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目前,我國有十個城市以及北京冬奧會場地都先后引入數字人民幣試點,且應用場景也正在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多個領域,從手機App“掃一掃”到可視卡等硬錢包“碰一碰”,支付體驗也在不斷發展和優化。我們該如何理解數字人民幣在國內外經濟變局中的角色和意義呢?
當下,我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推進,電商購物、數字政府、智慧生活等,既有利於產業經的濟轉型升級,也可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在加快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社會運行的核心要素資源。如何推動數據從資源到資本的價值變現,使以數據資本驅動的數字產業鏈、價值鏈能夠實現與傳統產業的無界融合,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是我國數字化進程取得質變的重要突破口。
數字人民幣是實現這一質變的著力點。由於具有法償性,而且具備與數字資產相配套的數字技術,數字人民幣可以成為在所有場景作為交換媒介的硬通貨、釋放更多的數據資源﹔通過開啟打造更多元化的支付場景的數字化、為數據規模化的價值變現提供更豐富的渠道,從而打通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全社會的價值流動,塑造更開放、健康的數字生態。
因此,數字人民幣將成為助力我國數字化發展、釋放數字化活力的重要引擎。進而開啟數據資源、挖掘數據價值助力整個經濟體系發展、釋放數據紅利惠及全社會。
一、解放數據生產力的“催化劑”
隨著社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數據正在社會生產力的新型組成部分。數字設備、電子支付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將大量信息以數據的方式存儲下來,實現數據資源的生產﹔大數據以及算法技術又能夠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隱形於數據中的信息和知識顯形化並自動服務於決策。這不僅有利於更准確地把握市場需求,開拓經濟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同時還可以放大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在社會各行業價值鏈流轉中產生的價值,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產業鏈增值與數據的價值變現。
從資源挖掘到價值變現,數據經濟生態在我國依初步成型。從購物到社交、從打車到買菜,互聯網平台將居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數字化、線上化﹔大型科技公司通過打造私人數字支付,可以大量捕捉線下的消費活動轉化成的線上的貨幣價值流動,並經過處理形成承載著社會經濟活動信息數據。利用這些數據資源,大型科技公司針對市場需求與用戶偏好不斷開拓新的具備高經濟價值的商業場景並精准投放,推動平台范圍的擴張、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生活的數字化。
數字人民幣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釋放我國的數據生產力。當下,數據對經濟發展的賦能作用仍然受到限制:其一是數據資源流動性不足,未得到充分開發生產﹔其二是現有的數據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不足。由於數字支付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私人產品,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支付壁壘”打造了一個貨幣與產品只能在自身平台范圍內進行交易的“領地”,比如支付寶、微信分別無法在京東、阿裡上面消費﹔在此基礎上,大型科技公司把持了經由本公司的數字支付所產生的貨幣價值流動以及相關數據,也壟斷了以這些數據資源的生產加工為基礎所開辟新場景獲得的新收益。
因此當下,產生數據資源的場景正在成為被“瓜分”的土地,但缺乏在土地上的勞作,生產潛力有待開發。大型科技公司之間陷入了以爭奪數據資源為核心的內卷式競爭:一方面持續擴大用戶流量、開辟新的商業場景,另一方面利用數字支付端口將用戶數據鎖定在自己的“疆域”內,拒絕共享數據資源,構建閉合生態。這既導致了部分貨幣不能與資產進行交易,阻礙了經濟活動的發生與更多的數據資源的生成﹔也使得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受到阻礙,數據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缺乏將不利於實現我國數字經濟行業、產業的創新發展,讓全社會共享數據紅利,數據生產力還有待激發。
而由於數字人民幣具有法償性,在任何商業場景和買賣交易中都必須被接受。這打破了大型科技公司的支付壁壘,終止對私支付場景的割裂,有利於實現數據資產全社會范圍內的自由交易。這可以釋放更多的數據資源,創造更大的生產力。
此外,由於數字貨幣本身攜帶信息,在交易中獲得的信息與數據最終都收歸央行負責而不是由個別大科技公司壟斷,央行將有可能主導數字人民幣所有的支付以及相應的用戶信息及交易數據成為整個數據資源產業鏈的上游,並形成以央行為核心的公共數據平台,推動數據資源的共享共通,讓各個市場主體都有機會參與到數據價值鏈的建設過程中。
