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團結雜志>>202103
追求實踐的、動態的本科教育     王 軒    2022年02月16日10:37

 

——記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郎利影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句話最凝練地表達了傳統意義上我們對老師和教育的期許和認知。每當思及這句話,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一幅經典場景,一位循循善誘的師長,一群仰視凝思的學子。在現代社會,這種師生相對而坐的形式仍然延續著,但其人格化教育的內涵卻已經大部分消解了。教育的承擔者主要不再是一位一位的、具體的、作為個人的老師,而是作為整體的教育體系,教育的成果和質量,也不再取決於個體的教師,而是教育的系統和體系。郎利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她的眼中,職責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做一個正確、高效運轉的系統節點。

工學並舉,追求實踐的、動態的本科教育

  郎利影是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分管本科教育。在被問及她的教育理念時,她的回答是“工學並舉”,但她也專門指出,這是河北工業大學的辦學特色,是她內心所秉持和堅守的信條。

  河北工業大學是在1903年創辦的北洋工藝學堂基礎上歷經百余年發展形成的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大學發展和建設重心已經被概括到了校名之中,在郎利影的表述中,這是一個囊括機械、電氣、電子、材料等諸多學科領域交叉集合的先進制造集群,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進而服務國家發展。以工科為主要方向的教育,在郎利影看來,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人才培養面向應用場景是一種必然和必需。

  河北工業大學擁有眾多校內實踐實習平台,還有自己的校辦工廠,並擁有盈利能力,但這些平台和工廠的存在首先是以教育和科研為目的,為大學師生提供在真實場景中學習研究的機會。除此之外,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工科教育還需要和更多領先的工業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和溝通,以使師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實踐機會,接觸真實的應用場景、直接的產業需求,了解產業、制造的前沿技術和工藝。在郎利影看來,這是對學校和教育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她認為作為副校長,在這些工作中是輔助者和推動者的角色,工作的主體實際是由直接面向教育和研究一線的學院和學科所承擔的,成績也完全歸屬於各個學院的老師們。

  在筆者聽來,郎利影總是保持著謙虛的態度,但她認為這並非謙虛,而是對自身在體系中所處節點職責的認知和理解。

  當被問及本科教育的重點時,站在學校的角度,郎利影認為關鍵在於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對於本科教育,專業建設主要也是落腳在課程建設上。而課程建設則需要依培養目標而定。但眾多學科的培養目標是各不相同的,也是處在不斷的動態變化中的。

  郎利影尤為強調這種動態變化。工科教育既是教育體系中的一環,會隨著國家上位法規、要求的變動而變化,也是社會化大工業體系中的一環,必須隨著工業體系的技術、工藝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遷而變化。教育作為一個子系統,在更大的社會和工業系統中尋求適應,其要點之一在於建立和維護反饋回路。郎利影因此會特別關注來自企業的意見和畢業生的反饋,同時確保這些信息被吸納進教學體系的實時調整中。

  在這個方面,郎利影舉了一個例子,關於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其技術應用在產業前沿一直處在快速迭代中,原有教學安排下出現過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后,進入企業發現所學非所用,從頭開始的情況。當得到這種反饋之后,解決方法是把領先企業引入課程設計,使課程貼近產業實踐,隨之更新,而這也對學校的老師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意味著備課將是一個和學習、實踐同步變化的過程,而不再只是書齋工作。

  站在學校角度上,郎利影強調的是動態變化,對社會和工業系統的實時適應和迭代更新。談及對學生的期許時,郎利影又會側重於綜合能力和基礎能力的培養。她認為,實時適應和快速迭代是社會對工科教育的需求,而學生要從本科教育中獲得的是扎實的、全面的基礎和未來不斷發展學習的潛力。在郎利影眼中這不僅包含專業素養和能力,也包含著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等不那麼容易直接考察,但對學生長遠發展同樣重要的維度。

  對於學生的專業能力,郎利影尤為關注數學和計算機等基礎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對於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她會特別關注外語教育。這些側重角度使她在與各個學院溝通協調時,雖然具體關注點各不相同,但著眼點常常會集中於全校范圍的公共課程,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牢基礎。

注重交叉協作的科研教學路徑

  在工作重心轉向教育管理之前,郎利影首先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和老師。

  郎利影所從事的是光信息和太赫茲電磁波成像方面的研究。這種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需要在不破壞分解對象,但需要進行檢測檢查的場景,包括工業中的無傷檢測,飛機和交通工具安全檢測、行李和人員安檢、醫學診斷乃至煤矸分離等無數或大或小,或常見或隱秘的領域。而這正是現代科技和科研的特點,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總是發生在無數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但其應用和效能發揮卻需要在廣泛而難以事先預知的領域裡。同時,科研開發本身也需要不同知識背景、技術路線的不斷交叉合作。

  這種來自科研工作的體驗,會體現到郎利影的教學要求中。對於所帶的研究生,郎利影除了在專業上的嚴格要求,還尤其注重知識背景上的學科交叉,強調向自身專業領域之外進行擴展的能力。但相對於以個人為單位的跨學科知識訓練,郎利影更加強調協調溝通能力的培養,每個人把握和深入的知識領域相對於現代科學和技術體系是非常有限的。真正的、有效的學科交叉總是基於團隊的合作乃至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協作。

參政議政,服務社會

  作為民革黨員,郎利影深切理解自己負有參政議政的職能和責任。在這一方面,郎利影可謂“頗有資歷”。她是河北省政協委員、邯鄲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邯山區第九屆人大代表。履職期間,她提交過不少提案、社情民意和調研報告,其中,提案《關於大運河河北段文化帶建設的建議》入選了民革中央專題文獻集並得到河北省領導的批示,被評為河北省政協好提案﹔《關於后脫貧攻堅時代需要超前謀劃有關問題的建議》被全國政協《每日社情》採用、民革中央單篇採用、河北省政協《社情民意內刊》採用﹔《打造產業數字引擎,成就數字經濟》、《加大古村落保護力度》等其他多個建議也在不同層面得到了有關部門重視。

  對於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郎利影也採取和科研工作相同的嚴謹態度。每一個建議,都要在文獻研究和學習的基礎上,再去廣泛調研,和相關領域的專家溝通探討,共同分析論証。以求分析嚴謹,建言可靠。

  作為採訪者,我所見到的郎利影,是一位不太喜歡聊成績的學者,一位理性、嚴謹的科研工作者,和一位深切理解系統邏輯,並堅守自身的系統節點職責的教育工作者。■

  (王軒,河北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書記/責編 張 棟)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