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山東
劉曉靜代表: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         2024年03月14日10:42

中國報道訊(張洪禎 宋淑軒 房鑫平報道)愛國主義教育,簡單地講,就是培養愛國主義的活動。中國青年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譜寫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當代大學生在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和立志報效的行動方面與廣大青年是一致的。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范圍更廣、形式更多樣、互動更活躍,高校校園的媒介格局、輿論環境、話語主體、傳播方式等都在發生變化,高校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都面臨新的挑戰。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以國家法律的形式頒行愛國主義教育法,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更廣層面上的倡導弘揚,也是愛國主義精神在更高意義上的理性自覺。將愛國主義教育法貫徹落實於高校工作實踐之中,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崇高使命和歷史擔當。

目前,高校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仍存在一定問題:

一是高校缺乏系統性愛國主義教育。中小學長期開展系統性愛國主義教育,而高校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缺乏系統性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更容易接觸審查不嚴格的自媒體。一些自媒體作品充斥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思想,侵蝕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導致大學生愛國主義觀念淡化。此外,與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更深度接觸社會,更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方面影響,有的大學生還會受到西方勢力的蠱惑,成為西方間諜,危害國家安全。

二是高校缺乏常態化國際形勢教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本來是大學生應有的精神面貌。然而目前,國際形勢風雲變遷,我國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校缺乏常態化國際形勢教育,許多大學生很少關注與討論國際形勢,對國際形勢缺乏理性分析與研判。這造成了許多大學生缺乏國家和民族憂患意識與危機感,有的大學生隻關注學業與就業,有的大學生沉迷於享樂、手機游戲、短視頻,缺乏立志報國的偉大志向,缺乏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責任與擔當,缺乏保家衛國的奉獻精神與勇氣。還有些大學生對西方國家抱有幻想,對祖國的民族復興大業喪失信心,甚至在國際問題上站在與國家對立的立場。

三是高校缺乏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師資團隊。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僅靠思政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很難開展,需要傳統文化、歷史、國際關系、經濟、法學、理工等領域教師共同參與才能全面開展教育工作,這就需要建立多元學科背景的師資團隊。但目前高校缺乏此類師資團隊,很難全面、系統、深入地開展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

四是某些高校教職工本身缺乏愛國主義情懷與國際形勢意識。高校教職工愛國才能帶動大學生愛國,高校教職工關心國際形勢才能帶動大學生關注國際形勢。但是,某些高校教職工隻關注自身本職工作,缺乏愛國主義情懷,不關心國際形勢,難以在日常工作與教學過程中,引導大學生愛國與關注國際形勢。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對於凝心聚魂,匯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磅礡力量是至關重要的。高校要切實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探索寓愛國主義教育和高校教育教學為一體的新路子。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音協名譽主席民革山東省委劉曉靜建議:

一是開展系統性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領域中全面貫徹實施,需要在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教法設置上系統謀劃。首先,制定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規劃。通過制定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規劃,建議將愛國主義教育從思政教育中獨立出來,提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地位與重視程度。其次,設置愛國主義教育必修課程。通過編寫系列教材,分學歷層次、分年級、全過程開設愛國主義教育必修課程,以提高其專業性、系統性、全面性。第三,拓寬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除開展國家和民族歷史教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情教育之外,在大國博弈日趨激烈,戰爭風險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應當拓寬到國防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與軍事技能,以便戰時敢亮劍,為國家提供優質兵源。第四,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蝕。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侵蝕愛國主義教育根基,應當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育大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

二是開展常態化國際形勢教育。國際形勢是變化的,很難形成穩定的國際形勢教育內容。這就需要組織思政、國際關系、經濟、科技等相關領域的教師,每月對國際形勢進行一次匯總、分析、討論與研判,提前做好國際形勢教育備課。針對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特點,高校每月按專業或者班級舉辦一次國際形勢教育活動,通過講座、召開座談會、小組討論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對當前階段的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形勢發展變化進行分析、討論、研判並分析應對策略,鼓勵學生居安思危、努力學習、理性愛國、立志報國,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國家處於危機之時,能夠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三是建立多元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師資團隊。高校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不僅僅由思政教師、輔導員承擔,基於其領域廣,跨學科專業多,應當根據其內容成立思政、傳統文化、歷史、國際關系、經濟、法學、理工等多元學科背景的師資團隊,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多元學科背景師資團隊可以共同編寫愛國主義教育校本教材,並在國際形勢教育方面分工合作。此外,應當加強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師資培訓與校際交流與合作,以提升師資團隊教學水平。

四是高校教職工全員接受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隻有高校教職工愛國並了解國際形勢,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學生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工作。這就需要高校教職工全員接受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以在工作過程中隨時向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工作。高校管理人員應當在學生工作中貫徹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高校教師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際形勢教育作為課程思政的內容,與所授課程相結合,因課程而異地開展愛國主義與國際形勢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將以法律的形式護航、用法治的力量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實施。高校要以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負責任的態度,重視和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全面貫徹在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之中,使愛國主義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轉自:中國報道網

專題推薦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