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3日,民革雲南省委會主委於干千率調研組赴紅河州,圍繞基層組織建設提質、特色產業升級、教育幫扶深化三大核心議題開展專題調研,以實際行動踐行多黨合作使命,為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參政黨力量。民革雲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王智勇、副秘書長易蓉萍,民革紅河州委會主委陳軍、專職副主委張弛全程陪同調研。
錨定組織建設:搭建交流平台,凝聚黨派合力
9月11日,調研首站聚焦民革基層組織建設。調研組一行專程拜訪中共紅河州委組織部、統戰部,就民革基層組織建設提質、參政議政效能提升、民主監督精准化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交流。雙方一致認為,要推動民革工作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以高質量組織建設為多黨合作筑牢根基。
同日,於干千與陳軍共同為“民革紅河州黨員之家”揭牌。該黨員之家的建成,不僅為全州民革黨員打造了集學習研討、履職建言、交流互動於一體的新平台,更將進一步強化黨員的身份認同與組織歸屬感,有效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向心力,為民革紅河州委會各項工作開展注入新活力。
深耕產業幫扶:聚焦“6+N”布局,助力屏邊高質量發展
9月12日至13日,調研組赴屏邊縣實地調研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組先后走訪小黃姜精深加工項目、雲南白藥數智雲藥加工倉等產業現場,詳細了解屏邊縣以“藥、林、果、水、石、旅”為核心的“6+N”重點產業布局,重點關注產業精細化加工、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舉措,並結合行業經驗,就“如何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區域特色品牌”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
此外,調研組還深入考察了屏邊縣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通過與種植戶、企業負責人交流,詳細了解產業規模、技術應用、市場銷售及帶動農戶增收等情況,為后續精准幫扶、推動產業升級掌握第一手資料。
延續幫扶情誼:教育基地揭牌+合作備忘錄簽署,開啟三十年合作新篇
在屏邊縣的調研中,民革雲南省委會與當地共同完成兩項重要舉措,為三十余年的幫扶合作寫下新篇章。
一是屏邊宋慶齡希望小學“民革雲南省黨員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據悉,該基地的建設源於民革對屏邊30余年的幫扶實踐:1993年,民革率先在屏邊開展“智力支邊、科技扶貧”﹔1998年,援建屏邊宋慶齡希望小學,截至目前已累計培養學生2000余人﹔2025年5月,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學校遷至縣城新校區,原址則被保留作為教育轉型升級的重要坐標,升級建設為“民革雲南省黨員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內,展覽館通過豐富的史料、珍貴圖片及現代化展示手段,生動再現了民革與屏邊攜手奮進的三十年歷程﹔基地還設有幫扶成效展、多媒體教學、綜合實踐體驗等功能區,未來將作為統一戰線教育的重要平台,直觀展現新時代多黨合作的實踐成果。調研期間,於干千一行還實地查看新校區辦學條件,考察學校周邊村庄綜合功能提升建設情況,切身感受三十余年“智力幫扶、同心筑夢”的顯著成效。
二是民革雲南省委會與屏邊縣簽署合作備忘錄。此次簽約標志著雙方自1993年以來持續三十余年的合作幫扶關系,正式進入全方位、深層次、機制化的新階段。
於干千指出,簽署備忘錄是民革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具體行動,未來將凝聚共識、優勢互補,把合作願景轉化為實效,打造多黨合作助力邊疆發展新典范。根據約定,雙方將整合資源、健全機制,圍繞研學基地、教育提升、人才交流、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等領域深化合作,並建立統籌協調、項目推進、溝通對接三大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評估成效、部署重點,為屏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也為民主黨派服務地方發展提供“雲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