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地位重要作用独特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列举了五种民主监督形式,其中在“其他形式监督”中又专门强调要“重视发挥政协社情民意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这就清楚明白地传递了两个信号:其一,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其二,反映社情民意在政协民主监督中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意见》指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依据政协章程,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理解这段表述,要深刻领会两层含义:一是无论意见、批评还是建议,都应该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协委员联系着各个界别、各个阶层的群众,可以、能够而且应该多渠道地汇集社会各方真实情况和群众的意见诉求,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民主监督的批评、意见就会失去基础,就可能是妄言臆断。二是无论意见、批评还是建议,都需要有一个反映的渠道。相较于会议监督、视察监督、专项监督、提案监督,社情民意信息操作更便捷、程序更简易、传递更快速,可以直接反映给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减少了中间环节,具有“直通车”的优势,使意见建议的上达更迅速有效。
2.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民主监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政协的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目的是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监督是手段和途径,协商是方式和原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民主监督更侧重于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更加注重通过调研察看发现问题,围绕履责不力提出批评,针对存在不足督促改进。人民政协包容各界,通过各界别的委员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充分反映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愿望和要求,包括少数特殊群体的不同意见和合理要求,可以使人民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与党政部门信息的视野和功能互为补充,在党和国家社会舆情分析中拾遗补缺、兼容并蓄,成为监督“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执政理念贯彻落实情况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由于政协委员中聚集了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素养的人才和丰富领导经验的骨干,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智慧,深入分析研究所在领域的重要问题,通过社情民意信息随时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真知灼见,以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而又不受会议、视察、调研和提案的局限,形式灵活,程序简便,渠道畅通,途径多样,可以说是“短平快”,真正起到了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从而使政协民主监督更具“协商性”,使协商式监督多了一条有效渠道和途径。
3.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具体体现。一方面,通过政协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可以广泛听取人民内部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从而使决策和工作达成最大公约数。另一方面,政协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具有体制性的特殊优势,充分发挥政协的这种政治优势和作用,及时客观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可以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效克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无法表达、难以参与的弊端,广泛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所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而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人民政协,重视、发挥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则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生动体现。
二、杭州市政协加强改进社情民意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直以来,杭州市政协始终将社情民意工作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抓手,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今年四月,市政协换届,新一届政协组成不久,就开始探索在委员所在企业设立委员工作站,市政协主席潘家玮亲自为四家政协委员工作站授牌。这些委员工作站的设立,对于密切委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广泛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近年来杭州市政协抓社情民意工作的做法,主要体现在:
1.领导重视亲自抓。为切实加强社情民意工作,市政协从2003年开始专门设立信息处,处室单列,隶属研究室,配备处长,并有专职干部。同时,提升领导层级,市政协党组确定一名党组成员专门分管社情民意工作,不仅给予具体工作指导,而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时任主席叶明还多次亲自召集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分析形势,提出要求。
2.组建网络广泛抓。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需要依靠全体政协委员。为此,市政协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努力架构社情民意信息的网络化渠道。通过从市政协委员中选聘信息员、从退任的老政协委员中选聘特约信息员、从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区县(市)政协中物色特邀信息员、建立政协委员工作站等方法,广辟渠道,广收民意,从中分析研判,遴选编辑,适时报送,从而发挥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反映问题、传递民意,提出建议、促进工作的民主监督作用。
3.突出骨干重点抓。从面上说,信息员队伍越广大越好,但实际工作中骨干往往是起关键作用的,这就要在兼顾面上的同时重点培养。为此,市政协在抓全面队伍的同时,重点突出两方面力量:一是党派的力量。由于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性质,各党派普遍对调查研究比较重视,也更加注重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这是政协社情民意工作的富矿,这支队伍抓住了,社情民意就不愁无米下锅。从杭州市政协的实践看,在过去5年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提供的社情民意信息占了总量的50%强。二是专家的力量。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又位置超脱,因此反映社情民意比较客观真实,所提建议既前瞻科学又切实有据。近年来,市政协依靠一些专家针对杭州城市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发现短板,提出建议,并通过《社情民意》刊物直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得到重要批示,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采纳,起到了较好效果。
4.问题导向具体抓。市政协将社情民意作为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工作中坚持贴近地气摸情况,奔着问题找短板,反映呼声不虚张,谏言秉书不掩饰,目的是化解矛盾,改进工作。去年G20杭州峰会举办前期,市政协以服务保障G20峰会为圆心,发动广大委员找短板、献计策,并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向中共党委政府反映,以期引起重视,解于未然,止于至善。截止8月底G20峰会开幕前夕,共编发涉G20峰会的社情民意信息16期,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直接批示的有15人次。
三、进一步发挥社情民意信息民主监督作用的思考
根据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新定位,以及《意见》的要求,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也获得了新使命。把握新机遇,促进新发展,就要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在政协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从杭州的实践得到启示,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反映主体特定性与反映内容广泛性的关系。作为政协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反映社情民意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履职行为,反映者的主体毫无疑问应该是政协委员,这就限定了社情民意反映者的身份。但限定并不等于限制。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即使超越了本届别的领域范围,但只要对党委政府改进工作有帮助,对人民增进福祉有裨益,都应该纳入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映范围。这种反映内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仅丝毫不会影响反映主体的限定性,而且有利于拓宽政协委员的视野和胸怀,使人民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的民主监督中赢得更多的信任,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中彰显更重要地位。
2.正确处理好揭示问题与建言献策的关系。“社情民意”顾名思义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当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被赋予民主监督的使命时,就应该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多反映人民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呼声和诉求。任何没有建设性的批评都是不负责任的批评。所以政协委员在反映社情时要着眼全局,做到全面不片面、切实不表面,反映民意时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做到普遍不个别、大众不小众。不应是简单的揭短和批评,而应更加着眼建设性,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的同时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助手。
3.正确处理好反映时机与反映效果的关系。社情民意信息形式简易,渠道顺畅,但也有一个反映时机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一个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与党政同频共振、同轴运转、同向推进。古人云“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现强调“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都是说明把握时机的重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反映最合适的问题、提出最合适的建议,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王翔,杭州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责编 刘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