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3月7日(星期一)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王紅委員代表民革中央作大會發言。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王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昨天下午,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又對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壯大鄉村產業,促進鄉村發展能力和治理能力的綜合提升,進而實現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不僅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需要,更是鄉村振興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在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實踐中存在三個突出問題:
一是對鄉村產業功能的特殊性重視不夠。與城市集聚資金、人口、技術、創新等要素的功能不同,鄉村更多地承擔了保障糧食安全、提供良好生態產品以及傳承傳統文化等功能。鄉村產業振興不是照搬城市的工業化進程,也不是把城市的低端產業向農村轉移的過程,應注重從鄉村與城市功能的差異出發,打造鄉村特色的產業體系和發展模式。
二是對城鄉要素流動的雙向動力培育不夠。鄉村產業振興關鍵是要考慮雙循環格局下城鄉如何融合發展的問題。但目前大多數地區,土地、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仍然向城市單向流動,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內在潛力難以發揮,亟需產業要素在城鄉之間形成雙向流動,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是對農民創業的新動能激勵不夠。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但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的幫扶政策還不夠精准,農民獲取創業服務和信息渠道有限,創新創業活力不足。
為此,應構建以鄉村特色為基礎、以城鄉融合為推力、以農民創業為抓手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穩定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建議:
一、以自然和文化為基礎衍生新業態,夯實穩定脫貧和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遵循鄉村區別於城市的自然和文化功能特點,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下,以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特色的鄉村文化為基礎,催生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鄉村生態和文化旅游產業等新業態、新產業。同時,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建立大中小型產業圈共存的可持續產業體系,形成鄉村產業振興和綠色發展的良性互動。
二、以要素流動為核心促進新融合,形成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城鄉融合帶動產業要素的雙向流動,才能真正盤活城鄉優質產業要素並兼顧脫貧攻堅時期已形成的產業基礎,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在實踐中,要立足當地特色,針對城市市場需求,引導鄉村產業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產品﹔要引入先進技術,與大企業合作,適度擴大鄉村產業規模,發展特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要出台相應的政策,為城市資本“下鄉”和農民返鄉創業提供產權保障、利益分配機制,達到農村資源利用最大化。
三、以創業為手段培育新動能,助力實現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要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其主要途徑就是鼓勵支持農民創新創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引導農民與城鄉產業要素相結合,進而創造新價值,形成產業興旺的持續動力。脫貧攻堅的勝利為鄉村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在互聯網、現代化交通及物流系統的支持下,鄉村已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基礎與條件,以“互聯網+”催生農民創業,已有諸多很好的實踐。因此,要充分考慮農民作為創業者的角色,為農民與農村要素相結合實施創業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如將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清理出的資源優先供給農民創業者使用,為鄉村農民發展庭院經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創新創業行為提供政策保障等。
來 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