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浙江
【浙台一家親】張鴻翔:割不斷的親情線 擋不住的回鄉路     張鴻翔    2022年12月06日16:26

作者簡介

張鴻翔

浙江衢州人,現為民革浙江省委會社會服務部四級調研員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閉幕之際,表妹梓菡在台灣給我發來微信感慨,不知兩岸何時能像大陸兩省之間一樣便利來往。我回復她,相信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梓菡是台灣台中人。2018年大三期間,她獨自從台中來到杭州,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看到杭州郊外田園牧歌、城內高樓林立,梓菡說,顛覆了她對杭州的想象,外公若在,一定很高興看到這繁華盛世。

梓菡口中的外公,正是我爺爺唯一的弟弟李天福,我們叫小爺爺。

游子東歸路漫漫 小爺爺的回鄉之路

小爺爺一生坎坷。小時候家中一貧如洗,我爺爺和小爺爺兄弟倆經常挨餓受凍。多虧同村一個做藥材生意的大戶人家,不僅經常接濟他們,還教他們識文斷字。因他家中沒有兒子,便同我曾祖父商量,隻要將我爺爺過繼給他,他便資助我小爺爺去省城讀書。為兒子們生計著想,曾祖父忍痛同意。兄弟倆從此分離。

去省城后,小爺爺參加了進步組織。為抗日救亡,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奔赴戰場。為免家人擔心,他一直以做生意為名輾轉各地,給家裡托口信寄家書報平安。1949年初,小爺爺跟隨部隊去了台灣。自此與家鄉親人一別近四十年,音訊全無。

在海峽封鎖的那些年,與其他同去台灣的衢州同鄉一樣,小爺爺也曾心灰意冷,是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和堅信再次團聚的信念支撐著他。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小奶奶,在台灣成家立業。

上世紀80年代,台灣當局兩岸政策有所鬆動。小爺爺參加了老兵何文德等人組織的老兵返鄉運動,印制傳單、發表演說、組織活動。他們在游行隊伍裡拉著橫幅和旗幟,小爺爺的衣衫胸前隻有八個字:我要回家,我想媽媽。這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父母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去世。在演說之際,老兵們輪流上台,情到激動處常哽咽痛哭,甚是悲愴。台灣當局迫於各方壓力,終於在1987年底開放赴大陸探親。台灣受理探親登記部門准備的首批10萬份申請表,被思鄉心切的民眾一搶而空。

少小離家老大回。1988年,小爺爺攜家人首批踏上了回鄉之路,從廣東入關,花了兩天時間,終於輾轉回到故鄉衢州。我爺爺早已帶著父親和幾位伯伯在車站等候。見面后,兄弟倆抱頭痛哭,在場所有人無不感動落淚。

在衢州的半個月裡,小爺爺祭拜了先祖,領略了家鄉美景,品嘗了家鄉味道,遍訪了親朋好友。這也許是他離鄉赴台四十年來最開心的一段時間。

小爺爺第二次返鄉,是在第二年冬。他接到我爺爺病重的消息,急匆匆從台灣趕回衢州。可惜在小爺爺到達衢州的半個月前,我爺爺就已溘然長逝。兄弟倆沒能見上最后一面,自此天人永隔。

小爺爺於2015年在台中過世,生前五次返鄉探親。1996年,在一次反李登輝游行中,他被人圍毆,落下腿疾,隻能依靠輪椅度日。此后,便再也沒有來過大陸,隻能與衢州親人書信往來。

小爺爺臨終時仍心心念著大陸,他怕失去他這條紐帶,台灣家人與衢州親人會斷了聯系。他一再囑咐子女,要多回故鄉看看,因為根在那兒。他念念不忘的,還有重新修葺父母之墓。2010年前后,家鄉開始集中遷墳,將田間地頭的孤墳統一遷至集體公墓。我們雖然把修葺一新的墓地照片給他寄了過去,但對小爺爺來說,自行動不便后,未能到父母墓前親手上一炷香,已成永遠的遺憾。

