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湖北
王紅玲委員:武漢可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形成新質生產力     汪甦、徐佳、馮潔    2024年03月11日10:59

“傳統產業是以傳統能源為動力、以傳統的生產方式為載體,而新質生產力為傳統工業更換了動力引擎和作業載體,從而實現形態上的升級。”3月9日晚,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做客長江日報全國兩會訪談直播間,暢談新質生產力。她表示,新質生產力不僅為傳統工業帶來革新,更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高度契合,應當加強其在農業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

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發展密切相關

“新質生產力不在於量的擴張,而在於質的提升和結構的優化。”王紅玲說,新質生產力是強調通過數字資本以及技術創新發展面向未來的生產力體系。

她認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發展密切相關,二者是兼容並進的。實現綠色發展所重點面向的行業基本都符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具備綠色化、數字化、低碳化特征,例如清潔能源、零碳和負碳技術等,不僅是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樣也適用於新質生產力的培育。“也就是說,在傳統工業基礎上,新質生產力強化了數據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生態農業發展中,它更加注重綠色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武漢具備低碳綠色發展優勢

多年來,王紅玲從事有關綠色低碳方面的研究。她認為,武漢作為全國首批七個碳交易試點之一和全國碳市場的所在地,已逐步建立了成熟的碳市場交易體系,擁有中碳登、武漢碳普惠公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三大碳平台,形成以碳市場為核心資源的低碳綠色發展優勢。

如何通過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引領和科技支撐有效推動綠色發展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她建議,發揮碳市場帶來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掘塑造碳市場服務的宏觀場景。另外,重點抓好東風新能源汽車轉型、華新水泥的減碳降污協同增效技術典型,以此探索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湖北新實踐,打造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樣板。

她還提出進一步推進武漢碳普惠體系建設,結合武漢城市發展特點,開發針對光電科技、居民消費、交通等武漢市具有普遍性的減排場景,引領大眾培養綠色生活方式,進一步引導大眾及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到雙碳行動中,這將有助於推動全國層面碳普惠制度建設。

農業科技創新助力食品安全

談到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科技創新,王紅玲介紹,去年,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李培武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黃曲霉毒素、苯並芘和地溝油標志物辣椒素高靈敏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已實現了產業化轉化。

黃曲霉毒素、苯並芘、辣椒素是世界上公認的致病、致癌物質,是食用油安全典型危害因子。為此,李培武院士團隊堅持理論、技術、產品鏈式創新,經過多年攻關,自主研發出食用油安全科技成果,實現了食用油主要危害物、地溝油標志物一步式快速檢測,檢測時間縮短至5∼10分鐘,准確率達到85%以上,相比國外儀器檢測技術成本降低80%。“這是很大的進步,展示我國科學家在綠色低碳發展、促進雙碳戰略中作出的杰出貢獻。”王紅玲評價道。

來源:長江日報

專題推薦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