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江蘇
跨越三載的愛心接力——泰州鹽城兩地民革組織為寒門學子點亮大學夢     居國容    2025年09月23日10:37

從泰州高港的老舊民居到鹽城師范學院的嶄新校園,一場跨越三年、連接兩地的愛心接力,在2025年9月迎來了最溫暖的節點——受民革組織幫扶三載的小雯,在民革黨員們的護送下,正式踏入大學校門,圓了祖孫三代期盼已久的求學夢。這不僅是一個女孩的人生轉折,更是民革組織踐行“中山博愛精神”的生動寫照。

三年前的承諾:為困境學子撐起晴空

時間回溯到2022年,當民革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基層委(以下簡稱“高新區基層委”)的黨員們第一次走進小雯家時,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與瘦弱的小雯相依為命,家中收入微薄,求學之路布滿陰霾。“不能讓孩子的夢想夭折在貧困裡!”基層委當即啟動“博愛助學”計劃,一場跨越三年的幫扶行動就此啟程。

此后的一千多個日夜,民革黨員們成了小雯家最熟悉的“親人”。小雯所在學校的居國容等民革黨員教師,不僅時常提供生活補助,還常常拉著小雯談心,關心她的學習狀況,用耐心驅散她心中的迷茫﹔沈建等民革黨員定期上門給小雯送上衣物等用品,帶去高新區基層委對祖孫三人的牽挂。“有叔叔阿姨在,我就不怕了。”小雯漸漸從沉默內向變得開朗自信,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

跨城的銜接:讓愛心沒有“斷點”

2025年夏天,當“鹽城師范學院錄取通知書”送達小雯手中時,喜悅之余,祖孫三人又犯了愁:遠赴異鄉報到手續繁雜,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無法陪同,誰能幫孩子搭起這座“過渡橋”?

高新區基層委的黨員們早已考慮周全。民革泰州高新區基層委原主委沈建、副主委兼秘書長蔡晶與高新區二支部副主委居國容當即決定:親自送小雯去鹽城報到!為確保入學順利,基層委提前與民革鹽城市支部取得聯系,攜手鹽城師范學院民革黨員孫宗一順利幫助她完成注冊入學相關手續。“幫扶不能隻停在原地,要跟著孩子的腳步延伸。”沈建的話,道出了所有民革黨員的心聲。

報到日的溫暖:主委化身“貼心家長”

9月13日的鹽城師范學院校園裡,三個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沈建拉著孫宗一細細攀談,從學校助學政策到專業培養方案,從生活保障到學業規劃,每一個細節都問得仔仔細細,生怕漏掉任何可能影響小雯求學的問題﹔蔡晶見小雯爺爺奶奶行動不便,二話不說踩著梯子爬上上鋪,鋪床褥、搭蚊帳、整理被褥,動作嫻熟得像照顧自家孩子,“要讓娃住得舒心,才能學得安心”。居國容一邊幫小雯收拾衣物,一邊悄悄拉著她的室友們囑托:“這孩子不容易,以后麻煩大家多照應”。

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隻有俯下身子的行動。民革黨員們用最朴實的關懷,讓初入校園的小雯瞬間卸下了陌生與不安。當蔡晶代表基層委遞上助學金紅包,反復叮囑“要好好吃飯、愛惜自己”時,小雯再也忍不住淚水:“謝謝叔叔阿姨,是你們讓我有機會走出困境。”一旁的爺爺奶奶緊緊握著黨員們的手,哽咽的“謝謝”重復了一遍又一遍,眼角的淚花裡,滿是感激與欣慰。

長效的護航:讓希望照亮成長之路

送小雯入學,只是這場愛心接力的新起點。為讓她安心完成四年學業,民革組織早已搭建起“跨地域成長護航平台”:高新區基層委將繼續提供助學金,直至她順利畢業﹔鹽城市支部協調學校為她申請勤工儉學崗位,並安排相關老師作為學業導師,為她提供專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建議﹔兩地黨員還將定期與小雯聯系,做她的“心理樹洞”,幫她化解成長煩惱。

“民革不僅要關注社會發展的‘大事’,更要關心群眾生活的‘小事’。”沈建如是說。這場跨越三載的愛心行動,正是高新區基層委“中山博愛行”系列活動的縮影。從成立“委員媽媽”愛心團隊,到開展捐資助學、醫療幫扶,多年來,基層委用一件又一件“小事”,把溫暖送到了群眾心坎上。

從泰州高港到鹽城黃海之濱,愛心跨越山海﹔從三年前的援手到未來的護航,溫暖從未缺席。這場愛心接力,不僅圓了一個寒門女孩的大學夢,更讓“中山博愛精神”在實踐中熠熠生輝。而小雯那句“將來要像你們一樣傳遞愛心”的承諾,正是這場接力最動人的延續——民革黨員用行動點亮希望,受助者用成長傳遞溫暖,讓博愛之光照亮更多人的人生之路。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