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提出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民主黨派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等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水平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素質水平的直接反映,更關系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健康有序發展。民主黨派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和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民主黨派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於推動新型政黨制度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新型政黨制度效能也具有戰略意義。
民主黨派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目標是,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代表性強、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領、作風上過得硬、成員信得過的黨員隊伍。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原有的政治、經濟格局快速變遷,民主黨派所面對的社會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傳統工作做法和思路常常難以適應新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的人才隊伍建設厘清思路,勇於創新,扎實推進。
近年來,民革杭州市委會致力於“民革大家庭”建設,突出在提升感召力、戰斗力、活動力、服務力上下功夫,著力筑牢思想基礎、凝聚組織合力,切切實實為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民革事業健康發展積累了“杭州經驗”,提供了“杭州路徑”。
明確思路,厘清人才隊伍建設類別
以前,黨員人數不足是影響民革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近年來,隨著黨員人數的不斷增加,市委會用發展的眼光拓寬思路,組織發展事業由數量與質量並重向更加注重質量轉變,把組織發展與參政議政和后備人才培養相結合,嚴格發展條件和程序,重點放在高層次人才和代表性人士的培養與提高,使杭州民革組織有計劃地穩步發展。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市委會有意識、針對性地重點抓了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有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且熱心於民革黨務工作的高素質領導班子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為民革組織的發展和黨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証﹔二是加強有一定的參政議政能力且熱心於民革參政議政工作的履職人才隊伍建設,為民革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提供人才保証﹔三是加強具有民革特色的、代表性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專家學者、行業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為民革更好地開展工作以及擴大民革的社會影響提供人才保証。
同時,在調研摸底、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制定了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十年規劃(2017—2026年),著力在組織發展、人才舉薦、教育培養等方面加大力度,並分領域分層次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新發展民革黨員中呈現出高學歷、高業績、年輕化的時代特點,具體表現為優秀年輕干部數量有較大增長,人才隊伍逐步形成梯隊式、專業化特色,呈現出人才發展與民革事業發展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搭建平台,打造三支高質量人才隊伍
隊伍建設是激發組織活力的關鍵。黨員隊伍行不行,有無“領頭雁”,決定著民革組織參政黨作用的發揮。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重點要強化參政議政人才、黨務干部、行業代表人士這三支隊伍建設,市委會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支持這“三支隊伍”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努力塑造民革良好的政治形象、組織形象和社會形象。
1.堅持“專業化”與“善議政”相結合,建強參政議政隊伍。“專業人做專業事”。從2012年開始,市委會按照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需要,制定了《民革杭州市委會專門委員會工作條例》,對專門工作委員會進行了全面調整,設立了經濟、祖統、農業農村、教科文衛體、城建和人口資源環境、社會法制、統戰理論和文史資料、婦女、老年等九個工作委員會,明確了專委會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定位和工作職責,強化了專委會參政議政職能。2016年,專委會再次進行調整,聚焦經濟建設中心,著眼於民革界別特色,由原來的九個歸並為經濟、祖統、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社會法制等五個,全力推進和實現專委會工作向參政議政方面轉移,從根本上強化專委會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時,從更有利於專委會參政議政主體作用發揮看,專委會主委由原來的市委會常委擔任改由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並給予相應政治安排、列席市委會常委會議、組閣專委會隊伍等權利,充分調動了專委會的主動性和參與委員的積極性,一批有參政議政能力且熱心於參政議政工作的能手被吸納到專委會隊伍中來,通過提供更多參與課題的機會,讓黨員在參政中學習,在履職中成長,形成了良性可持續發展新態勢。市委會近年來入選的市政協全會建議案和集體提案絕大多數出自各專委會。
與此同時,市委會加大向政協各界別推薦有參政議政意願和能力的黨員力度,目前,全市黨員中擔任各級人大代表23人、各級政協委員124人,其中擔任市政協委員數有34人,提升了民革參政議政的組織實力和履職能力。
2.堅持“配強”和“儲備”相結合,建強黨務干部隊伍。市委會按照“抓好帶頭人、選好一班人、備好一批人、組織所有人”的建設思路,在全面梳理分析、明確組織原則的基礎上,識好人、選好人、用好人,一批年富力強、德才兼備、熱愛組織的優秀黨員代表,或充實到基層班子、市委會隊伍中來,或進入各級社會服務和參政議政的重要崗位,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內台”,加大教育培養力度,適時優化班子結構,增強整體功能。據統計,市委會新一屆基層組織班子人選中,新當選的有37位,佔比達60%,推動了一大批中青年黨員進入基層組織領導班子,促進了隊伍的新老交替。
著眼於為民革事業長遠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制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十年規劃,並分領域分層次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2016年9月換屆以來,黨員中新提任副局級領導職務1人、正處級領導職務7人、副處級領導職務5人。2018 年,按照中共杭州市委組織部、統戰部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優秀年輕干部專題調研,推薦符合條件的處級優秀年輕干部11名、科級優秀干部和培養苗子13名,在市各民主黨派推薦人數中位居前列。
3.堅持“關懷”與“激勵”相結合,建強行業代表人士隊伍。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民革自身建設和組織發展的重要支點。面向各個行業的代表人士隊伍建設,能夠拓展民革在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各履職領域的工作潛力,增加社會影響力。在社會經濟格局快速變遷的時代背景下,廣泛吸收發展行業代表人士,也是民主黨派跟蹤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前沿,扎實履職、確保實效的基礎性工作。
近年來,市委會主動出擊,積極物色、吸收各行各業優秀代表性人士加入民革,力所能及為其事業發展、服務社會搭建更廣闊的平台,助力和支持黨派的建設與發展,並通過他們在社會上的良好聲譽,提升民革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通過浙江民革驕傲人物、杭州最美統戰人物等平台,選出專家學者代表王瀝、見義勇為模范沈醒杭、80后創業代表王麒誠、公益助學代表程江鴻等典型案例與人物事跡。在2020年基層組織換屆工作中,市委會積極走訪各區委統戰部,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引薦下,發展了多名有民革特色、從事法院和檢察院工作的代表人士。
隨著社會新階層的崛起,新近發展的年輕黨員中有不少是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新媒體的代表性人士,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新技術和新知識,有的憑借“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提供的發展機遇,辦起了從事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研發的企業﹔有的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導向,辦起了服務“三農”、服務經濟發展的企業……作為民主黨派組織,積極整合資源和優勢,給予這些年輕黨員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促進他們做強做大事業,實現自我價值。
建強參政議政人才、黨務干部、行業代表人士這三支隊伍,首要從源頭抓起,圍繞組織發展重點分工和高層次人才發展,要尋求與其他黨派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謀求構建質高量足的三支隊伍,切實為參政議政、政治交接和自身影響力儲備人才。同時要瞄准推薦使用關,堅持培養與推薦使用並重,加強與組織部門、統戰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推薦優秀黨員到政府和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等任職,打造杭州黨派人才隊伍新標杆。■
(周小海,民革杭州市委會辦公室主任/責編 張 棟)