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油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曾連續23年位居全國第一,有效支撐了我國油菜在世界的領先優勢。”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鄧乾春,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說。
湖北是傳統的油菜大省,油菜科研和生產始終引領油菜產業發展方向,在我國高產油菜物種替換、雙低油菜和雜種優勢等三次重大產業革命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並進一步在高產高油油菜、短生育期油菜、適合鹽鹼地生產油菜等新品種選育中,擴大了領先優勢。
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把油菜擴種工作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湖北各地的資源稟賦,自覺扛責、主動作為,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油菜擴種任務。據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2019年至2023年,湖北油菜擴種面積累計達426萬畝,平均畝產提高17公斤。2023年湖北油菜籽總產量286.09萬噸,連續4年突破歷史最高水平。鄧乾春介紹說:“湖北油菜生產具有地理氣候條件優越、高端科研平台齊備、人才團隊創新能力強等綜合優勢,具備實施國家油菜產能提升技術集成示范試點的條件和能力。”
以湖北為代表的長江流域冬油菜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我國油菜生產的85%以上。穩定並提高長江流域油菜產能,對於提升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增加話語權,保障國內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鄧乾春表示,目前,我省鼓勵長江流域各地,多用冬閑田種植,不與水稻爭地,實行稻油連作,可以促進糧油兼豐,還有涵養水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