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河北
民革黨員尹曉華:帶著熱愛,把中醫護理做下去         2025年09月04日16:14

虎符銅砭刮痧、穴位敷貼、耳穴貼壓……8月13日,在河北省中醫院護理門診,護士們正熟練地為患者進行特色中醫護理。護理部主任尹曉華忙著檢查、記錄、指導,時不時上手示范。

這個河北省首家中醫護理門診,是六年前由尹曉華主導成立的。在這裡,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症狀判定証型,護士選擇對應的中醫特色護理技術進行治療,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效果。

“當時真是白手起家,我和4名年輕護士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說起門診剛成立時,尹曉華記憶猶新,“艾灸排煙設備來不及安裝就用扇子扇,沒有治療凳子就四處去借。”

門診開診首月,實現開門紅,給了尹曉華極大的信心。申請設備、宣傳推廣、上新項目……隨后,尹曉華忙著完善門診各項內容。如今,該門診不僅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認可和好評,還幫扶省內40多家醫院成立了中醫護理門診。

今年,尹曉華迎來了自己從事護理行業的第二十三個年頭。2025年,尹曉華榮獲2025年度衛生健康系統“最美河北人”榮譽稱號。

二十三年前,還是實習生的尹曉華在心內科輪崗。一有空余時間,她就給自己管理的腦梗患者進行康復按摩。在她一天又一天的堅持下,這名患者偏癱一側的手部肌張力慢慢恢復正常,上肢也可以慢慢抬起,康復按摩有了效果。

“有人看到后說,我是剛實習才有這個干勁,不會堅持太久的。”尹曉華笑笑說,“這不就堅持下來了嗎?”

當了護理部主任,她一直在思考如何發展中醫特色護理服務。

“發展中醫特色護理,我們鼓勵科室的護士都要出去學習。”尹曉華說,第一批學成歸來,每人都掌握了一項中醫技術,成為業務骨干,開展的中醫特色服務在患者身上有了明顯效果。

近五年來,該院選派117人次赴北京、廣東等地的知名醫院進修學習,引入溫陽罐、火龍灸、平衡火罐等96項中醫技術,還組織編寫《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手冊》,培養專科護士68人。

在尹曉華的帶領下,醫院的中醫護理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該院成功申報河北省中醫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至今已舉辦三屆省級專科護士培訓班,輻射省內醫院43家,培養中醫專科護士239人、院外護士骨干661人。

中醫護理看似溫和,但操作要求非常精准,稍有差池就可能影響療效。

尹曉華介紹,她們制定了治療護士准入制度,將穴位貼敷、中藥涂擦等風險小、難度低的技術由普通護士操作,灸法、拔罐等中等難度技術需經考核授權才能操作,平衡火罐、虎符銅砭刮痧等技術難度較高的僅限資深護士開展。同時,每個科室從資深護士中遴選護理技術督導員,負責操作指導與質量監督。制度實施五年以來,護理技術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下降。

人才是中醫護理技術傳承與創新的關鍵。

尹曉華首創了三維立體師承體系,形成從基礎層到骨干層再到專家層的階梯式成長路徑,讓每名護士都能選擇自己的成長路徑。

“基礎層夯實中醫四診基本功,通過師帶徒的傳統傳承方式,讓年輕護理人員深入學習中醫經典理論。”尹曉華說,骨干層深耕全息刮痧等特色技術,並通過標准化考核認証,培養一批具有專長的技術骨干力量﹔專家層致力於打造中西醫結合的高端護理人才,通過設立專項科研課題、開展疑難重症護理攻關等方式,培養一批能夠解決復雜臨床問題的領軍人才。

帶領團隊研發“砭—藥—護”三聯療法、牽頭修訂河北省中醫護理質量控制規范、組織開通“互聯網+護理上門”服務……近年來,尹曉華秉持“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理念,帶領團隊不斷開創中醫護理發展新格局。

“為什麼能堅持至今?”記者問尹曉華。

略加思索,她給出了答案:“從事熱愛的護理工作,始終保持當年的干勁。”

一襲白衣,一頂燕帽,擇一事,終一生。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