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授魏洪义于3月5日提交了《关于“由国家代缴农业技术专业大学生学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建议》(以下称简称《建议》),希望借助学费减免政策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月5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魏洪义接受新法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兴旺,要求规划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农业产业,并加以发展壮大。为此,前段时间,他深入赣州调研,调研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需要人才支撑,要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振兴产业,带动“造血”助力脱贫攻坚。
魏洪义称,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增加了对农村的投入,但农村环境相对艰苦,农业专业队伍不稳,人才流失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据悉,我国每年800多万大学毕业生,包括10多万农业技术专业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数却较少。
“作为江西省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自己的学生毕业后到乡镇一级大约占3成,但到村一级几乎没有。”魏洪义说。
目前,由于农村基层缺少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地青年都到外地务工,留守的大部分为老人、妇女及儿童。致使当前在贫困地区和山区偏远地区,虽然生态环境良好,许多农民只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当扶贫干部想给他们发展扶贫项目的时候,往往因缺乏劳动力和技术知识,而难以实施。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的种植类专业和养殖类专业,由于很多因素及传统观念的偏见,在招生时面临招生难、比例低的问题。
由国家代缴农业技术专业大学生学费
魏洪义认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可以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精准扶贫起到推动作用。因此,3月5日,魏洪义结合调研情况提交了《关于“由国家代缴农业技术专业大学生学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建议》,建议由国家代缴农业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学费,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报考农业技术专业,从而提高农业技术专业大学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如果对农业技术专业大学生实施了国家代缴学费,那么,可以吸引到很多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农业技术专业,从被动选择转变为主动选择,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也就会不断提高。”魏洪义说。
魏洪义还认为,这些农业技术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大学所学的又是农业技术,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三农”工作具有其他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独有情怀,是农村产业发展中最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最有可能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核心。他们将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