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統計,我國共有1242所普通本科高校,其中應用型本科高校672所,佔比達54.1%,超過‘半壁江山’。但與之相對,全國部屬高校年平均經費約為8.20億元人民幣,而地方高校年平均經費約為0.83億元人民幣,僅為部屬高校的約10%。”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成都工業學院副校長張祖濤表示,我國應進一步推進地方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
張祖濤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平台弱、財政撥款少,但其培養學生人數佔比卻超過60%。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獲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僅佔全國高校獲批課程總數的4.5%。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先后實施了“985工程”“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與發展。然而,對於地方應用型高校的支持力度相對不足,缺乏專門且系統的建設項目來推進其發展。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借鑒先原‘985工程’、原‘211工程’以及‘雙一流’建設項目的成功經驗,啟動‘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進一步提升地方高校的辦學水平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他說。
張祖濤表示,當前我國應用型高校建設已初步形成政策框架,但與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雙一流”建設以及職業教育“雙高計劃”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比如,國家層面專項工程缺失、政策資源分散、面向地方及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教融合深度不足等。
“因此,建議國家層面盡快啟動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專項建設工程,構建分類分型建設機制,實施‘國家級應用型示范高校’與‘區域特色應用型高校’雙軌體系。”張祖濤說。
這其中,“國家級應用型示范高校”應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圍繞地方和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與國家在某些區域的戰略結合起來,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與核心技術突破,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區域特色應用型高校”則需立足區域支柱產業,強化校地協同與產教融合,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助力區域產業升級。
同時,他還建議加大對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的支持力度,推動地方高校與省部合建高校、共建高校合作交流,構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格局,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其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產業升級的能力,助力高等教育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