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专题>>天津
张宁:纳米肿瘤学的开拓者         2017年12月08日16:06

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95年,他考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他受邀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期间,他在免疫学和神经学交叉领域提出了新机制;2003年,他回到了暌违多年之久的祖国,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担任副教授、系副主任,建立了癌症化学实验室,发现了PKCz分子在肿瘤转移中起关键作用;2004年,美国李氏基金会向他颁发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奖励其在癌症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该奖项每年只颁发给两位在美中国学者;2010年,39岁的他开始担任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

他是“70后”,确已成绩卓著。

他就是民革党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十佳杰出留学回国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张宁教授。

漫长求学路,在快乐中求索

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都选择去国外深造,对于职业理想是当一名教授的张宁来说也不例外。1991年,佐治亚大学给在北京大学上学的张宁提供了奖学金,让他顺利成行,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美国求学之旅。在佐治亚大学期间,张宁几乎没有假期: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基本都在教室和实验室中度过。春节时给家里打电话问候父母后,便像平时一样读书、工作,圣诞节是美国人的节日,他却在实验室中独享他的安静。勤奋的学生自然深得老师的器重,在张宁研究糖基转移酶对细胞黏附性及癌扩散影响期间,他的导师Dr.Michael Pierce对他悉心指导,最后帮助他成功解析了转糖酶反应机理,这一结果为检测人体细胞的癌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5年,张宁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该校以医学、公共卫生以及众多应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闻名世界,在霍普金斯大学,张宁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趋化运动。谈起他的研究方向,张宁幽默而通俗地介绍趋化运动:“哪儿有炎症,炎症组织会分泌特殊活性的化学物质,吸引白细胞运动到炎症部位,这就是趋化运动。这就像中午饥饿的你一闻到饭香,便会向食堂跑去一样。肿瘤细胞的转移也是由趋化运动调控的。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是因为我的导师Peter把趋化运动给我描述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然后就把我给忽悠倒了。”读博士期间,他在实验室中泡了9个月,最后成功地从粘菌中分离并提纯了Gg蛋白,这个成果为深入研究趋化运动的机理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2001年,由于攻读博士期间的杰出成绩,他受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著名免疫学教授Dr.Oppenheim的邀请,到他的实验室继续博士后工作。Dr.Oppenheim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细胞因子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在Dr.Oppenheim的实验室,张宁除了继续趋化运动机制方面的研究外,还致力于一个新的领域——研究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交叉调节的机理。他第一个提出并证明了在神经细胞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以通过信号传导激活神经离子通道、调节神经感应的观点,同时也为新镇痛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张宁在美国学术界如鱼得水,相继获得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优秀奖等荣誉,但他心系祖国,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为留美的学生服务。由于出色的学术成绩和强烈的爱国心,1998年,作为留美学生代表,张宁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接见;1999年,他又作为留美学生代表,在欢迎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的队伍中。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更让他坚定了回国的信心。

归国展宏志,勇攀科学高峰

2003年,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学和化学融合起来,发展化学生物学这样一个交叉边缘学科,张宁受母校北京大学的邀请回国任职,担任化学学院系副主任。2006年,因肿瘤研究的需要张宁赴天津医科大学工作,成为天津市特聘教授。他围绕癌转移这一关键临床难题,从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肿瘤学等多个侧面入手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初步揭示了一个以PKCζ为中心的调控癌细胞趋化运动的信号传导通路,这一工作为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标志物。在前沿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转化应用研究,建立了一套从分子筛选、细胞筛选到动物模型的药物筛选模型,并对2万个化合物进行了筛选,获得了全新的抗癌转移化合物TCI01(4-甲基-3-硝基-苯甲酸)及TCI04((S)2-(4’-甲基-3’-硝基苯甲酰氨基)-3-苯基丙酸)。

近年来,张宁还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纳米肿瘤学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进行纳米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支持下,张宁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研究团队,利用纳米技术,已经设计制造出用于肿瘤诊断的微纳器件和对比剂材料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张宁教授在中国抗癌协会中,组织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该组织于2012年12月正式成立,是世界上最早倡导纳米肿瘤学的学术组织之一,成为我国纳米肿瘤学发展的重要平台。

“虽然目前我国癌症研究和国际癌症前沿的研究还有差距,但差距在缩小,况且还有丰富临床资源这个很大的优势,所以对此我很有信心。”抗癌药物研究是我国医疗发展的薄弱环节,张宁为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抗癌药物,造福广大癌症患者不懈地努力着。

才子施锐剑,展露管理才华

原本计划回国专心于肿瘤转移的基础研究和抗癌药物研发工作的张宁,2008年被任命为天津市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上任后,他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大刀阔斧地引进人才,搭建校级科研服务平台,开展了世界前沿的医学研究。他提出了服务型的管理理念和流动性的领军人才聘任制度,数百份简历纷纷从欧美等国家传来,通过教授会评估后,他大胆带头引进了数名领军人才。如今这些领军人才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获得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基金委重大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并已经开始产出成果。

2010年初,张宁被任命为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这对于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个全新挑战。五年来,张宁教授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凭借在国外多年的留学及工作经验,将国外的优秀管理模式与天津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在分管的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科研管理方面,张宁深入基层,服务广大科研工作者。通过与科技处和研究生院等部门研讨,提出了衡量科研发展的投入和产出的量化指标,建立了学校科研评估体系;在他分管科研工作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同比增长了40%,获得了10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得基金数达到新高;承担“973”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零突破、学校国家科研基金的增幅名列天津市第一。在本科教学工作中,他结合天津医科大学60年办学经验,总结出了具备天津医科大学办学特色的“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三维九线立体培养模式,使学校成功获批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试点单位。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天医选手荣获二等奖,成绩优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五年制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提高了15%,七年制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提高了7%,护理专业学生执业考试通过率高达100%,口腔医学院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从85%上升至100%。

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睿智的管理者,更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他善于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及优秀的实验技能。回国任职以来,张宁教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8名,其中一名获天津医大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一名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奖励。

尽心惠民生,履职重任在肩

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2012年张宁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被先后聘任为民革天津市委会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妇女青年委员会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党外专家,2013年张宁被荣幸推举为天津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张宁努力学习怎样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结合市情、民情先后提交了“关于改革天津市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分配方案的提议”、“关于建立天津市高层次领军人才招聘信息平台的建议”等高质量的提案。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民革市委会的课题调研,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的实践中诠释“心系百姓甘与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谋民之利、解民之难、排民之忧”的能力。2014年在天津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大会上,他代表民革市委会作“加快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化水平”大会联组发言。

他,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面对成绩、面对责任、面对信任,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组织上的培养!感谢民革大家庭的亲切关怀!感谢国家对科研的大力支持!我将以认真踏实的工作回报祖国的养育之恩,效力于天津市的跨越式发展,贡献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