小爺爺走后,親人們按照他生前遺願,把他安葬在台中大肚山公墓最高處,既長眠於台灣,又可以像他的長官於右任那樣,“山要最高者,樹要最大者”,葬在高崗上,可以時時刻刻眺望祖國大陸,眺望那片安葬著他父母兄弟的土地。

在台中市烏干區,作者與小奶奶及兩位姑姑合影

但使情親千裡近 孫輩接續回鄉之路

小爺爺在台中育有五女一子,梓菡的媽媽在家中排行第三,曾隨小爺爺返鄉探親,來過故鄉衢州。

2015年之前,衢州家裡與台灣親人之間的聯系都是由父輩完成的。2015年小爺爺逝世后,家中長輩委派兩位堂兄去台灣吊唁祭拜。2017年,我赴台參訪期間,我和團長請假,專程去台中市烏日區探望了小奶奶、幾位姑姑和叔叔。

小爺爺那代人有著強烈的故土情懷和中華情結,在經歷外族入侵和浴血抗爭后,對這個曾經滿目瘡痍的國家,比任何人都愛得深沉。他們是台灣最堅定的統派,對“台獨”分裂行徑天然排斥和憎惡。小爺爺生前一直告誡子女們,有國才有家,這個國就是中國。

表妹在來大陸之前也有諸多顧慮,如果不是因為外公,不是因為大陸親友熱情相邀,可能不會那麼早就踏足大陸。在大陸耳聞目見的日常,讓她對大陸發展有了全新認識,也讓她深刻認識到台灣離不開祖國大陸。她產生了在大陸求學工作的想法,征詢我建議后,參加了華南理工大學為期一年的交換生項目。赴廣州學習前,她和表姐表弟以及兩位同學一行五人來浙江旅游。大姑家的表姐在台灣從事國學教育工作,浙江之行除了旅游,還帶著市場考察的任務。經多次考察,她最終選擇在杭州定居,並在城南創辦了培訓學校,教授古箏和國學。

在廣州學習期間,表妹利用業余時間和同學去四川、雲南、甘肅等全國各地游玩,踏遍祖國山山水水,很為壯麗遼闊的錦繡山河所折服吸引,為擁有這樣源遠流長、文化璀璨的祖國驕傲自豪。

大學畢業后,我幫她在杭聯系了一家實習單位,從事設計工作。實習期間,她為公司做關於台灣風土人情的講座,博得大家歡迎。因大學所學的是觀光旅游專業,我也帶她去朋友的旅行社交流職業規劃。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她不得不放棄從事兩岸旅游服務的工作規劃,專心幫助表姐做國學教育和線上教學。2021年下半年開始,她從事物流電商行業的工作。從我2018年第一次幫她下載微信,成為她第一位微信好友以來,現在她的微信好友已超過五百位,在大陸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工作圈。

三姑在台灣從事茶葉生意,同時自制醬料銷售。因表妹在杭州,也有意來大陸發展。只是疫情爆發后,出入境需要隔離,來往不便,在大陸開設門店的計劃隻能推遲。

經由我們家的三代回鄉之路,用表妹的話說,在台灣隻能看到台灣,在大陸看到的卻是全世界﹔用表姐的話說,她割舍不了那些優美瑰麗的古詩詞,希望能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推向世界﹔用表弟的話說,他計劃在二十多歲的年齡走遍大陸每一個省。

時光跨越七十年。在兩岸長久分離后,我們這一輩都希望不再延續祖輩們的命運。這一灣海峽不應是天澗,而應是通途,我們這代人有責任給出答案。二十大報告道出了中國的歷史傳統和文化,道出了祖國統一的時和勢,也道出了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心聲。

這心聲曾凝聚著小爺爺那一代人畢生的夢想。如今在他過世之后,他的孫輩重新踏上了這條回鄉之路,延續著與大陸親人的血脈聯系,追尋著他對這片故土的赤子誠心。他臨終前的遺願一一得到了回應。我想小爺爺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會倍感欣慰,因為我們替他看到了這盛世,我們也必將替他看到一個統一的嶄新的中國。

表妹向杭州同事們介紹台灣風土人情

作者:張鴻翔 攝影:張鴻翔 核稿:劉丹萍

 

專題推薦

  • 組織換屆
  • 2022兩會
  • 十三屆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