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團結雜志>>202105
譚平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前后     唐冬生    2022年02月16日11:26

譚平山是民革的前輩,於1886年9月28日出生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明陽村一個貧寒的裁縫家庭。他為人聰慧,勤勉好學,190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當時廣州有名的兩廣優級師范學校本科學習。在廣州讀書期間,譚平山深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四年學習結束后,他被分配到雷州中學擔任數學教員,后又擔任校長之職。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被推選為廣東省參議會96個參議員之一。

 一、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

 1917年,譚平山和譚植棠、陳公博等一群廣東青年考上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此時,俄國爆發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譚平山看見了新世紀的曙光,煥發出蟄伏的戰斗熱情,積極投身於其中,還成為學生領袖。在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志影響下,譚平山參加了“新潮社”,為《新潮》雜志撰寫了多篇文章,宣傳新文化新思想。

 1919年,為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與蠶食、抨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譚平山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一起組織和發動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因而被反動軍警逮捕。

 五四運動如火如荼的斗爭,進一步激發了譚平山的愛國熱情。他和譚植棠、陳公博等創辦了《政衡》報,並在《政衡》報上發表了《中國政黨問題及今后組織政黨的方針》等理論文章。這些理論觀點,反映了譚平山正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化成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者。此外,他還參加了李大釗、陳獨秀等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1920年夏天回到廣州后,他又和譚植棠、陳公博等人創辦了《廣東群報》,繼續宣傳五四運動精神,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促進廣東反帝反封建運動的蓬勃開展。

 二、組建中共廣東黨支部和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早期共產黨組織。10月,李大釗在北京成立共產黨小組。12月,陳獨秀被陳炯明聘請為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譚平山為副委員長。譚平山即與譚植棠、陳公博登門拜訪陳獨秀,討論建立廣東共產黨組織問題。

  次年1月,在陳獨秀的指導下,經過共同努力,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成立,成員6人,陳獨秀、譚平山先后任書記。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譚平山由於忙於籌建中共廣東支部等原因不能參加,遂委派陳公博作為廣東代表出席了大會。8月,中共廣東黨支部組建,譚平山任支部書記,成員19人。同年11月,中共中央通知各地成立“區執行委員會”,譚平山被指定為廣東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兼任中國勞動組合部南方分部主任,負責指導南方的工人運動,如香港海員大罷工。

  在組建中共廣東支部的同時,譚平山等人還在廣州發起成立了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0年11月成立)。1922年3月,譚平山出席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代表大會並致詞。后來,又積極參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工作,並極力促成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在廣州的召開。

  三、為第一次國共合作奔忙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在廣州叛變,炮轟孫中山總統府。中共中央旗幟鮮明地支持孫中山,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開“西湖會議”決定國共合作,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幫助和推動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確定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譚平山被推選為中共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局委員。由於譚平山既是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中央駐粵代表,又是同盟會早期會員,並較早加入國民黨,10月中共中央決定派他為中共代表,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10月,孫中山委任廖仲愷、譚平山等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負責國民黨改組工作。譚平山擔當了相當繁重的組織工作,還擔任臨時中央的書記工作。他首先在廣州抓改組試點,接著運用廣州改組的試點經驗指導上海的改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孫中山對譚平山的工作非常贊賞,因而在商定國民黨“一大”代表名單時,專門指定譚平山為出席這次代表大會的廣州區特別代表。

  1924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臨時特別會議,決定由李大釗、譚平山等人組成一個指導小組,指導出席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的中共黨員。1月2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親自主持了大會的開幕式,譚平山向大會作了《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報告》。到會的代表中,共產黨員佔了12%以上,在41人的中央執委會裡,有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10名共產黨員。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承認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資格參加國民黨。這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民族民主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大會選舉了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譚平山被選舉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並兼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主持中央秘書處的日常工作。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后,譚平山以組織部長的身份物色革命人才,安排了一批共產黨員骨干進入到國民政府部門任職。

  1924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任命譚平山為中共在國民黨的黨團書記。這樣,他既參加國民黨的黨、政、軍各方面的領導活動,又要負責統一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國民黨內的言行步調。國民黨的改組和國共合作的建立,以工農為中心的革命群眾運動蓬勃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高漲。

  四、主張“中國革命的領導權應屬於無產階級”

  1926年7月,共產國際要求國共雙方各派一名代表出席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全會,中共中央決定以譚平山為代表。10月底譚平山前往蘇聯。11月23日在克裡姆林宮的公議大廳,譚平山向大會致賀詞,並要求共產國際第七次擴大執委會議認真研究,做出更加切合中國革命實際的決議。譚平山於11月29日第十一次會議上,向全會提交了一份長篇書面報告,並在會上作了口頭補充說明。12月2日譚平山在第十三次會議上又作了發言,說“中國民族革命隻有在中國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才能取得勝利”。12月15日在第二十七次會議上,譚平山被選為共產國際中國委員會主席,並代表這個委員會作了報告。他說“中國革命的領導權應屬於無產階級”,懇切要求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應給予比以前更加實際的指導。

  1927年2月,共產國際遵照斯大林關於加強對中國革命指導的指示,決定增派代表羅易赴華。譚平山和羅易離開蘇聯,經海參崴回到廣州。4月27日,譚平山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大會傳達了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會關於中國革命的有關指示精神。譚平山在中共五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

  五、發起南昌起義

  為建立一支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武裝,1927年7月19日,譚平山與李立三等主持召開座談會,決定利用在江西南昌的國民政府軍左派葉挺、賀龍的部隊舉行武裝暴動(起義)。會后譚平山奔赴江西九江,馬上去第二十軍軍部找賀龍軍長,爭取賀龍參加暴動。賀龍當即表示武漢政府既然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那自己就要跟隨中國共產黨反蔣反汪。黨中央接到譚平山、李立三等人提出的暴動計劃后,決定成立領導起義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領導這次暴動。7月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與先前到達的譚平山、李立三等成立前敵委員會,並召開了擴大會議,研究了暴動的部署和時間。

  正當起義將要進入行動階段,29日上午,張國燾從九江以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義,先后給前敵委員會發來了兩封密電說“暴動要慎重”。30日張國燾趕到南昌阻撓暴動,暴動未能按期舉行。31日晨,前敵委員會繼續開會討論暴動問題,周恩來非常生氣地拍著桌子,責問張國燾。譚平山主張不管什麼人的指示,事到如今一定要暴動,並指著張國燾的鼻子怒斥。前敵委員會經過激烈討論,終於否決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決定舉行起義。

  8月1日凌晨2時,在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率領的軍隊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南昌武裝起義爆發了。經過戰斗,至清晨6時起義軍完全控制了整個南昌。上午9時,譚平山在南昌召集了有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代表聯席會議,選舉產生了有25人組成的新的革命政權——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譚平山為“革命委員會事實上的主席”。

  8月5日,譚平山隨起義部隊離開南昌南下。起義軍在南下途中,因酷暑遠征,又遭遇強大敵人的圍追堵截,起義軍主力在潮汕一帶遭到嚴重挫折,最后起義失敗了。8月8日,武漢國民黨中央宣布開除譚平山的黨籍,剝奪一切職務,並緝拿訊辦。11月,在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譚平山被開除黨籍。對於這個決定,周恩來曾說,“今天看來,這個處分是不完全妥當的”。被開除中共黨籍后的譚平山心情十分痛苦,說自己“像一個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指南針的小船一樣的痛苦”。盡管心情沮喪,但譚平山並沒有失去革命的信念,而是一如既往地關心中國革命的發展,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唐冬生,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佛山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佛山市委會主委/責編 劉玉霞)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