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貴州
民革貴州省委會建議:圍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遠景 多措並舉提升貴州國際知名度         2024年01月27日17:20

農業機械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基礎,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近年來,隨著貴州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購機補貼政策的深入實施,農業機械化發展呈現良好態勢,農機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大幅度增長、農機化作業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快速發展。2022年,全省農機服務組織達640家,從業人員6586人,同比分別增加15%、16%,全年完成農機作業4100萬畝次,其中貴陽市、銅仁市涉農鄉鎮實現農機服務組織全覆蓋。

民革貴州省委會調研發現,貴州省農機化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差距。一是適合山地作業的農機短缺。對山區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配套選型和研發力度不夠,導致適宜丘陵山地機械作業的農機具偏少,效率低下,現有小型農業機械性能和技術可靠性差﹔耕作機械多,而種植機械和收獲機械少,尤其是果蔬藥茶收獲機亟缺。因而不能滿足全省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的需要。二是農機技術推廣服務機制不健全。目前,我省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薄弱,農機技術專業人員培養跟不上農機發展的要求,鄉鎮農機站存在保障不足、隊伍不穩等問題。農機推廣服務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機新機具和新技術的推廣、管理、安全監理、保養維修和社會化服務等許多工作無法落實到位。農機使用上缺乏熟練的農機手,導致農機使用推廣上進展緩慢,影響農民對農機的接受度,對全省農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三是適合農機使用的土地資源少。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耕地“陡、碎、散”,“雞窩地”“巴掌田”多,15度以上耕地佔總面積的44.35%,限制了大中型農業機械的使用,農機作業也難。部分田間道路通達率不高,下田設施不足,農機運到田難,有時農機轉運時間比作業的時間還長。同時水田泥腳深、土壤粘性重,機械陷進泥土、甚至熄火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進一步加快貴州農機產業鏈建設,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民革貴州省委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技術創新與研發。建立由農機行業協會牽頭,農機生產企業參與,省直相關部門和高校給予支持的省級農機研發中心,聚焦貴州地勢地貌和作物的特點,加強自主研發,攻克農機通用底盤、變速箱、傳感器等關鍵技術,提升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組建農機研發制造聯盟,圍繞糧油作物、經濟作物、經果林等生產急需農機具開展研發,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根據貴州山區丘陵的特點,針對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種植的薄弱環節,通過引進、消化、吸收技術等方式,合作研發水稻缽苗播種機、水稻缽苗移栽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播種機等產品。

二是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組建鄉鎮農機合作社和農事服務隊,搭建基層農機推廣使用服務體系,將農用機械操作納入培訓重要內容,聘請專家學者定期開展培訓,通過送學上門、送學上山的形式,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教學培訓,提高農民使用農機的能力水平。建立“公司+供銷社+合作社+農戶”服務體系,公司負責銷售,供銷社負責組織,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和機械化生產,農戶負責勞力較輕的生產勞作,形成全程機械化托管和環節托管,通過流轉適度規模土地,農機為自己服務為主,開展一定的社會化服務。

三是加強山地宜機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編制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的工作方案,持續抓好高標准農田建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地平整、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宜機化、高效益”,全力打通農機上山下田的“最后一米”。兼顧農業機械通行需要,改進農村機耕道建設,修建農機進出坡道,完善田間道路,實現相鄰地塊之間、地塊與道路之間銜接順暢﹔同時引導外出務工農民通過出租、入股等形式,在不改變承包經營權主體的情況下流轉土地,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流轉大宗土地進行機械化、規模化管理,對其予以獎補,助推宜機化發展。

四是加強農機產業園建設。發揮省會城市貴陽交通相對便利、物流條件較好,便於原材料供應、產品運輸和農機銷售的優勢,在貴陽試點建設農機產業園,建設規模適中的標准化廠房和設施,提供給農機企業使用,降低企業投資建設成本,吸引一些技術先進、市場影響力強的農機企業入駐產業園,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入駐。同時,完善產業園的售后服務、維修站點、培訓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設立農機展示中心,通過展示最新的農機產品和技術,吸引來自全省和全國的客戶參觀交流,促進農機產品的推廣和銷售。

五是設立農機產業基金。在省級或地方政府產業基金的基礎上,設立專門的農機產業基金,通過政府投資、社會募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專門用於投資優秀的農機企業和項目,支持農機產業鏈相關企業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等,幫助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完善產業鏈,推動農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加強對小農機研發企業的補貼力度,鼓勵生產適合本省實際的小農機。農機產業基金在充分論証基礎上,積極參與農機企業風險投資和並購活動,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與整合。同時,積極探索出台“農機貸”金融政策,將權屬清晰的大型農機裝備納入抵押范圍,降低貸款門檻。落實跨區作業運輸車輛免收通行費、農機加油享優惠等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提高其購買農機設備和採用先進技術的能力。

專題推薦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