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新强的微信中,有三个置顶的微信群,分别是“民革市委五届咨询委”、“社情民意一组”、“社情民意二组”,只要是这三个群里发的内容,王新强都会一条不漏地看,“我们通过这些群来收集社情民意,大家也通过这个群来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王新强说,正是这三个微信群里成员的“集思广益,使得我们民革重庆市委在2017年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中,采用总量和得分,在各民主党派中都拿到了第一。”
节省时间产生碰撞
喜欢用网络收集民意
曾任重庆大学数理学院副院长的王新强说,网络是他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之一,“网络时代,我们手机拿出来,马上就可以上网,非常方便。方便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用。有这么大的群体,网络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收集信息的渠道,无论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网络。”
之所以只是渠道之一,“是因为网络来收集后,我们会作为一个参考,再寻找到一个关注点。网络是给我们提供信息的,我们把这个信息收集到了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王新强所说的研究,“就是把大家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网上建立的社情民意群和工作小组,发给相关的同志,请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通过网络,我们生活、工作在各个区的成员们,不必到处跑,就在网上通过微信群交流,把自己看到的、自己想到的,都说出来,节省时间不说,相互之间还能形成碰撞,产生火花,更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
王新强说,这就是他喜欢用网络来收集社情民意的原因之一。
建信息群收集民意
还要讨论整理形成建议
被王新强置顶的3个微信群,每个群有几十个成员,“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在网上收集信息。比如说我了解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就可以通过网络,把这块的信息大量地收集过来,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一份大致的建议,提供给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再进一步的完善、加工、上报。”
2017年10月,“民革市委五届咨询委”一位成员在网上发现,“我们周边的几个大城市,比如武汉,比如成都,在吸引人才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政策,现在我们重庆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当这位成员把收集到的信息、自己的看法发到微信群里时,“大家都讨论开了,都在说在吸引人才方面,重庆该怎么做?有些人会说吸引标杆人才,发挥蝴蝶效应,他们可以‘呼朋唤友’来重庆;有些人说可以高薪引进;有些人则建议利用好重庆的公租房。毕竟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能住下来安心工作是很有吸引力的。”
王新强说,那几天,群里的信息多达数百条。
大家讨论几天后,形成了初步的建议,“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提供一些低租金,甚至是一定时间内免费的住房,吸引大学生过来创业就业。”在初步建议的基础上,“我们还找到相关部门了解重庆目前的人才政策,最后形成了3页左右的一份社情民意。”
最近,王新强从民革中央得到一个信息,准备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中的运用,以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尾气排放,同时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他把相关的情况发到“民革市委五届咨询委”群里面,大家积极发表意见,“我们在收集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研,在2018年重庆两会上,这份建议最终成为了民革市委的集体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