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前夕,張興凱接受團結報記者採訪
“我認為‘好提案’的三個標准:一是站在國家大局上想問題﹔二是適應國際潮流﹔三是切實解決目前已經存在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委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張興凱正忙著為兩會做准備,2月20日,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前不久,張興凱的《關於制定重大自然災害報告和調查評估行政法規的提案》被評為“2023全國政協好提案”。連續當選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張興凱始終牢記使命和人民重托,積極履職盡責,充分發揮委員作用。
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是張興凱關注的重點領域。他告訴記者,2023年自己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同時還結合本職工作深入現場調研,為撰寫提案收集資料。“回顧過去一年,調研工作計劃性更強,調研題目更精,履職更實。”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在談到我國自然災害現狀時,張興凱表示,2021年自然災害給我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340.2億元,2022年我國受災1.12億人次。
針對自然災害防治,張興凱認為,中共二十大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面對國情,在新征程上,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損失,需要依法對自然災害的發生情況進行及時准確的報告,對損失和應對過程進行科學全面的調查,對防減救災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作出實事求是的評估。基於此,在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交了《關於制定重大自然災害報告和調查評估行政法規的提案》。
“近年來,各級黨政部門進行自然災害報告和調查評估的實踐,摸索出一套適應國情的機制和做法。”張興凱說。2021年7月,河南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國務院成立調查組對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開展調查,鄭州減災委派出16個小組調查評估各地災情。北京市、河南省等出台重大自然災害調查評估工作暫行辦法、自然災害調查評估指南等。
提起走訪調研,張興凱分享了自己參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的經歷。2021年10月,他跟隨民革中央監督調研組赴湖北武漢等地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所見,他深感“一旦由於生產安全事故造成長江特大生態環境污染,必將引起極其嚴重的生態惡果、形成生態災難”,也讓他更加認識到 “隻有‘共抓大保護’,才能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多次參加尾礦庫和長江沿岸危化品園區的安全生產情況調研,張興凱感觸頗深。基於此,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張興凱提交了《關於健全長江全流域安全環境風險一體化防控機制的提案》。在他看來,長江流域經濟一體化,必將帶動也必須形成長江流域各類事故防控一體化、氣象災害與滑坡泥石流災害防控一體化、洪澇災害防控一體化、水資源調度與利用一體化、重特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調度指揮一體化。
除了自然災害防治、長江大保護,張興凱還分享了他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公鐵聯運等熱點話題的看法。近日,Sora人工智能文生視頻大模型火爆“出道”。“新一代信息技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對我們的安全也帶來了重大的隱患。”對此他表示,在生產安全領域,我們必須提高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針對近年來美國俄亥俄州火車脫軌事故、希臘鐵路列車相撞事故所提示的安全風險,今年兩會上,張興凱對我國鐵路安全現狀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措施。此外,張興凱還積極參加各種專家座談會,為城市建設和技術發展建言獻策。
“新征程上,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給政協委員多提供現場學習和調研的機會,讓委員切身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發揮委員作用!”張興凱說,今年,自己將繼續在安全應急產業、韌性安全城市、安全應急主題教學等方面積極建言。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