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新疆
民革新疆区委会开展向“最美奋斗者”学习活动         2023年04月14日15:27

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民革成立75周年,为重温多党合作历史,弘扬优良传统,近日,民革新疆区委会组织部分机关干部和党员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开展向“最美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和吴登云同志学习活动。

吴登云同志现为乌恰县人民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为帕米尔高原的“白衣圣人”。他一生牢记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60余年毅然扎根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身背医药箱、胯下白骏马,用一片赤诚、一身孤勇,守一方安康,护一世福祉。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4月11日上午,大家来到乌恰县人民医院,83岁高龄的吴登云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听到民革同志来学习拜访的消息激动不已,在新落成的医院会议中心门口,迎接大家到来。在吴登云带领下,学习团参观了医院院史馆,聆听了吴登云的光辉事迹。吴登云表示,他最爱的是乌恰这一片土地,最需要的还是乌恰人民。如今,吴登云是退休不退岗,继续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而忙碌奔波着。

参加学习的每一位成员都被吴登云在边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他脚下曾走过的漫漫边疆路,绵延不绝,他就像帕米尔高原一道耀眼的“光”,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思想深处无限启迪和思考。

当天下午,大家来到昆仑山与天山交汇处、位于祖国版图最西端的吉根乡,这里海拔3000多米,是中国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时值初春,吉根乡萨孜村远处戈壁滩隐隐透出新绿,起伏的雪山下,巡边的队伍沿途隐约可见。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多年来,布茹玛汗·毛勒朵和许多护边员一直守护着这片热土,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海拔4000多米的边防线上卫国护边,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布茹玛汗·毛勒朵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及“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的家被称为“护边之家”,馆内200多张图片和众多荣誉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她50多年来的守边历程。为了更好的接待大家,布茹玛汗大妈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戴上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讲述着一幅幅记录守边护边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授予我的荣誉,我和总书记合影时就佩戴着它”“这是我巡边刻的中国石,坏人看到中国石知道是中国的领土就会害怕,所以我才刻写,因为它代表中国的领土。”“这是我与边防战士们一起巡查边境的照片”……大家都感受到这位古稀老人的满腔爱国之情。

“那排列在边境10万多块刻有中国二字的石头,带给我不仅是震撼,更是精神的传承,驻村两年多,给村里几千名孩子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您的故事,最感动的也是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知道您很久、见到您很晚,但却一直被您的故事温暖着、鼓舞着。”刚在南疆结束驻村工作不久的民革党员王孝先握住大妈的手激动的说道。

“我现在有关节炎,腿脚行动不方便,不能再为祖国巡边守关了。”说起如今的退休生活,布茹玛汗大妈脸上流露出一丝失落,但她仍亲切邀请大家在屋里品尝点心,并为每位成员赠送了柯尔克孜族白毡帽和披肩。

随后,参加学习的所有成员一同踏上了护边巡边的道路,去感受布茹玛汗大妈50多年巡边守边护边历程。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荣誉陈列室、聆听吴登云和布茹玛汗大妈初心历程、重走护边路等活动,每一位成员都无比感恩先辈们的付出,向吴登云、布茹玛汗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学习,倍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作为民主党派的新一代,我们要心怀感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传承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边疆事业的坚定和执着,怀着不畏困苦的精神,扎根在各自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美好新疆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王孝先)

专题推荐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