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團結雜志>>202103
周武忠:以文化創新為翼,助力鄉村振興     陳靜    2022年02月16日10:49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文化創新以及文化振興將在其中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採訪了上海交大周武忠教授,請他分享“如果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那麼文化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這句話的內涵。

  記者:創新設計學科可以說是拉開了設計時代的新篇章,我們現在提倡文化創新,您在發展創新設計的過程中,有哪些將設計和文化創新相結合的案例?

  周武忠: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設計其實和文化創新是緊密結合發展的。比如,五星聖蓮的命名和濂溪鄉居的品牌創立都是和文化創新密不可分的。大家都知道北宋周敦頤寫過一篇有名的文章叫《愛蓮說》,其中的荷花在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后來在中國被稱為“君子之花”和文章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名言不無關系,這其中體現出的精神就是中國的文化內涵。放到現在國家倡導的廉潔教育中,“清蓮”與“清廉”同音,《愛蓮說》的廉政內涵就因此得到了更升華的傳播。我們發現中國荷花傳統品種約達200個以上,隨著新品種不斷涌現,目前已達500多個品種,但在現有荷花品種裡,沒有專門為濂溪先生命名的品種。我們為蓮系列品種命名,不僅是為了紀念周敦頤和《愛蓮說》,更是將荷花文化創新與廉政建設有機結合,這對新時代弘揚“清蓮”精神,增強中國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義。

  記者:您剛剛說到設計其實和文化創新是緊密結合發展的,那您創立地域振興設計、東方設計學理論,是否也和文化創新有關?

  周武忠:沒錯,我們現在講的地域振興設計和東方設計其實都離不開文化創新,這也是在大量的實踐中獲得的理念。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進入規劃設計領域,那個時候我創辦領導揚州大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兼任揚州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直接參與揚州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在那期間,我也曾主持過江蘇、安徽、浙江、四川、山東、河北等多地旅游景觀的規劃設計,在這些實踐過程中,我慢慢收獲一個理念,那就是“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這是一種宇宙大同的和諧觀,即我們在做城鄉規劃建設的時候要遵循人和自然、人和環境、人和文化的關系,這其實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念是相通的。

  這種理念也一直貫穿在我地域振興設計的活動中。比如我曾經在主持鹽城海通鎮規劃時,提出過“海通通海,風光無限”的形象口號﹔在主持常州薛家鎮規劃時,提出了“中國鮮花小鎮”的理念﹔在做連雲港小鎮規劃設計的時候,我提出利用李汝珍的故鄉打造鏡花緣小鎮,要深挖地脈、文脈、人脈,將《鏡花緣》文化融入到小鎮建設中,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突出文化內涵、民居特色、旅游景觀,形成“一鎮一品”的發展格局。可以說這些都是地域振興設計融入了文化創新的直接體現。

  說到為什麼要創立東方設計學,其實本質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設計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世界設計,中國制造”的困局,我們要想打破困局就一定要走自己的路。那怎麼走?就一定要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元素,在各類設計中一直都是倍受喜愛的。比如建筑中的飛檐斗拱、書畫中的筆墨色彩、戲曲中的臉譜造型,都可以成為設計的元素。但這些東方文化元素一直沒有形成系統化,更沒有形成一門學科。所以作為交大創新設計中心主任,我覺得我們要做,也有責任去做,為中國文化創新做整合和拓展。我甚至認為東方設計學在不斷汲取東方文化營養和民族設計元素的前提下要推陳出新,與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使東方設計學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設計觀念。所以從2015年開始,我們就著手一直在完善推進“東方設計學”這一創新型的學科概念,並撰寫了大量的理論文章去傳播這一理念。這與中央提出的“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工程”也是一致的。

  記者:作為一位鄉村振興的實干家,能否請您從文化創新的角度對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鄉村產業效益,提一些指導性意見?

  周武忠:邁向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基於新思維、新理念、新思路的偉大戰略,必須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以新發展理念去探索一條最適合當代中國的鄉村振興之路。討論鄉村振興不能單單從鄉村著眼,而要從整個國家經濟建設著眼,抓住創新需求的痛點去解決“三農”問題。我認為國家創新戰略所依賴的創新創意需要探索在“文化+”模式的驅動下發展鄉村產業的跨界融合。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將文化創新創意成果深度融入鄉村產業,形成以文化為內生驅動力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和新業態,是實現鄉村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2020年11月,我們在重慶舉辦了“第二屆中國鄉村文化振興高層論壇”,提出以復興中華鄉村文化、重塑中華鄉村美學為宗旨,強調以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的靈魂,以美學重塑鄉村振興。鄉村美學重塑就包括了自然關系、空間關系、物質關系、情感關系和人文關系等鄉村建設的各個方面。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從審美的高度去投入鄉村發展,以鄉村之美為中國文化之根,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由於鄉村產業發展涉及資源、環境、經濟、宗教、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我認為在實踐中關注地域文化多樣性,將鄉村產業發展與地域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才能提升鄉村產業效益。我們應當用人類為中心的整體設計思維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和諧’的設計理念,加速‘設計’與‘產業·生活·環境’的融合創新,建立東方設計學。

  另外在鄉村產業發展實踐中,應以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建立政策建議及產業推進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傳承、創新並發展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東方文化。讓東方設計學成為地域文化多樣性轉化為產業創新的方法論。

  也就是說如何在鄉建過程中講好鄉村產業的“東方故事”、展示鄉村特質的“東方風格”、體現鄉村產品的“東方精神”、營造鄉村環境的“東方情調”,著力於本土文化保護+現代創新設計的“東方設計”之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價值不僅在於增強文化自信,而且能更好地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文化復興、產業創新等提供新理念、新路徑。■

  (陳靜,民革上海市委會宣傳部部長/責編 劉玉霞)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