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頻道1月23日電 (周燕玲)貴州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23日在貴陽開幕。民革貴州省委會提交了《關於防止已復耕地塊再撂荒的提案》,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復耕地。
地處中國西南山區的貴州,境內山地丘陵佔92.5%。民革貴州省委會稱,2023年以來貴州各級政府聚集了大量的人財物力開展耕地保護工作,對撂荒耕地進行整改復耕種植農作物,從整改的撂荒地來看,大部分都是處於通行無“路”、灌溉無“水”的邊遠山區,耕作耕種條件較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生產運輸和灌溉沒有保障,有的已撂荒自然成林,有的多年不耕種雜草叢生,有的地塊破碎,整改難度較大。
民革貴州省委會通過調研了解到,農戶棄耕撂荒原因主要有:勞動力流出嚴重、耕作耕種條件較差和農業種植效益較低等原因,特別是隨著農民進城務工人數增多,甚至部分家庭舉家外出務工,從而導致棄耕撂荒。
為防止已復耕地再出現撂荒情況,民革貴州省委會認為,改善耕種條件是核心,建議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復耕耕地進行規劃,有目標、有計劃地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進出道路建設,確保農業生產便利。
民革貴州省委會還建議提高耕地土壤質量,根據復耕地塊的生產條件,合理選擇種植的農作物,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允許農戶自主選擇種植經濟效益較高農作物,如蔬菜、中藥材、飼草等。
針對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較多,部分家庭舉家全部外出務工,為防止復耕耕地再撂荒,就要解決“誰來種”問題。民革貴州省委會認為,需明確種植主體,鼓勵原承包地農戶對復耕后的耕地進行種植,原承包地農戶不願意種植的,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採用土地流轉、代種代耕等方式進行種植,或者村合作社兜底種植,確保復耕耕地“有人種”。
民革貴州省委會還認為,要加強政策宣傳和強化資金扶持,同時調整整改方案,針對零星小面積,允許基層根據地塊所處位置、生產條件和本鄉鎮資源,選擇就地恢復或是異地補足措施,不設定就地恢復和異地補足整改比例,減少“硬性”整改,降低復耕耕地再撂荒風險。
來源:中新網貴州 ,轉載時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