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安徽
民革六安市委會:打造機關工作“多面手”     王靜    2025年08月08日15:36

在民革安徽省委會的大家庭裡,民革六安市委會機關是個頗為獨特的“小”存在。這個僅有3名干部的“小”機關,對應服務全市10個基層組織、3個內設機構、251名民革黨員,儼然一副“小馬拉大車”的架勢。想要工作不掉隊不容易,想要工作做好、做出彩更是難。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小”機關,一步一個腳印,為六安民革組織和黨員履職提供了強力的保障。

當好凝心聚力的“宣傳員”

“市委會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大家在機關工作,要做到一切從政治上看問題、辦事情、干工作。”擔任民革六安市委會主委后,汪海洋第一次同機關干部談心談話時說。

這句囑托也為市委會機關建設定下了鮮明的基調,講政治成為對機關干部的首要要求。市委會緊抓學習型機關建設不放鬆,無論是每月一次的全委會會議、每季度一次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還是雷打不動的每周機關工作例會,“第一議題”制度從未動搖。機關干部的身影也活躍在基層組織的學習活動中,他們在與黨員的深入交流中汲取智慧、凝聚共識。

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機關干部深知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拉高標杆,對標先進,不斷推動宣傳工作提質增效。2024年以來,市委會及各基層組織上報各類宣傳稿件200余篇,其中,22篇被《團結報》採用,60余篇被民革安徽省委會採用,有效提升了六安民革的影響力。宣傳陣地建設上,機關精心打造微信公眾號“民革六安市委員會”,緊扣各類主題教育,策劃發布一系列高質量學習專題,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2025年新開設的基層組織活動專欄,更是成為講好基層組織履職故事、展示工作成效的窗口。

從六安走出去的民革前輩朱蘊山,是六安民革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六安民革黨員來說,朱蘊山紀念館不僅僅是黨史教育基地,更是每一個黨員的精神家園。面對紀念館沒有專職講解員的困境,機關干部主動擔當,帶頭宣講朱蘊山生平事跡,當好紀念館“兼職講解員”。2023年,機關又積極籌措資金,為紀念館增設電子講解系統,滿足了社會各界參觀者的講解需求。紀念館開館以來,已累計為來自26個省份的各級民革組織提供講解服務。

當好服務黨員的“貼心人”

機關既是展示六安民革形象的窗口,更是支撐基層組織和黨員履職的后台。每位機關干部都自覺把“服務員”的身份刻在心裡,在有限的人力下,將服務做到極致。

為了讓支部主委心裡更有譜、手上更有准兒,機關干部貼心地梳理了《支部年度工作明白紙》,什麼時候該干什麼、重點在哪,一目了然。而每月初定時送達的《支部工作提示函》,則像一位貼心的“助手”,幫助基層組織把握節奏,避免工作鬆緊失度。無論是支部與社區共建,還是法律援助服務部、企業家聯誼會開展活動,機關干部總是積極靠上去,幫著把計劃做扎實,讓活動開展得更順暢。

深知支部班子成員多是各自單位的骨干,兼職黨務工作格外辛苦,機關干部便想方設法為大家“減負”。例如,發展新黨員、支部換屆這類程序嚴謹、要求嚴格的工作,機關干部就提前梳理好清晰的流程圖,准備好規范化的模板和范式。這些基礎性、事務性的工作,機關主動多承擔一分,支部就能多省心一分,從而將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聯系黨員、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重點工作中去,實現“輕裝上陣”創佳績。

六安民革黨員工作干出成績、拿了榮譽,機關干部總能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閃光點,及時梳理出來,在市委會網站上亮亮相,在黨員微信群報個喜。潤物細無聲中,黨員的榮譽感和組織歸屬感悄然累積,凝心聚力的紐帶越系越牢。

“當好這個‘貼心人’,就是要讓我們的黨員們感受到組織的溫度和力量。”這是市委會專職副主委王瑞的自我要求,更是他作為機關“大家長”的心聲。

當好履職盡責的“辦事員”

任務再多、節奏再快,機關干部始終繃緊“標准不降”這根弦,把規范高效刻在工作的每個環節。民革六安市第四屆委員會成立以來,大家堅持一邊干一邊琢磨,持續給規章制度“升級打補丁”。支部量化考核辦法已進行兩輪修訂,隻為與示范支部創建的高標准“嚴絲合縫”地對接﹔黨員評先評優制度也在不斷優化,激勵的“指揮棒”指向更明確、發力更有勁。2025年是民革“履職能力建設年”,機關精准發力參政議政工作,新制定《民革六安市委會參政議政提質升級工作方案》和配套的《評分細則及獎勵辦法》,用清晰的制度為履職賦能。

當然,光有制度不行,還得讓大家心裡有數、手上會干。機關牽頭組織支部班子成員開展學習,督促支部把各項制度實實在在落到行動上。制度效能逐漸顯現。

工作中遇到拿不准、摸不透的難題怎麼辦?機關干部的法寶就是“多問多跑”。第一時間向民革安徽省委會請示匯報,確保大方向不偏航﹔主動與黨委統戰部門溝通交流,爭取最規范、最權威的指導,讓“規范化”內化為日常習慣,外化為工作標准。

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有熱情是基礎,執行力是關鍵。每年一開年,機關便對照市委會工作要點,將全年重點任務掰開了、揉碎了,制定出清晰的年度時間表。到了每個月月初,更是拿出“繡花功夫”,把任務細化到每一天、明確到每個人頭,確保人人肩上有擔子、天天工作有目標。市委會主委堅持“每周到機關”,了解各項工作完成情況。雷打不動的機關例會,更是“進度追蹤器”。會上,大家匯報各項工作進度,查漏補缺,及時跟進、及時協調,保証了機關高效運轉。從一份文件的起草把關,到一場會議的組織服務,再到日常事務的有序安排,大家緊盯“辦文、辦會、辦事”的全過程,力求環環相扣、高質高效。

小馬何以拉大車?答案藏在每一次精心策劃的活動裡,藏在對支部工作不易的感同身受裡,藏在朱蘊山紀念館深情的講解裡,藏在幾經打磨的制度文稿裡,也藏在熱烈討論的任務分解表裡……這份民革情懷與責任擔當正是民革六安市委會機關砥礪前行、不斷進步的力量之源。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