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
“教书是我终身的职业,我将永远不会放弃”,这是孔小均教授发自肺腑之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耕耘在他热爱的岗位上。
孔小均同志1964年毕业于唐山一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70年分配到河北省张北县劳动锻炼,1972年来到河北师范大学教学仪器厂,曾从事过冲压、车工、钳工、技术员等项工作,艰苦的劳动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更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79年凭借他在大学期间奠定的坚实的专业知识,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从此步入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行列。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忠诚地播撒着文明地种子,一代代传人在他雕塑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地新人,肩负起民族振兴地重任。他以“捧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走”这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在教学上、科研上取得了桃李芬芳的硕果。
他近些年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中半导体子阱和超晶格的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主持有省自然基金资助课题一项、省教委基金资助课题一项、与中国科学院联合项目一项。先后荣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省教委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他近几年在国家一级刊物《天体物理学报》、《科学通讯》等,以及国际物理学权威杂志;美国《应用物理杂志》、《物理评论》;英国《物理学杂志》等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20余篇被国际科学论文索引SCI收录。
1988年5月,孔小均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被派往建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的国家能源部Ames实验室,它曾对美国早期核心武器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当时正值89年政治风波,孔小均拒绝了导师的挽留,怀着一颗炽热道德爱国之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新人,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于1989年8月毅然回到祖国,回到他所热爱底讲台。
孔小均在物理系曾先讲授过电磁学、电动力学、量子场论、高等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二)、群论等多门课程。对待教学,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无论是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上课,都严格要求,认真考核。在讲课过程中,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学和创新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
他先后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在对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上,孔小均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学习、科研等各方面都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不放松每一课的教学,即使因工作耽误的课,也想尽办法在业余时间补上。有一次,孔老师去欧洲考察,回来后,长时间的颠簸已经很疲劳了,但是他没有休息,连时差还未倒过来,就赶到系里给研究生上课,连续讲了一上午,嗓子都哑了,还是坚持把课上完。学生们都为他这种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深情的说:“有这么好的老师教我们真是荣幸”。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上,他始终告诫学生:“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从论文的选题、理论指导以及大量数据处理,他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有时遇到疑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到深夜。如果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稍有一点懈怠,他立即给以批评指正,从不姑息。在他的精心培养教育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科研能力以及做人的准则。他所带的研究生,有多名考取了中科院物理所、国家重点大学以及美国一些大学的博士生、博士后。孔小均即使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既教书又育人,谱写着新时代教师的颂歌。
1996年5月省会四所高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北师范大学,1998年11月院、系合并进入实质性的运作,新的物理系组成,孔老师在艰难中挑起了系主任的重担。由于三个院校物理系合并,班子成员之间不熟悉,教职工情况也比较复杂。为了缩短磨合期,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全体教职工对新班子成员的了解,系里讲领导的工作思路和设想以展牌形式公布于众。且要求每位领导留言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充分展示了孔小均同志博大胸怀和坦荡的心迹。他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不以权谋私、以权压人。在工作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搞“一言堂”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奉献”,与系党总支书记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带头破除校区意识。坚持系务公开,凡有关收入、支出、分配、评优、评职称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一些敏感问题必须公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工作上互相支持,团结一致,一切从全局利益出发,赢得了全系教职工的信赖。
为发展高等教育,落实“科教兴冀”战略,孔小均在繁忙的社会、教学工作 之余,亲自外出联系招生事宜,在扩大招生,多层次办学上,他惊坚决反对单纯以挣钱为主要目的办学,在保证全日制本科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对其他办学形式从严要求,并且态度鲜明地表示:如果条件不允许,系里就是不办,也不能因此而倒学校的牌子。
品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循循善诱和言传身教中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谦虚、朴实、廉洁、认真是孔老师人格魅力的充分体现。他出身于高干家庭,又是大学教授,并且还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官衔”,但是他从不居“官”自傲,处处严以律己。日常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追求物质享受,让人很难将他的外表与他的身份统一起来。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校的校庆,由于去的过早,工作人员没看出他是市领导,竟没让他上主席台,直到其它与会领导发现后,才消除了误会。他就是这样朴实无华,总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融入大家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处处与大家以诚相待,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与支持。在荣誉面前从来不争不抢,坦然相对,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优秀品德。1997年孔小均担任市民革主委,后又相继担任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外出,但他从不公车私用,如遇特殊情况非用公车,他及时将用车款交上,连他搬家也不用公车,而是同事们用三轮帮他搬的家,就是出国访问也不用公车让家人接送。有时,外出开会距离不太远,他就骑自行车,当别人问起他怎么不坐车时,他认真地说:“这么近,我骑车有时比坐车到的还早,即不耽误工作,还锻炼了身体,又给国家省了钱,不是一举三得吗。”他就是这样以平常心来看待使用自己的职位何权力。在学校他作为物理系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又经常被聘为高级职称的评委,但是他从不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利谋取任何好处,就连他带的研究生过节给他送一箱苹果,他都婉言谢绝。他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感染着身边的同志。泰戈尔曾说:“果子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是让我们做叶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注地垂着绿荫。”这就是一代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孔小均。
在学校工作之外,他还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作为省人大代表,他积极提交议案,为增加高校经费、改善办学条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强烈呼吁。作为河北省民革主委,他在民主党派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1996年以来,石家庄民革在市政协会议上先后就“城市建设”、“青少年教育”、“振兴建筑业”、“建立高科技风险基金”、“坚持办好职业教育”等做了大会发言,同时提交了高质量的集体提案,其中《关于建立高科技风险基金》的提案被列为当年市政协一号提案。民革成员中的22名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累积个人提案400余件,内容包括双文明建设、城市建设管理、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许多问题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2000年,市民革承担了“社会力量办学”的课题,他亲自率领调研组,到石家庄市精英中学、私立一中、白求恩医学专修学院、东方计算机学院等单位考察,掌握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完成起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