”的重要性。她建议各支部探索建立“数字档案”,实现党员情况、活动记录、参政议政成果等信息一体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同心聚合力 争取支持强保障

调研期间,丁百静还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等单位党委或统战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共镜湖区委统战部负责人座谈交流。她对各单位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长期以来对芜湖民革基层组织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也希望各单位能继续关心芜湖民革队伍建设,推荐优秀人才加入民革,并在支部建设、活动开展、党员履职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各单位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民革工作。安徽师范大学表示,将建立“双月协商”机制,为民主党派履职搭建平台;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支部建设,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计划联合民革组织开展“名医进社区”健康服务;中共镜湖区委统战部表示,将实施“青苗计划”,重点培养民主党派青年骨干。

奋进新征程 锚定目标再出发

各支部表示,此次调研不仅为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更让党员们感受到市委会对基层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皖医弋矶山医院支部主委杭守云说:“听了调研组的建议,我们豁然开朗,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社会服务特色品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市直三支部主委韩蕴表示:“我们将按照调研组要求,重点提升参政议政成果质量,为芜湖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芜湖职业技术大学支部主委汪维莲感慨道:“市委会领导深入基层,让我们倍感温暖,更有干劲!”

七次深入调研,七场思想碰撞,凝聚的是共识,激发的是活力,折射出民革芜湖市委会“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正如丁百静所说:“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这场“基层组织建设大体检”,不仅推动了支部建设,也拉近了市委会与党员的距离。接下来,民革芜湖市委会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为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凝聚起芜湖民革的力量。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