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专题>>2020>>2020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
关于开展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         2020年05月21日10:00

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

一是灌输式说教多,体验式感知少。大多数老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根据传统和惯例照本宣科,不知道如何把抽象的爱国主义的认知传导给孩子,无法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幼儿认知国家的概念和意义,无法通过切身的体验让幼儿感知爱国情感,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心理感受,导致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言语说教居多,活动方式较为单一。

二是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由于没有系统的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教育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差。不少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常常采用关键节点应景或心血来潮恶补的方式,比如单纯借助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契机式”爱国主义教育,而忽视了爱国主义养成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渗透性。

三是传统教育内容多,时新教育内容少。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部分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传统爱国主义英雄故事,时代背景的遥远与学龄前儿童知识储备的缺乏,使得这些动人故事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一些新时代生动、鲜活的身边故事,更可亲可感可接受,却没能及时融入教材、走进课堂。

四是园内教育多,家庭、社会配合少。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老师、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许多家长忙于社会事务和家庭琐事,甚至还有极少数家长言论举止不当,不能以身作则,无法给予幼儿正面影响。社会多元走势下的传媒和文化作品良莠不齐,也会弱化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影响幼儿爱国精神的培养。

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未来希望这一目标,强化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增加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使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把握教育规律,注重循序渐进。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教育主题,在各年龄班进行不同层次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按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教育逻辑,让幼儿从爱家庭、爱家人到爱家乡、爱祖国。同时注重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融合在一起,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空间的扩展和外延。

三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育形式。强化相关教材编写和课程体系建设,增添富有时代特色、喜闻乐听、容易接受的新时代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开发适合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精品读本、绘本。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平台,如借助“学习强国”平台拓展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载体。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游戏化课程,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陶冶儿童的爱国情感。

四是强化家园共育,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建立家园共同发展委员会,加强家园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及自己的角色定位。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将幼儿园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热点话题讨论等告知家长,邀请家长配合开展教育。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调动家长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大力突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促使浓郁的爱国主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