在此背景下,獲得最大效益的方式不再是獲得更多的數據資源,而是用好這些數據資源,根據數據搭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場景、提升消費活力、促進供給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挖掘。
二、開啟對公場景資源的“金鑰匙”
數字人民幣不僅可以打破平台之間的支付壁壘,成為讓財富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交換交易的硬通貨﹔其釋放數據生產力的另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推動對公支付場景的數字化。
場景是數據資源向資本轉化、發揮價值的核心所在。雖然大型科技公司完成了數字生態的早期開拓、數字產業鏈的初級建設以及數據生產力的起步發展,實現了個人在日常生活的不同商業場景中消費的線上化﹔但由於其商業性質,數字支付的核心是在個人端,即家庭居民對私支付場景的數字化﹔而對於涉及到公共數據、公共財政的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處於安全性、穩定性的考慮,其資金流水完全基於銀行賬戶體系,難以由科技公司完成其內部財務運行以及支付結算的數字化。
數字人民幣可以推動基於銀行賬戶體系的對公支付場景數字化。數字人民幣有國家信用的背書,由央行擔保並簽名發行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意味著私人數字支付和數字錢包一樣只是貨幣流通的通道,大型科技公司無法掌握貨幣流通過程中的數據活動和信息交流情況。由於全社會的數字資產及其交易數據均在央行的監測之下,可以降低金融體系的風險,推動對公支付場景的數字化。
對公支付場景的數字化可以提升數據生產力。企業、政府之間的經濟活動可以成為社會數據資源的一部分,彌補了隻有對私支付場景數據的不足。實現對公、對私支付場景的一體化,數字人民幣將打通各經濟部門間的信息鏈,為形成覆蓋全產業的數據共享提供信息融通的基礎,提升數字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發掘除了與財富交易等經濟行為相關的、其他社會行為的數據,對數字時代的社會治理具有重大意義,可以加強新形勢下對社會中大風險的防范。
三、構建開放健康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
在促進數據資源的增長並打通多元化支付場景的基礎上,數字人民幣有利於數據資源價值變現的規模化,形成開放、健康的數字經濟生態。
在私人數字支付的時代,普通人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分化為銀行、數字兩個賬戶體系。大額支付、對公支付走銀行賬戶體系,日常消費支出走數字賬戶體系﹔同時,消費者購買數字商品或進行線上消費只能在與自己捆綁的平台專用賬戶在各大平台內部進行。大型科技公司通過把持貨幣流動與數據活動的數字支付通道,不斷掌握數據所有權,通過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的網絡效應,不斷擴張規模、掌握超額利潤,並最終走向壟斷。這種基於數據市場的商業秩序是建立在以數字支付為競爭壁壘,形成的相互封閉、割裂的數字生態的基礎之上的,不利於生產力進步與行業的創新發展。
數字人民幣作為能與所有資產進行交易的硬通貨,將通過對當下互聯網平台之間支付壁壘進行兼容,重構相互割裂、封閉化的數字生態。數字人民幣由央行擔保並簽名發行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央行和商業銀行負責其發放與運行,並在銀行體系中配備認証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這意味著在現有體系的基礎上,無需取代支付寶、微信等數字支付,數字人民幣可以成為在所有數字支付渠道、也就是在平台內流通的數字貨幣。這實質上為個人提供了適用於所有商業場景平台的“超級賬戶”,以較低成本實現數字空間中的貨幣價值標尺的“再統一”,重新定義了支付、經濟活動和用戶數據的互動方式,為實現數據資產在全社會范圍的價值流通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
因此,通過統一支付場景,數字人民幣將形成開放、健康的數字生態。在沖擊大型科技公司依托數字支付構建閉環生態的“賬戶價值”的基礎上,數字財富的交易可以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數據信息可以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平台的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可以在整個數字經濟業態以及市場中進行配置,營造更為開放的數字生態。同時,公共部門可以對涉及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的數據進行更為嚴格的保護制度與傳輸規范,打造更為健康的數字生態。
由於數字人民幣並不對電子支付形成替代關系,也可以在數字支付通道中流通,因此可以繼承大型科技公司開拓的海量反映產業機理的大數據、具有大數據處理經驗的超大規模數據要素市場,並實現數據與信息在多樣的數字業態之間的流通。這將有利於形成連接數據平台、金融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優化資源配置水平、提高運行效率的主權數字平台,在國家力量與市場平台雙輪驅動下形成更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生態體系,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劉典,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責編 張 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