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湖北
王紅玲委員:基層公務員常面臨工作、家庭、成長之困,應激發干勁解決其后顧之憂     歐俏妤    2024年03月05日10:31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會主委王紅玲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表示,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近幾年隨著基層鄉鎮公務員招考名額增加,我國基層鄉鎮公務員隊伍結構正向著年輕化、高學歷方向良性發展。但鄉鎮公務員長期處於基層工作第一線,時常面臨工作忙碌之累、家庭生活之困、成長進步之憂,應當得到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關心、格外愛護。

她建議各級組織應真心體諒基層干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干事創業提供堅強后盾、解決后顧之憂,讓廣大基層干部心頭更暖、勁頭更足,進一步激勵鄉鎮公務員工作積極性。

全國政協委員王紅玲。

王紅玲表示,她注意到影響基層公務員工作積極性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一)部分人員思想不穩定,難以扎根基層。一是部分年輕公務員有“跳板”思想,新錄用鄉鎮公務員中,外縣籍人員較多,他們遠離家人,隻身在異地鄉鎮工作,不安心、不安身,很多人積極備戰各種遴選考試。二是部分公務員因子女教育、老人贍養、個人婚姻、兩地分居等現實問題,不能安心扎根基層。

(二)部分人員激情不充足,存在“躺平”傾向。調研發現,部分地方職級激勵作用發揮不夠,一級、二級主任科員的職數空缺較多,而一些50歲左右的職級公務員長期待在三級、四級主任科員職級上,感覺升遷無望、沒有盼頭,期待“軟著陸”“平安回家”。另外,三級、四級主任科員職數不能騰出來,也堵塞了年輕人晉升渠道。

(三)部分人員本領不扎實,存在能力恐慌。一是“所用非所學”,鄉鎮工作千頭萬緒、涉及面廣,有些年輕同志入職后,頓感所學知識無用武之地。二是培訓學習不多,知識缺少更新,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力不從心。三是崗位交流機會有限,很多鄉鎮公務員長期在同一個鄉鎮甚至同一個崗位任職,久而久之產生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

(四)多數公務員工作壓力大,長期難以緩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除了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外,鄉鎮需要承擔上級安排的各類調研檢查、項目拉練等工作,考核通報過多、工作過度留痕等,讓大家疲於應付,“5+2”“白+黑”成為常態。此外,每逢有重大活動或節假日,必是過關日,大家神經高度緊張。

對此,她提出以下建議:

(一)思想上引導,增強“願擔當”的自覺。一是提倡“導師制”,讓老同志一對一傳幫帶,讓新錄用公務員迅速進入角色,同時多與年齡較大鄉鎮公務員交心談心,充分發揮他們的專長。二是更多地從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員、復退軍人、村(社區)“兩委”干部中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培養一批對基層有感情、熟悉和熱愛農村工作的本土型干部。

(二)政治上激勵,激發“想擔當”的動力。統籌職數向鄉鎮傾斜,用於激勵擔當善為、表現突出的鄉鎮公務員。完善輪崗交流制度,在鄉鎮之間、鄉鎮與縣直部門之間建立良性輪崗交流機制,適當提高從鄉鎮主職中產生縣 (市、區)黨政班子成員的比例。

(三)工作上支持,提高“能擔當”的本領。一是切實減負降壓。進一步明確鄉鎮的權力、責任清單,嚴格規范“屬地管理”適用范圍,防止行業主管部門以“屬地”為由將自身工作責任推給鄉鎮。另外,除黨委政府統籌確定的工作外,不得開展常態化通報排名。二是強化能力提升。按照“干部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開展針對性培訓;建立調訓激勵制度,對納入“擔當作為好干部信息庫”的鄉鎮公務員,實行點名調訓、優先調訓;推薦年輕公務員到省、市直單位上派挂職,到發達地區跟班學習,增長才干。

(四)生活上關心,營造“樂擔當”的氛圍。落實加班(值班)誤餐補助和交通補助;將鄉鎮工作補貼提高至每月工資的20%以上,並建立動態評估提升機制;落實帶薪年休假,對確因工作需要無法安排年休假的,按規定發放工資報酬;每年組織開展健康體檢,掌握公務員的健康狀況,如有需要及時提供幫助;開展文體聯誼活動,為單身青年牽線搭橋,解決婚姻大事,將人才留在本地;在子女入托、入學和老人照料等方面制定可行的關懷政策,解決鄉鎮公務員后顧之憂。

專題推薦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