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山東
劉曉靜代表:重視並有效應對人口負增長形勢下 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         2024年03月08日11:42

中國報道訊(張洪禎 陳芷彤 報道 通訊員 劉樂怡)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音協名譽主席民革山東省委會劉曉靜向全國兩會提交了一份關於重視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提案。當下,我國人口出生率的變化和人口流動,真實地影響著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布局。2020年是幼兒園在園人數的峰值,小學教育入學人數的拐點即將到來,對隨之產生的學校規劃和建設問題、因招生不足出現的學校發展及教師分流等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並予以有效應對。

2022年我國出生人口為956萬人,比2021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我國人口61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在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后的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都超過1700萬人,但自2018年后快速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數量僅為2016的50.77%。6年來,我國出生人口下降了一半。

面對新的人口形勢,教育需求萎縮是最先顯現的行業問題,並且會率先波及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目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在出生人口快速下降的同時,學校建設相關政策尚未完全實現與人口形勢接軌。以幼兒園為例,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推動普惠性資源擴容增效,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此后,各地相繼發布了自己的“十四五”學前教育計劃,例如,江蘇提出全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00所左右﹔山東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00所以上﹔重慶則提出公辦幼兒園佔比達55%。但《2021年中國教育觀察》報告指出,未來十年期間,在園人數對應的園所總數量將縮減15%-40%。各地方政府應充分考慮人口變動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建設計劃,在保障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同時,避免過度建設。

二是,學前教育招生不滿情況已經出現,小學新生入學人數也會發生持續性的明顯下降。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的相關信息也顯示,2022年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比上年減少177.66萬人,2023年為4092.98萬人,比上年又減少534.57萬人,下降幅度在逐漸加大。對此,目前尚未看到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出台應對措施。

三是,招生人數出現下降后,學校的發展將迎來考驗。當前幼兒園呈現的入學人數不足的狀況,預計會在2025年后小學招生以及2031年后中學招生時出現,屆時各學段新生入學數量將明顯下降。由此將帶來學校學位持續空置現象,教師需求量也會相應減少,教師的發展前景面臨著挑戰,教師的分流、再就業問題不可避免。

為此,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適當收緊學校新建、擴建審批,應結合當地出生數據以及人口流入流出情況及時調整規劃。教育部應牽頭構建學齡前人口預警系統,研判學位資源未來配置需求,提高資源配置的韌性,化解人口發展可能帶來的資源配置風險。各地教育部門在規劃新建學校、擴建學校時,應與當地統計、衛生健康部門聯通,獲取新生人口信息、趨勢模型,而非隻重視新建小區配套,要合理規劃學校建設,根據人口數據預測建設“少班”社區學校或停止新建校。

二是,幼兒園可拓展0-3歲托育服務,提供幼托一體化服務。建議改變教育部門管理3-6歲兒童、衛健部門管理0-3歲托育的現狀,推動托育與幼兒教育相互借力發展,將這兩段教育服務從部門和機構上銜接和統一起來,既解決托育困難,也解決幼兒園生源減少問題。

三是,積極引導中、小學校主動求變。教育部應指導各地教育部門支持各類學校進行班額的適度機動調整,2023、2024級小學生,2029、2030級中學生,可擴充為50人/班,之后恢復為40人/班,甚至縮減至30人/班、20人/班﹔同時加強特殊教育的力量,探索改建自閉症兒童專門學校。

四是,加強對托育師、特教教師等行業教師的再培訓,以應對職業轉型。建議教育部會同中組部、中央編辦、人社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出台專項指導意見,支持和引導教師進行職業轉型,如托育師、特教教師等,並有計劃地開展相應的培訓和學習,提前應對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

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兒童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終生學習與參與社會生活的扎實基礎。面對我國人口負增長的現狀,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應及時做好調整與布局工作,主動應對新情況,積極推動新發展。通過不斷優化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提升國民素質,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來源:中國報道網

專題推薦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