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團結雜志>>202104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鄭建邦    2022年02月16日10:52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奮斗的歷史征程中,第一次國共合作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我們舉辦本次研討會,既是為了深刻理解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偉大革命精神,更是為了充分認識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開辟偉大復興之路的初心使命、光輝歷程、卓越貢獻和歷史經驗,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懷,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識和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歷史借鑒和精神動力。

  回顧總結第一次國共合作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以及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催生了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高潮,開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是革命果實最終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未能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當時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目標始終不渝,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與時俱進完善革命理念和斗爭方略。他站在時代的最前列,堅持“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是中國的出路所在,同共產黨人結成盟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革命的客觀需要。孫中山先生虛心接受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順應形勢推動國共兩黨第一次精誠合作,匯集全國的革命力量,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大革命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翻天覆地的狂飆,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反動統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國范圍空前廣泛傳播,促進了中國廣大民眾的覺醒。大革命聲勢之浩大,群眾發動之廣泛,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中國革命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進步和中國社會的前進。

 第二,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中國國民黨在很短時間內面貌煥然一新,也為新生的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提供了廣闊舞台。

  國民黨一大召開前,國民黨組織鬆散、成分復雜、屢經挫敗,內部一些人日趨腐敗、對前途失去信心。孫中山先生認識到,“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若不加以徹底改造,國民黨實難承擔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為此,孫中山先生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並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與下,通過召開國民黨一大實現國共合作,將國民黨改組成為有力量的革命政黨。國民黨由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變成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組織和黨員數量激增,政治影響也一日千裡地發展和擴大起來。孫中山先生曾說“功效卓見”,改組后年余所做的工作,“可抵以前十倍之時間所為者”。毛澤東主席也說過,“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來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是兩黨結成統一戰線的結果”。事實的確如此,這一時期的國民黨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和朝氣,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保証了國民革命軍東征的勝利和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

 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大革命,也推動年輕的中國共產黨迅速成為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日后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者奠定了重要基礎。正是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工作,在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中,開始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途徑。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單獨承擔起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重任,提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堅持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贏得了工農群眾的衷心擁護與愛戴,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從這個意義上講,第一次國共合作也是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結出的革命碩果,是中國共產黨實踐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和民主聯合戰線政策的重大勝利。

  第三,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印証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昭示了祖國統一的潮流不可阻擋。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是近現代中國的兩大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兩黨曾兩度合作、兩度對抗。第一次合作,催生了大革命高潮﹔第二次合作,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突出貢獻,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和常任理事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家陷入內戰,中華民族復興事業受到重大挫折﹔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最終退踞台灣,造成兩岸人為分離的現狀。國共關系的風雨歷程清楚地表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教訓慘痛,痛何如哉!

 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熱切期盼和迫切要求,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孫中山先生曾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隻有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真正實現。2016年11月11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強調:“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回顧歷史教訓,我們呼吁:兩岸同胞以及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以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為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努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第四,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胸懷民族大義,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

  孫中山先生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遺產,鼓舞著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毛澤東主席曾這樣高度評價:“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更是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偉大抱負。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前仆后繼、英勇奮斗,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完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展了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推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積極應對百年大變局與世紀疫情的沖擊,完成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正滿懷豪情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在望。

 同志們,朋友們!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現在,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孫中山先生所憧憬的現代化中國的理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生動的現實。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把握歷史機遇,沉著應對挑戰,擔當歷史責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本文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2021年5月17日“孫中山與第一次國共合作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編入本刊時稍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擬。)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